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9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3.56KB 文档页数:5
本文以AUTOCAD为基础提出了以交互式和自动化相结合进行地下矿开采设计CAD方法,介绍了热键、汉字标注、参数输入、数据组织、工程布线及标识、实体识别、文本修改、工程计算等技术方法,开发出了适合地下矿开采设计的CAD软件。该软件运行性能稳定,功能完整实用,结果正确可靠,操作简便。本软件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工作强度,提高地下矿开采设计的质量和应变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3.7KB 文档页数:7
以大冶铁矿高陡边坡下2#挂帮矿回采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GEO-SLOPE软件对挂帮矿开采中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现场监测及模型相似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矿柱及围岩的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探讨了挂帮矿充填法开采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挂帮矿所在露天初始边坡经过扩帮及内部开采后,安全系数平均值由1.274下降至1.005,边坡稳定性较差;目前空区采场矿柱及围岩稳定性较好,但必须对现有采空区进行充填,改变空区及矿柱应力集中状态,才能进行矿柱及顶底板矿石回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0.47KB 文档页数:3
为了研究灵新煤矿河下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规律和地表移动规律,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彩色钻孔孔电视、钻孔冲洗液漏失量法、物理与数值模拟、地应力测量及地表监测等多种研究手段,获得了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工作面开采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岩层移动规律及矿压显现规律,实现了L3414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4.53KB 文档页数:11
针对宁夏地区煤矿开采现状,归纳总结了宁夏煤矿开采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如基础理论与技术瓶颈亟待突破、绿色开发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绿色开发技术与装备保障不足以及缺乏示范引领与政策支持。从宁夏煤炭工业未来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宁夏煤矿绿色开发的战略思想、发展蓝图和战略目标,形成其总体战略布局。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提出了宁夏煤矿未来绿色开发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技术、矿井水大规模低成本处理技术、矿区地表生态减损和修复技术、智能化绿色开采技术以及洁净煤技术。最后,提出了宁夏煤矿绿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明确绿色发展理念与目标,积极实施绿色矿业,助力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最终实现宁夏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6
露天转地下开采围岩应力和工程尺度同时影响着地下工程和露天边坡的稳定性.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露天边坡内地下开采采场周围和边坡的力学环境,探讨了围岩移动变形、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状况.研究表明,在扰动边坡下进行地下开采,坡脚处的局部弧形破坏区将进一步恶化,但不会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由于边坡的卸荷作用,导致采场上覆岩层成拱机制减弱,采空区覆岩存在整体垮冒的可能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7.04KB 文档页数:6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变形模型,有效表达了地下开采扰动引起露天矿边坡变形的非线性变化关系.采用RBF核函数学习现场监测数据,利用交叉验证选择模型参数,通过学习捕捉支持向量,建立模型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将该模型应用于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杏山铁矿.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对学习样本的拟合精度极高,其预测精度也很高.采用捕捉的支持向量进行预测,便捷快速且有较强泛化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8KB 文档页数:60
第一章 海洋开采 第二章 盐湖矿床开采 第三章 钻孔水溶法 第四章 气化开采 第五章 钻孔水力采矿 第六章 钻孔热熔法 第七章 砂矿床开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4KB 文档页数:16
一、煤炭开采的发展历史 开采利用煤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 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煤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产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6MB 文档页数:124
一、按采区开采方式,分为上山采(盘)区准备与下山采(盘)区准备。 二、按采区上(下)山的布置位置,分为单翼采区、双翼采区和跨多上山采区准备。 三、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方式,分为单层准备和联合准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2KB 文档页数:16
一、基本概念 1、采场 在采区内,用来直接大量开采煤炭资源的场所,称为采场。 2、采煤工作面 在采场内进行采煤的煤层暴露面称为煤壁,又称为采煤工作面。在实际工作中,采煤工作面就是采煤作业的场地,与采场是同义语。 3、采煤工作 在采场内,为了开采煤炭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称为采煤工作。采煤工作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基本工序及其辅助工序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9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