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96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MB 文档页数:7
使用10 kg真空感应炉Al脱氧冶炼较高S含量超低氧高强度钢,钢中T[O]降到0.0010%,S的质量分数为0.0190%.采用ASPEX explorer全自动扫描电镜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进行检测,发现98%非金属夹杂物都是弥散分布的MnS和MnS+Al2O3复合夹杂物.MnS夹杂物棱角分明,从形貌特征来看应属于第Ⅲ类硫化物.MnS+Al2O3复合夹杂物以Al2O3为核心,外层包裹MnS,其数量约占9%~32%;作为核心的Al2O3平均直径为1.5μm.其生成过程可描述为:凝固过程中,小尺寸Al2O3被推至固液两相区,而选分结晶作用使得钢中的Mn和S在凝固前沿富集,并以Al2O3作为异质形核质点析出MnS夹杂物.对凝固过程中Al2O3的推动和捕获行为进行了相关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直径小于4μm的Al2O3可被推动,并作为MnS的异质形核质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1.76KB 文档页数:5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压缩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一种低碳Mn-Si钢在基于热轧动态相变的热轧TRIP钢工艺和基于贝氏体等温处理工艺下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比较了通过两种工艺获得的不同复相组织状态对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基于动态相变的热轧TRIP钢工艺下获得了以细晶铁素体为基体和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而在基于贝氏体等温处理工艺下得到了以板条贝氏体为基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前者中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且其碳含量也较高.实验钢具有以板条贝氏体为基体的复相组织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但由于残余奥氏体稳定性较差,实验钢的加工硬化能力较弱,导致其均匀延伸率和总延伸率较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72MB 文档页数:1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气动技术应用实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52
本章中研究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建立了动量的改变与力的冲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另一重要形式——质心运动定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2.33KB 文档页数: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固液分子力作用出发,结合岩心的孔喉分布特征,建立考虑固壁与流体分子作用的动态网络模型.利用模型模拟得到不同时间步的孔隙压力变化,分析了固液分子间力、喉道半径、润湿性等因素对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和水驱相渗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固液分子间力作用时剩余油饱和度增大,岩石骨架与流体间的分子作用在多孔介质的孔隙流动中不可忽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39KB 文档页数:1
1、怎样建立一个正确的诊断? 2、在动物医院通过临床实际,谈一谈诊断能力的培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4.48KB 文档页数:9
本文按分布参数从理论上推导了声线路动态基本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膨胀型消声器的数字仿真模型,介绍了仿真方法,对于消声器的设计和预测其消声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MB 文档页数:10
利用三维离散元法建立了无钟高炉布料模型,分析了料罐、旋转溜槽中的颗粒流动行为以及颗粒离开溜槽后的下落轨迹和料堆形成,可视化再现了装料过程.结果发现:炉料在流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粒度偏析,料罐排料流为漏斗流,小颗粒由于偏析而倾向于后期排出;溜槽倾角对颗粒流动行为和料堆形成影响较大;溜槽内颗粒流由于溜槽旋转而向侧上部偏离和翻动,小颗粒因靠近壁面而位于料流内侧,大颗粒因聚集在溜槽上部而处在料流外侧,炉料颗粒偏析、偏转翻动和速度分布影响下落轨迹;在炉料下落到料面的堆积过程中,大颗粒易于向炉喉中心和边缘偏析,小颗粒因位于料流内侧和渗透作用而分布在堆尖下方且偏向中心侧.结合激光网格炉内测量技术料流轨迹测量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99KB 文档页数:1
1、试述动物精神兴奋与抑制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 2、中枢性瘫痪与外周性瘫痪怎样鉴别? 3、强迫运动的表现有那些?各有什么诊断意义? 4、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怎样进行鉴别? 5、试述反射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MB 文档页数:47
9.1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9.2生物群落的演替 9.2.1演替的概念 9.2.2演替的类型 9.2.3演替系列 9.2.4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9.2.5演替方向 9.2.6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9.2.7演替顶极学说
首页上页33833934034134234334434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96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