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46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2.27KB 文档页数:4
提出了一种夹杂物控制技术——反应诱发微小异相净化钢水技术,采用转盘造粒工艺制备了具有该种功能的复合球体,并在RH精炼后期加入上述球体进行工业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反应诱发微小异相净化钢水技术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且简便易行的夹杂物控制技术,它可以短时间(大约10min)内显著降低钢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该技术对钢液进行处理后,铸坯中氧化物夹杂的数量明显减少,尺寸变小,铸坯的平均全氧T[O]最低可达6×10-6,吨钢成本可降低5~10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8.82KB 文档页数:6
运用电子显微镜和化学相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Ti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的析出物,并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析出过程.结果表明:钢中主要存在TiC,TiCN,Ti4C2S2,TiN等析出物,连轧前TiN的析出过程已基本完成;大量纳米尺寸的TiC球形析出物粒子在铁素体的位错线上分布;Ti含量增加改变了MC相的粒度分布,小尺寸粒子的体积分数显著增加,增强了沉淀强化的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2MB 文档页数:8
利用DIL 805A淬火变形膨胀仪测定了提速列车用Nb-V复合微合金化弹簧钢60Si2CrVAT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结合金相-硬度法探讨了不同冷速下实验钢组织的变化,分析了Nb含量对60Si2CrVAT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Nb含量的增加,促进了高温、中温转变,且珠光体转变区间随之变宽,马氏体转变点由284.2℃降低到258.3℃;铁素体消失的冷速由0.3·s-1提高到0.5·s-1,珠光体消失的冷速由2·s-1提高到3·s-1,贝氏体消失的冷速也相应地由3·s-1提高到5·s-1,贝氏体开始出现的冷速由0.4·s-1提高到0.6·s-1,马氏体出现的冷速同为1·s-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6.63KB 文档页数:6
给出了一个多Agent松散耦合的网格服务发现框架.在该框架中把Agent分为三类:服务Agent、需求Agent和服务发现Agent.提出以模糊Petri网作为服务描述语言的规范,用以发布或请求服务,用可能性变迁表示一个服务或一个需求,输入库所代表在提供(或请求)服务前需要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出库所表示提供(或获得)服务后成立的条件,用可能性与必然性来量化一个服务Agent能对一个请求提供相关服务的信心程度.最后基于本体论给出了一个支持部分匹配的服务匹配算法,并用一个车辆维修服务系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7.37KB 文档页数:5
利用有限元耦合场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大直径棒材穿水冷却过程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冷却水流量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决定冷却水流量的两个因素——冷却器入口截面积及冷却水流流速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当流量相对较小时,流量的改变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较大;当流量增大到一定值后,随着流量的继续增大,对冷却效果的影响逐渐减小;冷却水流流速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程度大于冷却器入口截面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69KB 文档页数:6
对人耳识别中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两种人耳图像归一化处理的方法,即基于外耳轮廓长轴的线标记法和基于外耳轮廓起始点的点标记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在分析现有人耳识别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核主元分析法提取人耳图像的代数特征,再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进行人耳识别.在带有角度、光照变化的北京科技大学人耳图像库上得到的识别率为98.7%,表明了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利用人耳图像进行身份识别的可行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8MB 文档页数:57
第一节 配位滴定基本理论 第二节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第三节 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 第四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 金属离子指示剂及特点 指示剂配位原理 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五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配位滴定曲线 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配位滴定曲线与酸碱滴定曲线比较 影响配位滴定突跃大小的两个因素 指示剂变色点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第六节 滴定条件的选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8.42KB 文档页数:7
采用烟气分析方法连续获得转炉炉内脱碳反应信息,通过倒推计算法研究了转炉吹炼过程中钢水脱碳速度转折点的临界碳含量.结果表明:熔池搅拌能对反应后期脱碳速度转变的临界碳含量影响比较大,随着底吹供气强度增加,搅拌强度增强,临界碳含量[C]d降低,当熔池搅拌能大于一定值时熔池搅拌能变化对临界碳含量[C]d影响不大.对于顶吹转炉,供氧强度对临界碳含量[C]d影响很大,随着供氧强度提高,临界碳含量[C]d显著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喷射成形Al-Zn-Mg-Cu系超高强度铝合金的沉积态和挤压态的组织,对挤压态合金进行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得到了时效硬度曲线,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沉积态合金孔隙较多;挤压态合金内存在大量的颗粒,经能谱分析为富铜相;固溶温度达到490℃时,晶界出现熔化现象.时效硬度曲线表明:采用120℃时效,在15~25h之间达到硬度峰值;采用135℃时效,达到硬度峰值的时间与合金的成分有关,随着Zn含量的增加,达到硬度峰值的时间变短,而抗拉强度基本稳定在700MPa左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5.39KB 文档页数:4
以MgCl2和Na2HPO4为沉淀剂,用实验室模拟废水研究了影响氨氮沉淀的因素,包括沉淀pH值、沉淀剂的添加量及氨氮的原始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沉淀pH值是影响氨氮沉淀的主要因素,它影响氨氮的沉淀率、残余氨氮浓度、Mg2+和PO43-的沉淀率和残余量以及沉淀后水的pH值.最佳沉淀pH值为11.氨氮的初始质量浓度在1 000 mg/L以下时,随其降低氨氮的沉淀率和残余氨氮质量浓度都降低;低于100 mg/L时沉淀率明显降低,但残余氨氮质量浓度可以达到5 mg/L,且变化不再明显
首页上页36336436536636736836937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46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