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3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64
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 子并按质荷比(mz)大小进行分离记录的 分析方法。所获得结果即为质谱图(亦称质 谱)。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多种 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化 合物的结构分析、样品中各种同位素比的测 定及固体表面的结构和组成分析等。 质谱仪早期主要用于原子量的测定和定量 测定某些复杂碳氢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等。 1960年以后,才开始用于复杂化合物的鉴定 和结构分析。实验证明,质谱法是研究有机 化合物结构的有万工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5.56KB 文档页数:5
采用热重法实验研究了773~1273K氧化亚铁的等温氢还原动力学,发现873K温度以上,反应动力学曲线有明显转折,说明反应机理发生了变化.在973~1073K的温度范围,出现了反常的温度效应.即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为讨论产物结构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温度的反应产物,以及一定温度不同还原状态(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进行形貌观察.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还原产物表面的孔洞增多,枝状特征显著增加,而973K和1023K时表面的烧结现象明显.一定温度下,随着反应进行,表面的孔洞增多,并逐渐出现烧结.973K和1023K温度条件下反应产物大体保留原来的大颗粒外形,而1173K时还原2min开始,就大量出现枝状产物,并逐渐烧结.结合产物形貌变化和反应动力学曲线,反应前期为界面化学反应控速,随着反应进行.还原的金属铁发生烧结现象,致密的结构阻碍了产物气体向外扩散,反应控速环节转变为产物气体的外扩散,还原速率也随之降低.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1MB 文档页数:169
实验一、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实验二、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实验三 电导法测定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实验四、一级反应——蔗糖水解 实验五、三液系(苯-水-乙醇)相图的绘制 实验六 乳状液的制备、鉴定和破坏 实验七 电导滴定法测定食醋中乙酸的含量 实验八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9.69KB 文档页数:6
通过浮选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结构的有机抑制剂古尔胶和鞣酸以及这两种药剂与乙基黄药不同添加顺序对方铅矿、黄铜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当先加入古尔胶时,古尔胶对三种硫化矿抑制作用较强;而古尔胶后于乙基黄药加入时,古尔胶对三种硫化矿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鞣酸与乙基黄药不同的添加顺序不影响鞣酸对黄铁矿和方铅矿的抑制作用.紫外光谱研究表明,古尔胶对乙基黄药在三种硫化矿表面吸附没有影响,而鞣酸能够阻碍乙基黄药在硫化矿表面吸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鞣酸通过化学作用吸附在方铅矿表面,因此能够抑制吸附了乙基黄药的硫化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5KB 文档页数:1
16-1有机硫化合物的分类 16-2硫醇和硫酚 16-3硫醚 16-4磺酸 16-5芳磺酰胺 16-6烷基苯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 16-7离子交换树脂 16-8有机含磷化合物 16-9有机硅化合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10
通过物理—化学相分析及其它物理手段对经900℃不同时间时效的GH220合金的渗铝层进行了逐层相分析。用联立方程分别求出离表面不同深度范围内β—NiAl相γ′相的含量。通过修正比重,对取层厚度进行了合理计算。提供了渗铝层中相变趋势。本文把计算过程全部编成程序。对微处理机在相分析中的运用作了初步尝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2MB 文档页数:32
蛋白质的分子量1万-100万之间,其分子直 径1-100nm之间,在胶体颗粒的范围。蛋白质的水 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这是因为在蛋 白质颗粒表面带有很多极性基团,如-nH3、-C00 、-OH-、-SH、-CONH2等和水有高度亲和性,当蛋 白质与水相遇时,就很容易在蛋白质颗粒外面形 成一层水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3.94KB 文档页数:5
采用热重分析和恒温实验法研究了攀枝花钛精粉氧化过程中相的存在形式及其转变规律.X射线衍射结果和微观形貌分析表明:温度低于500℃,钛精粉未发生氧化反应;600℃时产生Fe2Ti3O9和TiO2相,其和原相Fe2O3相衍射峰强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900℃时,Fe2Ti3O9相完全转变为Fe2TiO5相,且随温度的升高,TiO2相和Fe2O3相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在整个氧化过程中存在四个化学反应,其与烧结作用相互关联,使得氧化产物表面形成较多孔隙,变得凹凸不平且疏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13MB 文档页数:429
第二章 材料气相制备化学 第三章 材料液相制备化学 3.1 简介 3.2 熔融法 3.3 溶液法 3.4 界面法 3.5 液相沉淀法 3.6 溶胶-凝胶法 3.7 水热法 3.8 喷雾法 3.9 溶液生长法 第四章 材料的固相制备化学 第六章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6. 1 利用SHS 工艺制备难熔化合物 •6.2 SHS 制备陶瓷内衬钢管 6.3 催化效应 6.4 吸附效应与离子交换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47.5KB 文档页数:61
第一节 芳卤化合物 (一) 芳卤化合物的命名 (二) 芳卤化合物的制法 (三) 芳卤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四) 芳卤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芳磺酸 (一) 芳磺酸的命名 (二) 芳磺酸的制法 (三) 芳磺酸的物理性质 (四) 芳磺酸的化学性质 (五) 芳磺酰氯和芳磺酰胺 (六) 烷基苯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 (七) 离子交换树脂
首页上页272829303132333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3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