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3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2KB 文档页数:26
一、质膜包在细胞外面,所以又称细胞膜,它不仅是区分细胞内部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屏障,更是细胞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二、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质膜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4MB 文档页数:60
一、概述 二、物理吸附(physisorption)与 化学吸附(chemisorption) 三、吸附位能曲线 四、化学吸附的分子轨道图 五、吸附态和吸附化学键 六、吸附粒子在表面上的运动 七、溢流效应 (spillover effect) 八、吸附热 九、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 十、吸附平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2MB 文档页数:44
风味化学通常被认为是食品化学中采用气相色谱法和快速扫描质谱法而 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分支。早期经典化学方法也曾较好地应用于某些风味研究, 特别是在香精油和香料提取物方面的应用。 风味是指以人口腔为主的感觉器官对食品产生的综合感觉(嗅觉、味觉、 视觉、触觉)。鼻腔粘膜的嗅觉细胞对痕量挥发性气体具有察觉能力,口腔中 的味蕾主要分布于舌表面的味乳头中,一小部分分布于软颚、咽喉与咽部, 使人能够察觉到甜、酸、咸和苦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9.5KB 文档页数:41
金属的高温氧化是指金属在高温气相环境中和氧 或含氧物质(如水蒸汽、CO2、SO2等)发生化学反 应,转变为金属氧化物。这里所谓“高温”,是 指 气相介质是干燥的,金属表面上不存在水膜,因此 又称为干腐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5.05KB 文档页数:8
教学内容分解电压,极化作用,极化曲线电化学极化与氢的超电势,金属 的析出,金属离子的分离和共同沉积,电解还原与氧化;金属的腐 蚀与防腐,化学电源 电化学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表面(界面)电化学,电催化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5.5KB 文档页数:5
1.在298K,101.325kPa下将直径为1um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问需在管内加 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面上升? 若不加额外的压力让水面上升达平衡后管内液面上升多高? 已知该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水的密度为1000kgm-3设接 触角为0度。重力加速度为g=9.8m/s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4MB 文档页数:8
以在Q235冷轧钢板表面涂敷的FeSiAl电磁屏蔽涂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固化条件,探究了电磁屏蔽涂层的最优固化环境.同时,运用中性盐雾试验、电磁屏蔽性能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试验,研究了自然条件固化后涂层的吸波性能和耐蚀性能随盐雾周期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磁场下固化会损害涂层的腐蚀屏蔽性.吸波剂含量的增加不利于提升涂层的吸波性能,同时也会损害涂层的腐蚀屏蔽性.长期盐雾试验后,涂层的吸波性能随腐蚀屏蔽性的降低而下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4MB 文档页数:9
在青岛典型的工业海洋大气环境下,进行硼硫酸阳极氧化6061铝合金与不同表面状态的30CrMnSiNi2A结构钢偶接件的户外大气暴露试验,通过电化学测试、腐蚀产物分析、力学性能检测、断口分析等,研究了偶接件中阳极氧化6061铝合金的腐蚀规律与机理.结果表明:经1 a户外大气暴露试验后,与镀镉钛结构钢偶接的6061阳极氧化铝合金力学性能最优,其强度σb和延伸率δ分别比原始试样下降6.45%和4.39%,远优于与结构钢裸材偶接的阳极氧化6061铝合金试样(分别下降10%和62.28%),略优于未偶接试样(分别下降6.77%和10.74%).沿晶腐蚀和表面点蚀是导致阳极氧化6061铝合金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最严重的沿晶腐蚀裂纹深度达150 μm.青岛大气中的硫化物不仅会侵蚀试样表面形成硫酸铝,还会浸入到晶界促进沿晶腐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MB 文档页数:7
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开路电位、交流阻抗谱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结合接触角测试及体视显微镜微观形貌观察探究在80 g·L-1 NaCl溶液中拉应力对L80-13Cr马氏体不锈钢钝化膜溶解与再修复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拉应力大小与L80-13Cr的钝化特性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外加拉应力的增大, L80-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开路电位负移, 电子转移电阻减小, 线性极化电阻减小, 反应速率随着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而L80-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高电位下再钝化形成的钝化区会缩短, 自腐蚀电位降低, 维钝电流密度增加.接触角测试和体视显微镜微观形貌观察发现, 拉应力使得表面接触角减小, 不锈钢表面容易发生点蚀.外加拉应力使得L80-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能增加, 促进钝化膜的溶解, 并且抑制钝化膜的再生, 导致材料耐蚀性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49KB 文档页数:4
参考文献 叶秀林2001立体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同,王镜岩等1990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夏其昌1999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进展科学出版社 唐有祺张惠珠吴相钰等译校.1990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顾惕人朱步瑶李外朗1996表面化学科学出版社
首页上页262728293031323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3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