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49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是本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经典控制理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反馈控制原理的应用以及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其具有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同时,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重点: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以及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难点:结构图等效变换、梅森公式的应用、扰动作用下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高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广义根轨迹的分析与应用、复杂系统稳定裕度的确定、多环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对数曲线的概略绘制及相应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反馈校正方法及应用、矩阵指数的计算、状态方程的求解、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问题以及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1MB 文档页数:49
⚫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普遍性:对任何线性电路都适用。复杂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就是根据KCL、KVL及元件电压和电流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根据列方程时所选变量的不同可分为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特性。•电路的连接关系—KCL,KVL定律。⚫方法的基础•系统性:计算方法有规律可循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3MB 文档页数:52
传动系统的组成及要求 传动系统的分类 传动系统分析及计算 传动系统方案及设计准则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8KB 文档页数:4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主干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和目标是: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及基本功能着手,对 计算机的各个基本组成部件及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进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软、硬件 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各基本组成部件有机连接构成整机系统的方法,为培养学生对计算 机系统的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2KB 文档页数:28
早期的控制系统分析过程复杂而耗时,如想得到一个系统 的冲激响应曲线,首先需要编写一个求解微分方程的子程 序,然后将已经获得的系统模型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 的运算获得冲激响应的响应数据,然后再编写一个绘图程 序,将数据绘制成可供工程分析的响应曲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2KB 文档页数:28
早期的控制系统分析过程复杂而耗时,如想得到一个系统 的冲激响应曲线,首先需要编写一个求解微分方程的子程 序,然后将已经获得的系统模型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 的运算获得冲激响应的响应数据,然后再编写一个绘图程 序,将数据绘制成可供工程分析的响应曲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6.86KB 文档页数:99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卷积积分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卷积和 LTI系统的性质 掌握卷积积分与卷积和两种计算; 了解常系数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经典算法; 理解LTI系统的冲激响应h(t); 理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1KB 文档页数:13
一个复杂系统可能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并且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或耦合。为了分 析这样的系统,必须简化其数学表达式,转而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大量而乏味的分析 与计算。从这个观点来看,状态空间法对于系统分析是最适宜的。 经典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或传递函数的基础之上的,而现代控制理 论以n个一阶微方程来描述系统,这些微分方程又组合成一个一阶向量矩阵微分方程。应 用向量矩阵表示方法,可极大地简化系统的数学表达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1.66KB 文档页数:5
对实验演示系统的系统架构、系统设计、体系结构进行了论述,创新性的采用RIA技术作为系统的表现层。首先论述了RIA技术的特点及优势,系统架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系统设计中分析了系统模块的组成、系统安全性等。在体系结构中论述了系统的分层设计以及数据交换的方式。通过系统的实际使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数字化教学方法改革做了关键的一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2MB 文档页数:12
岩石多场耦合作用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更好的分析岩石在多场耦合作用条件下的作用机理,主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多场耦合微观–细观–宏观多尺度力学试验设备的改进和研发、数值模拟软件及耦合计算程序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望多场多相耦合作用下岩石力学实验设备和数值分析的研究方向。为了研究岩石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改进和研发设计了不同物理场多场耦合试验系统,在开发试验设备的基础上引起和发展现代无损探测手段,比如实时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电镜扫描技术(SEM)、核磁共振技术(NMRI)、X射线立体成像法、超声波技术等,既能无损检测到岩石的内部孔隙微细观结构及演化过程,也能得出岩石在温度?水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作用中各物理场的宏观关系,进一步从微细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得出岩石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性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岩石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数值模拟软件及耦合计算程序的开发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TOUGHREACT与FLAC3D相结合的THMC四场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软件和数值仿真软件Comsol与Matlab对接的多场耦合计算程序的开发,为岩石多场耦合模拟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