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1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6.9KB 文档页数:6
针对离子交换法处理氰化提金尾液时Fe(CN)64-的存在引起交换剂的\铁中毒\问题,采用Freundlich、Langmiur、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及范山鹰的扩散模型,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201×7树脂对Fe(CN)64-的吸附特性,并计算了相关热力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Fe(CN)64-在该树脂上的吸附能自发进行,且符合Langmiur方程和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吸附初期表现为膜扩散,后期表现为空隙扩散.扩散到固定层中的Fe(CN)64-由于被树脂表面的官能团紧紧固定,导致负载树脂在硫酸脱氰过程形成Zn2Fe(CN)6和Cu2Fe(CN)6附着在树脂上,引起树脂的\铁中毒\,可通过选择性沉淀先除去Fe(CN)6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14KB 文档页数:2
水体中的金属元素有些是人体健康必须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些是有害 于人体健康的,如汞、镉、铬、铅、铜、锌、镍钡、钒、砷等。受“三废”污 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害金属化合物的含量往往明显增加。 有害金属侵入人的肌体后,将会使某些酶失去活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 状。其毒性大小金属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及存在的价态和形态有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28MB 文档页数:107
本章学习重点: 1. 杂粮病害的种类和危害; 2. 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4. 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玉米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第一节 杂粮作物病害概述 第二节 玉米叶斑病 Corn leaf spot and blight 第三节 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 Corn Stalk Rot 第四节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 Corn Head Smut and Common Smut 第五节 玉米病毒病 Corn viral diseases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6MB 文档页数:80
1.北方地区蔬菜病害的主要种类和危害。 2.瓜类霜霉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瓜类枯萎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4.蔬菜灰霉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茄科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6.十字花科软腐病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7.蔬菜根结线虫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8.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第五节 茄科蔬菜病毒病 Tomato/Pepper Viral Diseases 第六节 茄科作物疫病 Tomato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第七节 十字花科软腐病 Crucifers Soft Rot 第八节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92MB 文档页数:74
肝脏的功能 肝功能不全时机体功能代谢的改变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 氨中毒学说 肝功能不全时血氨清除减少 氨中毒学说的不足 氨基酸失衡的机制 氨基酸失衡学说的不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1MB 文档页数:56
1.烟草病毒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烟草黑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3.烟草几种叶斑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4.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5.烟草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烟草病毒病 Tobacco Viral Diseases 第二节 烟草黑胫病 Tobacco Black Shank 第三节 烟草赤星病 Tobacco Brown Leaf Spot 第四节 烟草根结线虫病 Tobacco Root Knot Nematode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MB 文档页数:40
一、相关概念 二、细菌的致病性及毒力 三、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3KB 文档页数:3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 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症。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 肺炎: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青壮年男性最多见,好发于冬春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MB 文档页数:13
H7N9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H7N9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MB 文档页数:55
第一节 生物毒性效应的毒理学方法 第二节 生态系统水平效应的测试方法 第三节 微生态系统模型
首页上页404142434445464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1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