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1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0.93KB 文档页数:5
将对材料声发射的研究同对力学过程的研究、材料断裂损伤等破坏过程的研究相结合,提出了声发射过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定量考察声发射过程自相似性的自相似特征函数.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混凝土试块在单轴压缩过程中,声发射过程的自相似程度随着应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4.5KB 文档页数:4
分析了大型高炉液压泥炮泥缸的受力情况,推导了打泥时沿泥缸轴向不同截面的受力计算公式,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宝钢3号高炉泥炮泥缸上各点的应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6.38KB 文档页数:5
为解决采空区下薄顶煤巷道支护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力学问题,通过七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进行了27次数值模拟实验.按照三个评价标准,分别分析了各关键因素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并筛选出相应的最优方案.利用灰色模糊理论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整体优化设计.研究中考虑了支护费用及施工时间等成本性指标,分析了巷道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变化、位移特征和破坏机理,制定了可行的施工方案.所采用的支护技术在窑街煤电公司天祝矿正式投入使用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6
采用自行研制的耦合变形的摩擦试验机,研究了热镀锌DC54钢带与淬回火处理的DC53冷作模具钢对偶滑块在耦合变形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并用有限元分析了耦合变形的摩擦条件下钢带沿厚向和摩擦面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耦合变形的摩擦条件下,塑性变形是影响钢带摩擦行为的主要因素,随载荷的增加,镀锌钢带与滑块间的摩擦因数增大,磨损越剧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1.55KB 文档页数:1
本文所介绍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为我院工程设计需要而编制的。本系统对用户填写的数据具有较强的查错功能,使用户从繁琐的数据中得以解脱。输出的分析结果包括基础底面的高、宽,最大、最小应力,基础的高度和带短柱基础短柱的长度和配筋,基础底板双向配筋,杯口的配筋。本系统可全自动也可人工干预各参数,该系统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设计,并汇集了一些新的设计经验于程序中,形成的施工图可直接进入绘图机,也可进入Auto-CAD系统进行图形编辑,然后绘出施工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3.22KB 文档页数:5
应用板弯曲理论,引入平面变形假设和横截面始终保持为平面假设,采用米塞斯屈服准则,建立了各向同性理想弹塑性金属带材的拉伸弯曲变形的一般解析分析方法和模型.它突破了基于初等梁弯曲理论建立的解析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得到了在过去同类研究中无法计算的带材厚度方向的应力和应变,实现了对带材拉伸弯曲变形过程更贴切的表征.通过以某冷轧带钢厂拉伸弯曲矫直机为算例的比较计算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带材拉伸弯曲变形的\板弯曲\模型比\梁弯曲\模型有更符合实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8
以一种工程应用的张力计为分析对象,建立了存在辊高差的张力计-带材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辊高差为基本变量,通过改变高低辊位置、带材厚度及带材平均张应力,得到了不同情况下辊高差导致的板形检测误差值及其分布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5.31KB 文档页数:4
含铬高硅TRIP钢室温变形时通常具有较长的屈服平台,在成型过程中零件表面容易出现褶皱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预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预拉伸变形量对TRIP钢屈服平台的影响,并且对拉伸前后的TRIP钢试样做了TEM透射分析以期找出形成屈服平台的机制.实验表明:随着预拉伸量增加,屈服平台长度减少,当预变形量达到1.0%时屈服平台消失;在相同预拉伸条件下,奥氏体越稳定,屈服平台越短;柯氏气团和奥氏体的应力松弛机制共同对TRIP钢屈服平台的形成起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1.68KB 文档页数:4
引入断裂力学原理,以某混凝土结构副大巷中复杂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和现场观测等手段对有关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进行识别和修正,结合现场矿压观测结果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果,对该巷道内部应力破坏敏感部位的内力和变形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模拟计算.研究结果对现场支护设计、维护加固和提高岩层稳定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8.05KB 文档页数:5
利用化学浸泡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种钢制散热器材质在不同含氧量和氯离子浓度下的腐蚀速度及耐蚀性,并用X射线衍射对锈蚀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钢材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供热水系统中的溶氧量。在脱氧条件下则形成Fe3O4保护膜,此时氯离子将加速材料的腐蚀。腐蚀极化电阻则随残余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首页上页454647484950515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1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