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20KB 文档页数:20
一、土地、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 (一)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性 1.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对土地的一般理解是:土地地 球特定的地域表面,是由气候、水文、地质、地貌、 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发生和发 展的过程。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可以分为地上层、 地表层和地下层,它应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 以及直接影响它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地表层岩石和 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KB 文档页数:3
10.1评价结论 10.1.1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0.1.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6.5KB 文档页数:5
一、农田灌溉用水对水质的要求 灌溉用水水质的好坏,主要是从水温,水的总矿化度及溶解盐类的成分对农作物和土 壤的影响来考虑的。有时,还要考虑水的pH值和水中有毒元素的含量对农作物和土壤的 影响。 灌溉水的温度应适宜。在我国北方,以10—15℃;在南方的水稻区,以15—25℃,温 度过高或过高对作物生长都不利。我国北方地下水的温度,一般都偏低,可将水取出后引 入地表水池晾晒或用加长渠道等措施来提高水温。这样做还能使水中对作物生长不利的低 氧化物(特别是氧化物)发生氧化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KB 文档页数:2
2.2.1工作底图 调查及测绘底图应采用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地质图。对于地下水调查, 如只有上述比例尺的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时,应进行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4.5KB 文档页数:1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沿 地貌变化显著方向;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沿含水层带走向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 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 处: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 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3-1确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7.5KB 文档页数:50
供水预测 (一)基本情况与基本要求 (二)地表水供水 (三)地下水供水 (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KB 文档页数:1
(1)河流所在地区的标高、河流发源地、流往何处、有哪些支流; (2)旱季与雨季河水的宽度、深度、涨水时水位上升幅度; (3)测量水的流速、流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KB 文档页数:2
调查及测绘底图应采用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地质图。对于地下水调查, 如只有上述比例尺的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时,应进行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KB 文档页数:1
8.4.1目的 (1)确定地下水流向。 (2)确定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3)确定任意一点的地下水水位标高及埋深。 (4)确定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5)提供布置取水、排水工程之依据。 (6)确定潜水含水层厚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5MB 文档页数:44
一、岩溶作用 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再造作用,包括化学作用过程(溶解和沉淀)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堆积、重力的塌陷和堆积),但化学作用过程是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动力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