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9MB 文档页数:39
3.5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3.8 理想气体s的计算 3.3 闭口系能量方程 3.4 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3.7 理想气体焓变化的计算 3.6 理想气体内能变化计算 3.1 热力学能和总能 3.2 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76
本质: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在热过程中的应用 18世纪初,工业革命,热效率只有1% 1842年,JR. Mayer阐述热一律,但没有 引起重视 1840-1849年, Joule用多种实验的一致性 证明热一律,于1950年发表并得到公认 1909年,C. Caratheodory最后完善热一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97.5KB 文档页数:33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厂热水和蒸汽为动力源的一种新型发电技术,它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技术、材料科学和发电工程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他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地热蒸汽发电和地下热水发电两大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4MB 文档页数:113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工程热力学套题库(共二十套,无答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9.57KB 文档页数:6
岩石的热膨胀是不可逆的,会受加热历史的影响,加热时的特性和冷却后的特性差异较大.本文研究了温度载荷作用下岩石材料在压缩和拉伸时的热断裂破坏过程,分析了岩石热断裂破坏的宏观力学特性,探讨了岩石宏观热破坏作用机理.根据岩石热破坏机理与岩石强度准则,计算了试件在各温度作用下受压和受拉破坏时产生的最大应力.计算结果能较好地与实验结果吻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9.91KB 文档页数:7
分析了高炉直吹管条件下粉煤粒子在热解之前的传热状态;建立了粉煤粒子的传热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求解。结果表明:(1)粉煤粒子在热解前的传热情况对粉煤的快速热解非常重要;(2)热风和粒子的速度差及粒径对Nu数影响很大,热解前辐射传热比对流换热更重要;(3)在目前国内条件下,煤粒子直径在300μm以下较合适;(4)煤粒(>1μm)在热解前不能视为薄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4MB 文档页数:50
§4–1 分析循环的一般方法 §4-2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4–3 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4–4 提高燃气轮机装置热效率的热力学措施 §4–5 喷气发动机(jet engine)简介 §4-6 回热循环--regenerative cycle §4-7 热电合供循环 —power-and-heating plant cycle §4-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4-9制冷循环概述 §4-10 压缩气体制冷循环 §4- 1 1 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4-12 制冷剂(Refrigerants)性质 §4-14 热泵循环—heat pump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3.33KB 文档页数:7
根据热轧工艺特点将板坯热轧批量计划编制问题归结为不确定旅行商数的多旅行商问题,建立了以生产成本最小化和产品质量最优化为主次目标且考虑加热区段能耗的生产调度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和禁忌搜索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进行求解.基于实际生产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满足了现场热轧批量计划编制的需求,在轧制单元数最优的基础上,缩短了传搁时间,提高了热送热装率,优化了产品质量.与人机结合方式相比,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体现了更好的高产和节能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8.08KB 文档页数:4
系统分析了铝箔轧机轧制过程中热量转移及热量平衡的过程,提出了一种热量转移的观点。实际测量了三种不同喷嘴开放状态下分段冷却的轧件表面温度,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求出了对应工况下轧件和工作辊所吸收热量的热功率,得到了生成热在轧件与轧辊间的分配系数,轧件分配系数大致为0.11~0.33,轧辊分配系数为0.67~0.89。随冷却能力的增强,轧辊分配系数增大,轧件分配系数减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4.83KB 文档页数:6
为了满足高炉长寿的需要,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冷却性能的铸铁冷却壁.利用热态实验数据确定了合金化管铸铁冷却壁温度场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采用ANSYS软件和热-结构耦合的方法分析炉温、渣皮和边缘接触压力对高温状态下铸铁冷却壁热应力及变形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铸铁冷却壁热应力,控制其变形.根据球墨铸铁强度分析理论提出评价长寿铸铁冷却壁冷却能力的新概念——高周热负荷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