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5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55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蛋白质 (三)细胞膜糖类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一)化学门控通道 (二)电压门控通道 (三)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一)兴奋性和兴奋含义及其变迁 (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 (三)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一)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二)肌管系统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一)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枣长度-张力曲线 (二)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速度曲线 (三)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四)肌肉的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 五、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一)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 (二)平滑肌在功能上的分类 (三)平滑肌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68MB 文档页数:41
1.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2.固有免疫细胞 3.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4.固有免疫应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71
第一节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掌握成为分母的人群 掌握成为分子的患者 指标化 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sporadic) 爆发(outbreak) 流行(epidemic) 大流行(pandemic) 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8.08MB 文档页数:78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分子基础 第三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第四节 应激反应与疾病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15MB 文档页数:73
1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diffuse endocappilary proliferative GN) 机制:循环免疫复合物,短时间,大量,小 分子量 LM:弥漫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大 量弥漫性 增生,伴多少不等的中性白细胞 浸润,GBM 外侧块状嗜复红蛋白沉积 IM:IgG和C3沿毛细血管壁粗颗粒状沉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5MB 文档页数:113
第一节微丝与细胞运动 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 二、微丝网络动态结构与细胞运动 三、肌球蛋白: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 四、肌细胞的收缩运动 第二节微管及其功能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 二、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 三、微管组织中心 四、微管的动力学性质 三种纤维特征比较 五、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网络结构的调节 六、微管对细胞结构的组织作用 七、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动 八、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 第三节中间丝 一、中间丝的主要类型和组成成分 二、中间丝的组装与表达 三、中间丝与其他细胞结构的联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4MB 文档页数:152
一、学科专业基础课 1有机化学 2有机化学实验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专业核心课程 1生物化学 2生物化学实验 3细胞生物学 4分子生物学 5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 6生物制药 7生物信息学 三、专业方向课程 1食品营养工程 2细胞工程 3酶工程 四、专业选修课程 1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 2生物专业英语 3绿色工程概论 4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5生物工程设备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1毕业论文(设计) 2毕业实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21MB 文档页数:57
基础化学理论教学内容涵盖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的内容,包括: (1)溶液的性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 (2)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原理; (3)物质的结构理论知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结构; (4)分析化学知识:滴定分析和分光光度分析 (5)环境化学知识: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5MB 文档页数:85
第一节 信号以及细胞传递信号的要素 ◼作用于细胞的信号 ◼构成信号转导系统的要素 受体 G蛋白 细胞内第二信使 蛋白质激酶 第二节 信号转导系统的特征(略) ◼ 信号分子存在的暂时性 ◼ 信号分子活性的可逆性变化 ◼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信号分子激活的共同机制 ◼ 二聚作用是调节信号通路的一个重要机制 ◼ 信号通路的连贯性与放大作用 ◼ 信号转导途径的专一性与通用性 ◼ 多途径、多层次的细胞信号传递通路具有收敛或发散)的特点。 ◼ 网络化 第三节 信号转导与医学的关系(自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49MB 文档页数:78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二、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三、人抗体的类别和型别 五、B细胞发育 四、抗体具有多样性及其机制
首页上页343536373839404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5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