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81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3KB 文档页数:5
选自《中学教学实用全书物理卷》 如果两种色光(可以是单色光,也可以是复色光)以适当比例相加,能使人得到白色感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补色,或互补色例如波长为6563A的红光与波长为4921 的靛光就是补色.三原色中的任一种光,与其余两种光的混合色光互为补色,如红光与 +蓝互为补色,而绿+蓝即为靛色.又如蓝光与红+绿,即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等.从图 可以看出,黄、靛、紫色按“加色法”来分析分别是红+绿,绿+蓝,蓝+红的混合 色,我们也可以用“减色”法来分析,认为它们分别是从白光中减去蓝光,或红光,或绿 光后得到的颜色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1.85KB 文档页数:6
提出了一种以Na2CO3为添加剂、以煤为还原剂的还原分离方法,将原矿中铁的氧化物还原为铁单质粉末通过磁选分离回收,将水铝石矿物转化为铝酸钠溶出分离回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Na2CO3用量和还原剂用量对粉末铁品位、铁回收率和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反应的过程和机理.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实验参数,获得的最优条件为还原温度1150℃,还原时间45 min,Na2CO3用量40.47%,还原剂用量11.9%;在最优条件下,粉末铁品位为95.88%,铁回收率为89.92%,氧化铝溶出率为75.9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9.05KB 文档页数:2
一、将下列专业术语译成汉语(每个1分,共10分) 1.农业生态学2.生态系统3能量流动4.物链5.生境6生物多样性7生态位8生态型9群落演替10.营养结构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11
一、选择题(1-10题每小题2分11-5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下列数据结构中,按先进后出原则组织数据的是 (A)线性链表 (B)栈 (C)循环链表 (D)顺序表 (2)具有3个结点的二又树有 (A)2种形态 (B)4种形态 (C)7种形态 (D)5种形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2KB 文档页数:38
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3.4 回归分析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0KB 文档页数:86
What?一定义和结果 1、什么是热分析动力学(KCE)?用热分析技术研究某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以下统称反应)的动力学 2、热分析动力学获得的信息是什么?判断反应遵循的机理、得到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等)。即动力学“三联体”(kinetic triplet)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8MB 文档页数:5
合理的炉缸冷却制度是保证大型高炉长寿的基础,不同冷却制度对高炉炉缸的温度分布和侵蚀状况具有直接影响.结合某4000 m3级高炉,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了高炉炉缸、炉底温度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大水量、小温差\和\小水量、大温差\这两种不同炉缸冷却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冷却制度对炉缸温度场、炉缸侵蚀状况及高炉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炉役初期砖衬较厚时,不同冷却制度对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区别不大;随着砖衬的不断减薄,不同冷却制度对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逐渐明显;当砖衬侵蚀到一定程度后,再好的冷却也无济于事,但采用\大水量、小温差\并加强冷却可以减缓砖衬的侵蚀,延长高炉寿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8
借助修正后的RMR方法对和睦山铁矿工程岩体进行了分级.分别采用厚跨比法、结构力学梁理论以及普氏拱理论对矿柱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嗣后采场破坏模型以及采场失稳演化过程.分析了采场尺寸、矿岩坚固性系数、抗拉强度以及内摩擦角对崩落法转阶段嗣后充填法采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极限平衡法建立了阶段嗣后充填法矿柱安全系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矿岩的坚固性系数和抗拉强度对顶板临界厚度影响明显;矿岩的内聚力对矿柱的安全系数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将上述结果应用到和睦山铁矿嗣后采场稳定性分析中,得到了块矿地带的采场顶板临界厚度和矿柱安全系数,并从理论角度分析19#矿房跨塌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MB 文档页数:7
使用10 kg真空感应炉Al脱氧冶炼较高S含量超低氧高强度钢,钢中T[O]降到0.0010%,S的质量分数为0.0190%.采用ASPEX explorer全自动扫描电镜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进行检测,发现98%非金属夹杂物都是弥散分布的MnS和MnS+Al2O3复合夹杂物.MnS夹杂物棱角分明,从形貌特征来看应属于第Ⅲ类硫化物.MnS+Al2O3复合夹杂物以Al2O3为核心,外层包裹MnS,其数量约占9%~32%;作为核心的Al2O3平均直径为1.5μm.其生成过程可描述为:凝固过程中,小尺寸Al2O3被推至固液两相区,而选分结晶作用使得钢中的Mn和S在凝固前沿富集,并以Al2O3作为异质形核质点析出MnS夹杂物.对凝固过程中Al2O3的推动和捕获行为进行了相关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直径小于4μm的Al2O3可被推动,并作为MnS的异质形核质点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KB 文档页数: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用0.100mol·-1HCl滴定同浓度NaOH的H突跃范围为9.7-4.3,若Cl和NaOH的浓度均增大10倍,则pH突跃范围是 2.对一般滴定分析的准确度,要求相对误差≤0.1%。常用分析天平可以称准到mg:
首页上页35435535635735835936036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81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