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7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0.78KB 文档页数:4
长期以来,人们对烧结用铁矿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粒度组成、矿物特征等常温性能方面,而对铁矿石在烧结过程中的高温行为和作用知之甚少.根据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提出了\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的概念.该概念包括同化性能、液相流动性,粘结相强度性能和铁酸钙生成性能等.研究烧结过程中这些高温物理特性,有利于完善烧结理论、改善烧结矿质量和优化烧结工艺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3.54KB 文档页数:5
以反浮选法分离细粒径硅钙质磷矿中的石英,获得的P2O5品位和回收率都比正浮选法高,其中P2O5回收率提高了大约40%.在烷基胺盐、醚胺盐和季铵盐三种阳离子捕收剂中,以烷基胺盐捕收剂的反浮选效果最佳,P2O5品位和石英去除率可分别提高到30%和60%以上.酸性介质比碱性介质更有利于提高硅钙质磷矿的品位,在碳酸盐脉石存在的情况下,酸性越强的环境越有利于反浮选分离石英.磷酸比硫酸能更好地调节体系的酸性和抑制磷酸盐矿物,且用量较少.优化的捕收剂用量为0.5~1kg·t-1.三种阳离子捕收剂都在矿石表面发生物理吸附,以烷基胺盐的吸附强度最大,所以其具有较好的浮选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2.31KB 文档页数:6
以红土镍矿为原料,利用深还原工艺将镍和铁由其矿物还原成金属镍和铁,再通过磁选分离富集得到高品位的镍铁精矿.对深还原焙烧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如下:内配碳量(C/O原子比)为1.3,还原时间为80 min,CaO质量分数为10%,还原温度为130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镍铁精矿中镍品位为5.17%,全铁品位为65.38%,镍和铁的回收率分别为89.29%和91.06%.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深还原矿及磁选后的镍铁精矿进行了分析,发现深还原矿中出现金属粒,为Ni-Fe合金,镍全部溶于镍铁合金中,铁还有少部分以FeO的形式存在;磁选过程除去大量的脉石,精矿中主要物相为Fe、Ni-Fe、FeO及少量的CaO·MgO·2SiO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1.75KB 文档页数:5
测定了高喷煤比的高炉炉尘(重力灰和瓦斯灰)中矿物组成,给出了在不同煤比条件下未消耗焦炭和煤粉面积比.分析了高喷煤比对高炉炉尘中碳质量分数和未消耗煤粉比例的影响.确定了宝钢高炉在高喷煤比时高炉炉尘中未消耗煤粉量、焦炭颗粒量和煤粉在高炉内的利用率.通过试验发现,随着喷煤比增加,炉尘量增加,但在高喷煤比后,炉尘量波动较大.高炉炉尘中未消耗碳量和煤粉量随着喷煤比的增加逐渐增加,而未消耗焦炭量不受喷煤比变化的影响,基本上保持在3 kg·t-1的水平,表明宝钢高炉焦炭品质很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78.36KB 文档页数:8
通过对钒钛烧结料床的不同料层进行测温,研究了不同深度烧结料成矿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利用火焰前锋速度和成矿前锋速度两个参数评价了台车竖向烧结的不均匀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料层深度的增加,火焰前锋和成矿前锋迁移速度下降,说明台车下部料床的结构变化大,烧结透气性恶化;加强偏析布料效果,增大台车下部料粒的平均粒度和热态强度,对提高钒钛矿烧结利用系数至关重要.同时,对不同深度处的烧结矿进行矿相分析表明,钒钛烧结矿由磁铁矿、赤铁矿、铁酸钙、硅酸钙、钙钛矿和玻璃相六种主要矿物组成,随着料层深度的增加,磁铁矿、硅酸钙和钙钛矿含量增多,铁酸钙和赤铁矿含量下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1.93KB 文档页数:4
长期以来,人们对烧结用铁矿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粒度组成、矿物特征等常温性能方面,而对铁矿石在烧结过程中的高温行为和作用知之甚少.根据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提出了\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的概念.该概念包括同化性能、液相流动性,粘结相强度性能和铁酸钙生成性能等.研究烧结过程中这些高温物理特性,有利于完善烧结理论、改善烧结矿质量和优化烧结工艺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8MB 文档页数:11
以从河南铝土矿样筛选出的一株胶质芽孢杆菌HJ07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UV)与亚硝基胍(NTG)诱变育种及铝土矿浸矿脱硅研究.分别通过紫外线照射120 s与采用质量浓度为600 mg·L-1的亚硝基胍处理,出发菌株HJ07的致死率分别达到89%与90%,正突变率分别达到16.5%与18.7%.从突变菌株中筛选所得的两株菌种UV-2与NTG-5的生长代谢活性与脱硅能力明显比出发菌株高.在铝土矿浸出体系中,UV-2与NTG-5达到生长稳定期的时间比HJ07分别缩短了48 h与24 h,且生长稳定期具有更大的细菌浓度.浸矿12 d后,UV-2与NTG-5菌株浸出液中SiO2的质量浓度分别比HJ07提高了约25.6%与12.5%,且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分别缩短了3 d和2 d.UV-2与NTG-5菌株较出发菌株HJ07具有更强的产酸与产胞外聚合物的能力.被UV-2菌株作用后的铝土矿表面的溶蚀程度更加显著,矿物表面形成了明显的菌胶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4MB 文档页数:12
本文提出一种按成因、物理状态与成分的分类方察。将包体分为正常与异常两类。正常包体按物理状态和成分划分亚类;异常包体主要按成因划分亚类。提出了正常与异常包体的定义,区分标志及各种异常包体的形成机理以及研究异常包体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只有正常包体才能用作译解内生成矿作用的密码,对各种包体特征及各类正常成因包体的地质意义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6.18KB 文档页数:4
论述了柱径与柱高对逆流浮选柱浮选过程的影响,提出了气阻、面积负荷的概念.通过研究矿化气泡的受力及运动,建立了表征矿浆运动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做了经验处理.给出了用矿浆流速确定柱径、用柱径和浮选柱容积来确定柱高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细粒钼铋矿物的回收实验表明,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无论是精矿品位还是回收率,按该方法设计的柱体浮选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尺寸的柱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3.31KB 文档页数:5
采用添加助熔剂直接还原焙烧-磁选方法,对镍主要以硅酸镍形式存在的低品位红土镍矿中镍和铁的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添加助熔剂,可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最佳工艺条件为:煤作还原剂,质量分数为15%;KD-2为助熔剂,质量分数为20%;焙烧温度为1200℃;焙烧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镍品位10.83%、铁品位52.87%、镍回收率82.15%和铁回收率54.59%的镍铁精矿.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还原过程中助熔剂和煤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KD-2可以与原矿中含镍的石英和硅酸盐矿物反应,释放出其中的镍;煤用量太多时可生成部分不含镍的金属铁,会造成镍的回收率降低
首页上页333435363738394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7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