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6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1.32KB 文档页数:7
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矿泉水化学成分各方面探讨了金山岭长城矿水床的成因。从矿泉水的氢氧同位素H2、O13和H3的含量,揭示了矿水床的补给水源、补给时期、补给高程和补给位置。矿泉水的主要化学成分验证了矿水床的蓄水构造和深循环条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3.32KB 文档页数:5
对西部石嘴山一矿38区深部+600m轨道巷开采扰动区进行了全面的工程地质调查.采用MOTIC-BA300POL型偏光显微镜等综合分析了砂岩、泥岩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自然状态以及饱和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结合现场围岩变形、应力监测与构造异常探测等,研究了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松软岩层力学特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4.37KB 文档页数:4
以抚顺老虎台矿矿山地震监测、开采、气象、地质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老虎台矿矿山地震活动的时间、频度等序列特征.对矿山地震频度震级分布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了logN=a-bM中的参数a和b的时序特征并总结出了老虎台矿矿山地震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1.04KB 文档页数:5
在运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分析了裂隙岩体渗流场时,综合考虑并比较了单孔压水试验和节理裂隙统计取得的渗透系数,获得了能较好反映原位地质环境的修正渗透张量.将这种确定渗透张量的方法应用于某铁矿边坡工程渗流场分析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5.79KB 文档页数:5
针对大冶铁矿东露天最终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实际的开挖步骤与顺序,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两种方法,从分析开挖卸荷引起的边坡岩体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入手,对最终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安全系数大于1.25,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三个计算剖面上,由开挖引起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回填体不仅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还为转入地下开采提供了所需的安全覆盖层厚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4M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矿床三维可视化的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矿床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框架.在Windows系统下,以VC++为开发平台,利用OpenGL三维图形库,成功地开发了矿床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原型,实现了三维钻孔图显示、任意地质剖面显示与矿体的真三维显示,并且支持3D旋转、平移、无级缩放等交互操作.应用某地下铁矿的数据,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果,初步验证了有关技术与系统原型的可行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8.54KB 文档页数:5
为检测水泥-尾砂充填体内部构造和力学性能,采用钻芯法从采场充填挡墙或相应部位施工覆盖整个采场的地质孔取样,使用SY-1型声波仪对样品进行声波测试,通过配套软件分析波形和频谱.结果表明:波速和动弹性力学指标的差距源自强度和疏密构造差异;虽不同充填体声波波速不同,但其声波波形和频谱成分基本相同;声波延时长、主频集中、频谱较简洁且振幅较高,反映出充填体内部夹杂、孔洞和空穴等缺陷少,结构较完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7.84KB 文档页数:6
针对金属矿山特有的地理地质条件,开展相应岩石声发射试验,确定矿区矿体围岩的时间序列特征,获得岩石破裂冒落声发射参数的危险临界值,并深入研究形成该种声发射信号的破裂机制和破坏特征.然后分别对较均质岩石试样和含有结构弱面的岩石试件进行比较试验,总结弱面裂隙影响下的岩石试件产生声发射信号的规律.利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元程序进行含裂隙岩石试样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降低接触面刚度来模拟岩石内部的损伤,通过不同的模拟条件来研究岩石的破坏情况.研究成果将为分析损伤岩体的声发射规律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4.5KB 文档页数:6
为了有效利用稀缺的地质资源,建立了以净现值(NPV)为目标函数的矿床经济评价模型.采用盈利法计算伴生元素的当量品位,并基于三维数字矿床模型,分别以目标函数最大化和净现值大于0为目标,得出最优边际综合品位和盈亏平衡边际综合品位的计算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某铜钼矿的边际品位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结果可为矿山的投资建设和生产规划提供准确的经济分析,并保证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0.47KB 文档页数:3
为了研究灵新煤矿河下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规律和地表移动规律,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彩色钻孔孔电视、钻孔冲洗液漏失量法、物理与数值模拟、地应力测量及地表监测等多种研究手段,获得了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工作面开采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岩层移动规律及矿压显现规律,实现了L3414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首页上页272829303132333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6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