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53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9.19KB 文档页数:10
本文用视塑性法研究轧制过程金属塑性变形特性。通过网格法试验得到纯铅轧制时的流线,并对变形率为21%的薄轧件(8×60mm)之变形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还对变形率为8.8%的厚轧件(40×30mm)作了初步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4MB 文档页数:61
概述(Introduction)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所得到的固态产品或半成品往往含有过多的水 分或有机溶剂 (湿份),要制得合格的产品需要除去固体物料中多 余的湿份。 除湿方法:机械除湿——如离心分离、沉降、过滤。 干燥 ——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份汽化。除湿程度 高,但能耗大。 惯用做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KB 文档页数:4
一、A型选择题:(有五个备选答案,请圈出其中 1 个最佳答案的字母,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关于脱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高渗性脱水的缺水超过缺钠 B 低渗性脱水的缺钠超过缺水 C 等渗性脱水的缺钠与缺水相当 D 低渗性脱水一般伴有低钠血症 E 等渗性脱水又称原发性缺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4.92KB 文档页数:4
为探索LF炉底吹CO2气体的冶金行为,将CO2气体用于LF炉精炼过程中,对LF炉底吹CO2气体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并利用75 t LF炉进行底吹不同比例CO2与Ar混合气体的实验.研究发现:底吹CO2气体精炼过程中不会造成钢液大量脱碳,平均每炉碳氧化量在0.3 ~ 0.8 kg,钢液中夹杂物的种类、形貌和组成变化较小,夹杂物当量密度减小,提高了钢液洁净度,底吹CO2气体不会加重钢包透气砖的侵蚀,实验表明LF炉可使用CO2气体进行精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8MB 文档页数:8
采用实验室25 kg高频真空感应炉熔炼M2钢,并用水冷铜模和砂模均浇铸为横截面100 mm×50 mm的M2钢铸锭,研究冷却速度对M2钢二次枝晶间距、渗透率、碳化物和晶粒尺寸及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2钢凝固过程中,快的冷却速度能有效减小二次枝晶间距、渗透率、晶粒和网状碳化物的尺寸,同时可以改善晶粒和网状碳化物的分布和均匀性;砂模和水冷铜模M2钢铸锭的平均二次枝晶间距分别为42.5μm和21.6μm,平均冷却速度为1.06 K·s-1和12.50 K·s-1,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13μm2和0.035μm2.快的冷却速度能有效减轻中心碳偏析程度,砂模和水冷铜模模铸的M2钢铸锭中心碳化物面积分数分别为0.46和0.30,且其较各自的平均值分别增大38.7%和2.2%;水冷铜模铸锭平均晶粒尺寸(43.1μm)较砂模铸锭的平均晶粒尺寸(72.6μm)减小约40.7%,铸锭中心晶粒尺寸减小43.2%,且水冷铜模铸锭的晶粒尺寸较砂模铸锭均匀.文中获得了M2钢凝固过程中晶粒尺寸与冷却速度的关系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8.65KB 文档页数:5
针对某电炉厂在冶炼轴承钢过程中,钢包底吹精炼混匀效果和去夹杂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行了水模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钢包原型底吹位置由于两气柱间距离较近,在大气量下气柱产生偏移和叠加,造成钢液流场不稳定.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底吹位置应位于0.5R-0.5R-135°(R为钢包底部半径);该方案临界卷渣气量为0.24m3·h-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2MB 文档页数:331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第2章介绍当前普遍存在的10种典型水污染及其危害的原理、机制以及污水处理基本处理工艺过程和处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第3章、第4章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理论、物料衡算和污水的均化做了系统的介绍,有利于对后面将要介绍的处理过程反应原理的理解;第5章到第9章结合物理化学原理详细介绍了污水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的过程及设施,把现在实际应用的15种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按其作用机理分为5类逐章进行阐述,编者认为这便于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以及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取,也有利于克服一般认为物化处理过程多,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复杂而感到较难掌握的困难;第10章对污水物化处理过程的整体组合做了简单的介绍,可作为本课程课程设计和工程设计的参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6.97KB 文档页数:13
第四章离散时间 Markov链 4.1定义和一些例子 在一些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中都有如下行为的系统:该系统 是与时间有关的一个系统,如果已知系统在现在的状态,则此系统的过去所处的 状态与将来所处状态是(条件)独立的,这个特性称为 Markov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5.18KB 文档页数:5
全尾砂膏体作为一种塑性流体,其内部结构的形貌特征与浆体流动性能紧密相关,研究剪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特征,对于分析膏体管道输送及制备工艺中的流动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扫描电镜技术,拍摄了不同搅拌时间的膏体微观结构图像.综合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分形理论,估算了膏体微结构的分形盒维数,提出以结构系数λ作为微结构形貌特征的表征指标,建立了搅拌过程中微结构时间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某铅锌尾矿膏体相关实验的结果表明:其结构系数λ随搅拌时间急剧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缓,最终达到某一平衡状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其演化模型相关的破坏系数及恢复系数,分别为0.171及0.49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27KB 文档页数:8
针对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参数难于整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响应过程时序数据挖掘的参数自整定算法.算法以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中线性误差反馈律的两个增益信号回路的动态响应为参数调整对象,通过改进变收缩系数的随机搜索算法进行参数整定,记录动态响应过程数据,基于关联关系挖掘得到控制参数调整策略应用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自整定.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参数自整定方法的实际效果,以液压自动位置控制系统为控制对象,分别采用阶跃响应仿真和Monte Carlo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据挖掘参数自整定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动态响应较好,鲁棒性较强,改进了变收缩系数随机搜索算法调整时间较长以及传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超调较大的缺点,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法
首页上页34834935035135235335435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53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