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8KB 文档页数:57
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线性分组码 三、循环码、卷积码和秩距离码 四、突发错误的纠正 五、级连码、交织码及TCM码 六、纠错码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88KB 文档页数:4
1.已知某(40,36)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是5,问该码用于纠错时可保证纠正几位错?若用于检错则能可保证检出几位位错?该码的编码率是多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77KB 文档页数:33
一、线性分组码的一般性定义 二、线性分组码的严格数学定义 三、G与H的关系 四、线性分组码的最小距离、检错和纠错能力 五、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六、由一个已知码构造新码的简单方法 七、线性码的不可检测错误概率Pu(e) 八、线性码的码距限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353.2KB 文档页数:51
第一节 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 • 线性空间 • 线性分组码定义 • 生成矩阵 • 校验矩阵 • 对偶码、系统码和缩短码 第二节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 伴随式 • 汉明码 • 标准阵列 第三节 由已知码构造新码的方法 • 扩展码 • 删余码 • 增广码(增信删余码) • 增余删信码 • 延长码 第四节 线性码的纠错能力 • 码的重量分布 • 普洛特金限(P限) • 汉明限 • V-G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4MB 文档页数:73
第一节差错控制基本概念 第二节检错和纠错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几种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码 第四节汉明码 第五节线性分组码 第六节循环码 第七节卷积码 第八节网格编码调制概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08MB 文档页数:361
讲述信源编码、加密编码、信道编码、时分复用、数字复接、数字交换的基本原理、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通信中的同步技术,以及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本章知识要点: •数字通信的一般原理 •信源编码(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据压缩) •信道编码(检错纠错编码) •数字加密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 •数字交换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 •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1 数字通信系统 4.2 信源编码 Source Encoding 4.3 数字通信中的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TDM)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4.4 通信网与交换技术 4.5 数字加密技术 4.7 信道编码 Channel Coding 4.8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9 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Digital Modulated Bandpass Transmission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2KB 文档页数:59
本文采用蒙特卡罗计算机仿真方法,使用 MATLAB软件对二进 制双极性通信系统中的几种基本信道编码迸行了仿真性能测试和讨 论,并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扩频通信中的信道编码进行了初步仿真 首先本文阐述了对二进制双极性通信系统进行蒙特卡罗计算机 仿真的具体方法给出了二进制双极性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模型 以及仿真流程图接着本文对几种基本信道编码(7 4 HAMMING 码、(2,1,3)卷积码、级联码(外编码采用(7,4) HAMMING 码,交织编码采用(7,4)卷积交织编码,内编码采用(2,1,3) 卷积码),分别进行了仿真性能测试,根据仿真结果得出了三种编 码纠错性能依次增强,级联码为最佳编码方案的结论。并且,还分别 对级联码中的两种交织方式:卷积交织和循环等差交织进行仿真,依 照仿真结果对两种具体的交织方式进行了性能比较。最后,从仿真为 实际应用服务的角度出发,仿真测试了级联码(外编码采用(7,4) HAMMING码,交织编码采用(7,4)卷积交织编码,内编码采用 (2,1,3)卷积码)对双用户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误码性 能改善情况,得出了在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中采用级联码,能 够实现信道复用和误码性能双赢的结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9MB 文档页数:112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结构 信息、数据、信号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传输方式 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 数据的同步技术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 数据编码技术 数字数据信号 模拟传输 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 数字传输 不归零码NRZ、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模拟数据信号 模拟传输 调幅、调频、调相 数字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PCM 多路复用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码分多路复用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报文存储转发交换、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数据 报方式、虚电路方式)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类型与特点 差错控制技术 检错码、纠错码和差错控制机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6MB 文档页数:8
首先介绍了传统的编队控制方法的定义、特点和常用方法及优缺点,并将传统编队控制时代定义为前编队控制时代.随着多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将多智能体技术引入到编队控制问题中,诞生了众多新的研究成果,称为后编队控制时代.后编队控制时代以多智能体技术为基础,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并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前编队控制时代强调多机器人通过编队协作完成单个机器人无法实现的任务,提高任务完成效率且缩短任务完成时间.后编队控制时代则是在前编队控制时代的基础上,更强调低成本、同步性和协同性,但却不那么重视每个个体的任务分工,甚至是按照规则自由分配任务,不再有“不可替代冶的个体存在.最后给出了研究编队控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目前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8KB 文档页数:17
PC的编程工具有编程器和计算机辅助编程(CAD)编程器可直接安装在 PC的CPU上,对PC进行编程和调试,是PC应用最广泛的编程工具。特别是 PC未与上位计算机构成网络的情况下,必须用编程器作为编程工具计算机辅 助编程是当上位计算机与PC建立通信后在上位机上运行专用的编程软件,对 PC进行编程和调试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