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46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7
利用硬度计在光滑沙漏状车轴钢疲劳试样上制造压痕,同时利用电火花在试样上加工缺陷,通过疲劳试验研究两种缺陷尺寸与试样疲劳极限之间的关系.将两类试样的测试结果和基于材料硬度、缺陷投影面积的Murakami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疲劳断口.结果表明,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压痕局部塑性变形导致的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对试样的疲劳强度没有影响,裂纹依然从应力集中最大的压痕底部起裂.电火花缺陷表面粗糙度较大引起二次缺口效应,表面硬脆的重铸白层上还有微孔和微裂纹存在,导致此类试样疲劳强度低于模型计算结果,裂纹从电火花缺口底部多处萌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10
通过冻干-煅烧合成了一氧化锰/石墨烯(MnO/rGO)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5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MnO/rGO复合材料表现出高达830 mAh·g-1的可逆容量,且在充放电循环160圈后,其可逆容量依然高达805 mAh·g-1.倍率测试结果显示,循环225圈后,在2.0 A·g-1的电流密度下,其可逆容量高达412 mAh·g-1.复合材料中的石墨烯在提高材料导电性的同时有效地缓解了一氧化锰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通过对比容量-电压的微分分析,发现复合材料超出一氧化锰理论容量的部分是由形成了更高价态的锰引起的.MnO/rGO复合材料比纯一氧化锰(p-MnO)更容易出现高价态的锰,可能是因为rGO上残留的氧为电极反应提供了额外所需的氧源.该一氧化锰/石墨烯复合材料因其简单绿色的合成过程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质,有望在未来的锂电负极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72KB 文档页数:103
内容提要: 3-1汇编语言与指令系统简介 3-2数据传送类指令 3-3算术运算类指令 3-4逻辑运算类指令 3-5控制转移类指令 3-6位操作类指令 3-7汇编语言的汇编过程 3-8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及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5KB 文档页数:5
《花卉学》实习教学大纲是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有关实习计划制订的。 开设本实习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实习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花卉生产和栽培技术,能够高标准、高质量、独立地进行花卉生产的相关操作,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栽培管理技艺。同时掌握花卉的应用形式及应用技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8.5KB 文档页数:9
1、课程简介: 植物病理学分两大部分一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章至第五章)和农作物的主要病 害。这两部分互相关联,前一部分是阐述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一部分主要 讲述农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 2、地位和任务: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病害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 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该课程教学应以学习植物病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贯彻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体要求: 讲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田间标本采集、鉴定 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讲授、实验和 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发生发展的基本 规律,掌握植物病害诊断要点,熟练掌握农作物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及综合治理等理论 知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7.31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钢中夹杂物粒径、分布状态与全氧的对应关系,并探讨了大颗粒夹杂物含量与试样中全氧波动的相关性,量化了全氧检测法对洁净度的评价,结果表明:(1)钢中单位体积内夹杂物数量随粒径增大呈指数下降,粒径小于10μm夹杂物占总夹杂物数量的95%以上,夹杂物在钢中分布的均匀性随夹杂物粒径增大而降低;(2)钢中粒径小于10μm夹杂物中含氧量与钢中平均全氧有很好对应关系,全氧可以反映钢中分布均匀的夹杂物水平;(3)钢中大颗粒夹杂物越多,同一试样中全氧多次检测结果的波动越大,全氧的波动可以反映钢中大颗粒夹杂物的含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8.53KB 文档页数:9
本文对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4200轧钢机机架进行了较全面的计算,得出了应力、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最大值,并绘出了应力、变形、主应力和等主应力线图等。此外,对机架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了12种方案计算并分析与讨论了有关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计算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3MB 文档页数:13
白口铸铁是一种重要的抵抗磨损的金属材料。其抗磨性决定于硬度,强度和韧性的综合性能指标因而与其组织组成物的结构,显微硬度,相对数量,分布及内聚强度都有密切的关系。铸态组织就是高显微硬度的碳化物孤立地分布在马氏体基体时较为理想,而合金化和变质处理的正确选用是最经济合理地获得理想组织的关键。从我国资源出发,锰合金化是有前途的但为扬长避短,锰含量不宜过高,而为获得铸态马氏体组织应辅加铜、铬、钼、硼等多种合金元素。硼的加入可以提高锰白口铸铁的淬透性,碳化物的显微硬度和整体硬度。合适的硼加入量既可得到上述效果而又不降低韧性。硼在镍铬白口铸铁中也可以提高碳化物的显微硬度。硼的加入使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数量增多。采用包内变质处理的方法而不用高合金化的方法改变碳化物的分布,经济合理而且简便可行。稀土变质处理能使碳化物成为紧实的板块状而不是成为粗的网状聚合物,使韧性显著提高(αk=0.8公斤-米/厘米2)。硼的加入能使碳化物成为方块形。但如何控制工艺参数保证获得应有的变质效应的试验研究工作还需继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145
一、模具CAD的基本概念 二、冲模CAD应用系统介绍 三、模具CAD的基础理论 四、冲模CAD/CAM系统的开发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3.55KB 文档页数:5
针对连续退火炉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跑偏问题,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炉辊-带钢动态仿真模型,定量计算了连续退火炉内双锥度辊辊形参数对带钢跑偏的影响,并分析了带钢的横向压应力以及产生的瓢曲变形.计算结果显示双锥度辊辊形对炉内带钢跑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锥度段总辊径变化量、辊径变化量比值和张力的增加,以及平直段长度的减少,带钢的跑偏量逐渐减少,最大横向压应力逐渐增大,使带钢发生瓢曲变形的概率增加.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建立带钢跑偏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瓢曲变形理论,为进一步对加热段双锥度炉辊辊形和张力设定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首页上页63763863964064164264364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46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