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5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2MB 文档页数:35
空间数据的表现功能贯穿于GIS空间数据处理的始终,功能的许多方面, 包括符号、专题信息表达、图幅配置、制图综合等,都来源于地图制图,这也表明 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制图学的渊源关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称为 “动态的地图”,它提供了比普通地图更为丰富和灵活的空间数据表现方式,如动 态信息表达、虚拟现实等等。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制图学又是一门艺术,单 纯依靠计算机系统是难以制作完美的地图的它需要人工的交互干预,如制图综 合,目前还没有任何GIS软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3MB 文档页数:27
1.地籍 2. 地籍管理 3. 我国地籍的发展历史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13MB 文档页数:117
6.1 泉水景观 泉是地下水流出地表的天然露头。常在山区的坡麓、沟谷出现。当含水层或含水的通道被侵蚀而出露于地表时,地下水便涌出成泉,故泉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形式。 6.2 瀑布景观 6.2 瀑布景观 瀑布是河流的一部分,当河水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处倾泻而下时便形成瀑布。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0.87KB 文档页数:5
为了给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CFD数值软件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支管间距和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对换热器效率的影响是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钻孔深度超过80m时,两支管的温升比急剧增加,支管间的热损失加剧,建议在实际操作中钻孔深度不要太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8.33KB 文档页数:7
多年来,由于对钛矿的无序开采,使得海南岛东部出现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采用遥感的手段进行跟踪监测,合理地授予采矿权,组织适当的复垦,是解决当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基于不同沙地类型在地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提出将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影像纹理应用到荒漠化监测中,通过变异函数纹理来加大各种不同类别沙地间的区别,提高样本选择的分离度.结果表明,运用变异函数纹理结合光谱波段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能够很好地界定海滩沙地和内陆荒漠地的等级,最高分类精度达到92.4%,证明了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影像纹理在实现该地区遥感荒漠化监测方面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8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和CFG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和桩间土深层变形,并对三类不同桩体材料复合地基的承载及变形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碎石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均存在有效桩长或有效复合土层厚度;碎石桩桩长超过有效桩长,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减小变形效果不明显,除一些特别情况如为处理可液化地基外,设计桩长可适当超过有效桩长,但不宜过长;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有效桩长与桩身强度相关性显著,应以桩身强度控制进行夯实水泥土桩桩体设计,使按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及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CFG桩复合地基桩身强度高,桩体自身压缩性小,可全桩长发挥侧阻作用,当桩端落在好的持力层时,能很好地发挥端阻,提高承载力,减小变形,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好的桩端持力层进行设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75.5KB 文档页数:1
地貌上属于松辽平原西部山前倾斜平原,按成因为冲洪积一冰水平原(图9-2、表9 1),位于洮儿河扇形地中部。洮儿河、蛟流河流经扇形地中部,使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 联系极其密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6.07KB 文档页数:5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采空区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采空区地表新建建筑地基稳定性的诸多影响因素,确定了评价因子,给出了主要因素的隶属度确定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评价目标的判断矩阵,合理地分配了各因素的权重,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综合评价指数与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级别的对应关系.应用三个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16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地表径流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 基岩缺水山区,地下水成为主要甚至唯一的供水水源。地下水水质优良,不易污染,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具有多年调节功能和蓄能作用,被广泛开发利用。但地下水同时又是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若开发不当易引起一系列的地质生态 环境问题,而且污染后很难治理和恢复。因此,对地下水必须要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与保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2MB 文档页数:92
古生物学(Paleontology 一、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历史的科学。 二、其研究对象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和生物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记录。 三、以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为线索,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体及其相关各个地质和生物学方面
首页上页293031323334353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5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