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9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6.5KB 文档页数:43
第一节相变概述 第二节相变分类 第三节成核-生长相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99MB 文档页数:6
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近等原子比TiNi合金及Fe-Ni-V-C合金中的位移型相变。研究表明:应力(包括内应力)明显地影响点阵的稳定性。张应力有利于与R相及马氏体相形核有关的软模。证实了电子衍射谱上漫散射条纹的出现是由于具有〈111〉极化的声子模软化。R相形核于Ti11Ni14处,其规则外形是畸变能与界面能的综合效果。Fe-Ni-V-C合金中的特殊位错组态-在长环形位错内塞积着较高密度的短位错列-是蝶状马氏体的核胚。此类位错组态提供了马氏体相变所必需的二次切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4.05KB 文档页数:6
通过一个扭转循环使CuZnAl合金产生塑性形变,用电阻法对塑性形变诱发的相变以及塑性形变的减小对诱发形成相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样品的塑性形变使已形成的应力马氏体消失,也使再取向马氏体部分消失。此外,在相变温区,塑性形变将使未完全长大的热弹性马氏体长大,而塑性形变的减小对长大后的热弹性马氏体没有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2MB 文档页数:70
许多热交换过程和材料的相变有关系, 例如固、液两相的熔化或凝固的瞬态传 热问题,都属于相变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7.88KB 文档页数:12
本文系统评述无公度结构相变的Landau理论和微观理论,概要评述无公度相变的实验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3MB 文档页数:113
重点内容: 1、熔池凝固条件和特点及一般规律 2、各钢种焊缝的固态相变组织的转变 3、焊缝中的气孔和夹杂问题 4、焊缝性能问题讨论 第一节 熔池凝固 第二节 焊缝固态相变 第三节 焊缝中的气孔和夹杂 第四节 焊缝性能的控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5.73KB 文档页数:6
本文研究了成分为Mn 69.40%、Al 29.86%、C0.58%3元合金的相变动力学和3种不同成分Mn-Al-C合金的恒温转变过程,还用示差热分析法测定了合金在加热过程中相变的临界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合金的恒温转变过程随成分不同而变化,处于亚共析成分时,τ相分解先析出γ相;处于过共析成分时,τ相分解先析出β-Mn相。τ相的稳定性取决于Mn/C比,含碳量一定,随Mn含量增加,τ相稳定性降低。必须使合金中的含碳量超过其在τ相内的溶解度极限,才能提高τ相的稳定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4KB 文档页数:8
概述:热处理工艺一般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金属或合金的内部组织结构,使材料满足使用性能要求。除回火、少数去应力退火,热处理一般均需要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温度使钢部分或全部形成奥氏体,经过适当的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所需要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奥氏体晶粒大小、形状、空间取向以及亚结构,奥氏体化学成分以及均匀性将直接影响转变、转变产物以及材料性能。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综上所述,研究奥氏体相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重点:奥氏体的结构、奥氏体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因素。本章难点:奥氏体形成机制,特别是奥氏体形成瞬间内部成分不均匀的几个C%点,即C1、C2、C3和C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3.23KB 文档页数:4
在热处理时加一定的静电场,研究了电场处理对CuZnAl合金记忆效应及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电场处理使相变温度略为下降;而对马氏体相变量及单向恢复率均有提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18
8.热处理炉 8.1概述 熟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落国内,经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相变:钢的热处理是基于铁碳合金在加热和冷却时,具有相变的特点来实现的。所谓“相变”是指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其组织状态会发生变化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9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