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68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KB 文档页数:2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依据《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 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原理解 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的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农学、植物保护专业,能够灵活掌握 土壤肥料学原理,解释农业生产相关问题。在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 公共财物,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1.06KB 文档页数:7
介绍激光扫描粗糙度测量仪的测量原理、结构及结果。本测量仪根据激光在工件表面的反射散射原理,应用激光扫描技术、数据采集、A/D转换和定标曲线的计算机拟合,整个测量过程在单板机控制下自动完成。测量粗糙度Ra的分辨率为0.001μm,测量重复精度为0.006μm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81.5KB 文档页数:59
5.1 中断系统概述 5.2 80C51的中断系统 5.3 中断的控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7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在1123K,392MPa下周期持久断裂过程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实验采用二种热处理工艺,得到二种不同的晶界状态:直晶和弯晶。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晶界状态,晶界碳化物都有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过程。而弯晶处理的合金,首先发生由弯晶向平直晶界的转变,即尺寸较大且不规则状的晶界碳化物逐渐断裂成颗粒状排列的晶界碳化物,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就解释了弯晶合金比如直晶合金针状碳化物量少的原因。提出了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模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99
7.1 串行数据通信概述 7.2 80C51串行口及控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3.06KB 文档页数:7
在0.10m3的试验竖炉内使用含碳球团冶炼出18%Cr的铁合金。利用前人所做的基础理论研究结果,讨论了铬、硅、硫等元素在竖炉内的还原及渣-液两相的分配规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7KB 文档页数:5
课程简介 农业推广学是伴随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实质是高度综合了农业技术学、社会科学及农业经济学的理论而形成的独立学科。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农业推广的理论与实践。理论部分主要讲授:农业推广的理论基础、农业推广 创新扩散原理等;实践部分主要讲授: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和原则、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农 业推广教育、农业推广方法、农业推广经营等。结合国内外农业推广发展历史,探讨适合我 国的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以缩短科学技术、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周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1KB 文档页数:6
本文阐述蓝晶石,粘土的性能,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化和特性,以及它们在耐火可塑料中的作用。蓝晶石颗粒加热至一定温度,会发生相转变,生产高温性能好的莫来石,同时析出游离SiO2;伴随加热过程发生膨胀,而容重却下降。粘土矿物在常温下可塑,在高温下收缩,同时发生相转变,生成耐高温的莫来石及方石英。以此两种矿物为主要原料,再加入辅助原料和复合添加剂配制成耐火可塑料,具有常温可塑,高温下微膨胀,抗热震、抗压抗折强度高等特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1.98KB 文档页数:5
用俄歇能谱分析(AES),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稀土元素Ce与杂质元素P在铁中的晶界共偏聚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P含量较低的情况下,Ce有抑制P晶界偏聚的作用,而当P含量较高时,Ce却有促进P晶界偏聚的作用。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当晶界上P的偏聚量不同时,Ce原子与P原子在晶界形成的偏聚结构不同。Ce对P在晶界偏聚作用的改变主要是因为晶界偏聚的P浓度不同使Ce与P晶界共偏聚所形成的最低能量结构改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5.97KB 文档页数:8
基于合金元素的晶位占据特性,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研究非磁性元素Cu作用机制的模型体系,计算了它们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Cu置换2c晶位Co导致体系能谱向浅势阱移动,能隙减小,原子间电荷重新分布,并产生了新的由杂质贡献的态;分波局域态密度给出了体系中各原子间的轨道相互作用。对Hellmman-Feynman力的分析表明:Cu置换2c晶位Co显著降低了体系的热膨胀各向异性
首页上页55255355455555655755855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68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