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01)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9MB 文档页数:14
一、蛋白质构象(高级结构)的研究方法 到目前为止,研究蛋白质高级结构的方法仍然是 以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 method)为主,X射 线衍射法的原理是:当X射线(=500nm)投射到蛋白 质晶体样品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受到激动,入 射线反射波互相叠加产生衍射波,衍射波含有被测 蛋白质构造的全部信息,通过摄影即可得一张衍射 图案(diffraction pattern),再用电脑进行重组,即可 绘出一张电子密度图(electro density map)。从电子密 度图可以得到样品的三维分子图象,即分子结构的 模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KB 文档页数:3
一、概念 烃化:烃化指的是在有机分子中的碳硅氮磷氧和硫等原子上引入烃基 的总称。 酯化反应:醇或酚分子中的羟基氢原子被酰基取代而生成酯的反应, 叫酯化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11.5KB 文档页数:69
立体化学:研究有机物分子的三度空间结构即立体结构 及其对化合物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立体异构:分子组成与构造相同,但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 式不同的化合物称为立体异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86
第一节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第二节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 第三节含一个手性碳的化合物 第四节含两个手性碳的化合物 第五节外消旋体的拆分 第六节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第七节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 第八节不对称合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9.5KB 文档页数:5
一、记忆题(20个) 1、写出下列热力学量的数量级及单位,N,洛喜密脱数,Trm=,k= 2、写出下列基本热力学量的数量级及单位:常温下分子运动平均速率的数量级 标准状态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原子或分子的线度d 及质量m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9KB 文档页数:5
1目的要求 (1)运用HMO程序计算若干平面共轭分子的电子结构。 (2)通过HMO程序的具体运算,加强对这一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分子轨道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97MB 文档页数:47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2、周围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和其他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抗原提呈细胞、各种粒细胞 (二)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系统各分子、免疫活性因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5KB 文档页数:3
微波加热原理 微波加热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把能量传播到被加热物体内部,加热达到 生产所需求的一种新技术。常用的微波频率有915MHz和2450MHz由 于具有高频特性,它以每秒数十亿次的惊人速度进行周期变化物料中的 极性分子(典型的如水分子、蛋白质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吸 收了微波能以后,他们在微波的作用下呈方向性排列的趋势,改变了其 原有的分子结构。当电场方向发生变化时,亦以同样的速度做电场极性 运动,就会引起分子的转动,致使分子间频繁碰撞而产生了大量的摩擦 热,以热的形式在物料内表现出来,从而导致物料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 升高、加热或熟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7.86KB 文档页数:7
测试了阴离子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 A401作用对煤及高岭石絮体表观粒径分布、样品红外光谱以及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通过浮选速度实验验证PAM A401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2 mg·L-1PAM A401且循环搅拌11 min时,煤絮体累积粒度分布达到10%、50%和90%时对应的粒径分别是高岭石絮体的6.86、2.22和2.45倍,呈较好的絮凝选择性.吸附PAM A401后,煤的亲水性官能团特征峰增强,疏水性降低;高岭石的亲、疏水性官能团均有增加,疏水性略高.与常规浮选相比,选择性絮凝浮选实验的浮选速率较大,捕收剂用量降低30%.浮选3 min时,选择性絮凝浮选实验的可燃体回收率为81.57%,较常规浮选实验高3.64%,精煤灰分相当.PAM A401虽使煤颗粒的表面润湿性降低,但微细粒煤颗粒表观粒径增大的效应促进微细粒煤泥的分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55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蛋白质 (三)细胞膜糖类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一)化学门控通道 (二)电压门控通道 (三)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一)兴奋性和兴奋含义及其变迁 (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 (三)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一)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二)肌管系统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一)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枣长度-张力曲线 (二)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速度曲线 (三)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四)肌肉的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 五、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一)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 (二)平滑肌在功能上的分类 (三)平滑肌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首页上页343536373839404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