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27MB 文档页数:380
第一节 口蹄疫病毒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 第三节 伪狂犬病病毒 第四节 猪瘟病毒 第五节 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 第六节 猪细小病毒 第七节 猪圆环病毒 第八节 猪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九节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第十节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第十一节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第十二节 牛副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十三节 牛轮状病毒 第十四节 牛冠状病毒 第十五节 禽流感病毒 第十六节 马立克病毒 第十七节 新城疫病毒 第十八节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第十九节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第二十节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第二十一节 减蛋综合症病毒 第二十二节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第二十三节 禽白血病病毒 第二十四节 鸭瘟病毒 第二十五节 鹅细小病毒 第二十六节 兔出血症病毒 第二十七节 亚病毒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5MB 文档页数:282
一、总则 二、试验方法 (一)第一阶段试验 1、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4、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5、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 (二)第二阶段试验 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 2、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3、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4、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5、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 精子畸形试验 6、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7、免疫毒性评价试验方法 8、亚急性吸入(14/28 天)毒性试验 9、亚急性经皮(21/28 天)毒性试验 10、亚急性经口(28 天)毒性试验 (三)第三阶段试验 1、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2、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3、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4、致畸试验 5、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6、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 (四)第四阶段试验 1、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2、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3、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4、致癌试验,或 慢性毒性/致癌性合并试验 5、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6、接触人群调查与观察(参考国内外有关专著或教科书) (五)参考试验 1、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局部淋巴结法 2、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 3、酵母菌基因突变试验 4、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正向基因突变试验 5、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6、枯草杆菌基因重组试验 7、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程序外 DNA 合成(UDS)试验 8、体内哺乳动物外周血细胞微核试验 9、体外哺乳动物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 10、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E)试验 11、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 12、亚急性毒性合并繁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 13、一代繁殖试验 14、神经毒性筛选组合试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2.5KB 文档页数:25
第一节 生殖毒性与与发育毒性 一、生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city) 二、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 三、生殖与发育毒性的特点及靶器官 第二节 生殖与发育毒性试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要点 一、动物选择 二、接触选择 第三节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 一、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 二、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三、出生前和出生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 第四节 一代和多代生殖试验 一、一代生殖毒性试验 二、两代(多代)生殖毒性试验 第五节 生殖和毒性的检测方法 一、雄性生殖毒性实验 二、雌性生殖性实验 三、致畸实验方法 四、繁殖实验 第六节 发育毒物预筛试验 一、体内预筛试验 二、体外预筛试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5.36MB 文档页数:128
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三、病毒的宿主范围 四、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培养、分离与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周期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一、非增殖性感染的类型 二、缺损病毒 第六节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噬菌体感染对原核细胞的影响 二、病毒感染对真核细胞的影响 三、机体的病毒感染 第七节 亚病毒因子 一、卫星病毒 二、朊病毒 第八节 病毒举例 1.HIV 2.SARS 3.H5N1 4.肝炎病毒 5.类病毒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7.5KB 文档页数:41
第一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发展进程 一、基本概念 二、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发展进程及意义 第二节 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 一、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 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三、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 四、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具体规定 (一)初步工作 (二)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三)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 (四)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 (五)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五、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食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价 第四节 联合国机构对食品中农药和兽药的安全性评价概述 第五节 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一、GM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二、GM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方法和内容 三、GM食品标识和名称问题 第六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举例 一、稀土元素农用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二、DSA消泡剂的毒性试验研究 附录一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 附录二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页数:23
•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 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分类 •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病毒的形态大小;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 第三节 病毒的繁殖 • 病毒的繁殖过程;病毒的溶原性 • 第四节 病毒的培养 • 病毒的培养特征;病毒的培养基;病毒的培养 • 第五节 病毒的抵抗力和去除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95
第一节 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和生理活性成分 一、致甲状腺肿物 二、生氰糖苷 三、蚕豆病和山黧豆中毒 四、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五、消化酶抑制剂 六、生物碱糖苷 七、血管活性胺 八、天然诱变剂 九、香辛料中的生理活性成分 十、蘑菇毒素 第二节 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一、含有毒物质的动物组织 (一)内分泌腺 (二)动物肝脏动物肝脏中的毒素 二、海洋鱼类的毒素 三、河豚毒素 四、贝类毒素 五、海参类 六、蟾蜍 第三节 衍生物 —、苯并[a]芘 二、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杂环胺 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四、N-亚硝胺 第四节 污染物 —、食物中的真菌毒素 (一)黄曲霉毒素 (二)其他曲霉和青霉毒素 (三)麦角中毒和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 二、食品中的工业污染毒素 (一)多环芳烃 (二)多氯联苯 (三)二?英 (四)铅 (五)汞 (六)镉 三、食物中的农药残毒 (一)概 述 (二)有机氯农药 (三)有机磷农药 (四)氨基甲酸酯农药 (五)拟除虫菊酯农药 (六)除草剂 四、兽药残留 (一)食品中兽药的污染 (二)健康危害 (三)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措施 第五节 添加剂 一、食品添加剂的毒性 二、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法案和规定 三、防腐剂 四、抗氧化剂 五、合成甜味剂 六、食用色素 七、食用香料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7.5KB 文档页数:18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一、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二、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局限性 第二节 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 一、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二、实验动物品系的选择 三、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的选择 四、个体选择 第四节 食品毒理学试验设计要点 一、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 二、体外毒理学试验设计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染毒和处置 一、动物实验前的准备 二、受试物和样品的准备 三、染毒途径 四、实验动物处死及生物标本采集 第六节 毒理学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一、毒理学试验的统计学 二、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 第七节 食品毒理学试验方法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展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4MB 文档页数:80
第一节 植物病毒病和病毒的一般性状 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第五节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 1 烟草花叶病毒属 2 马铃薯Y病毒属 3 黄瓜花叶病毒属 4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属 5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 6 黄症病毒属 7 斐济病毒属 8 真菌传杆状病毒属 9 菜豆金花叶病毒属 10 纤细病毒属 第六节 亚病毒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0.31KB 文档页数:6
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92野毒株在PSF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一 定浓度的按液,传至19代已达减毒目的。继续传至29代其减毒效果保持稳定27代后不再加入按 液,继续传至37代其减毒效果仍然保持稳定不变。致弱病毒对草鱼的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用该 弱毒株制备的弱毒疫苗免疫草鱼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免疫保护率均达100%表明液是草鱼出血 病病毒的一种良好减毒剂。经按液减毒的GCHA-892是一株良好的减毒株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