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36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1.04MB 文档页数:373
绪论 免疫学概述 微生物学概述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第一章抗原 抗原的概念 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条件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抗原的分类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三章补体系统 第四章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分子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六章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 第七章抗感染免疫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第八章超敏反应 第九章免疫学应用 免疫防治 免疫学诊断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生理与变异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十一章化脓性细菌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奈瑟菌属 假单胞菌属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消化道传播的细菌 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肠道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弧菌属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三章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分枝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 第十六章病毒学概论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的感染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十七章呼吸道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风疹病毒 其他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十八章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轮状病毒 其他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第二十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狂犬病病毒 出血热病毒 朊粒 第二十二章其他微生物 真菌 放线菌 螺旋体 立克次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第二十三章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第二十四章医学蠕虫 线虫 吸虫 绦虫 第二十五章医学原虫 叶足虫 鞭毛虫 孢子虫 第二十六章医学节肢动物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1.91KB 文档页数:6
应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海砂矿的基础物性.采用煤基深度还原-磁选工艺,系统考察矿粉中Fe和Ti的还原分离行为,并明确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碳氧比、磁感应强度和磨矿粒度对还原磁选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海砂矿主要由钛磁铁矿和钛赤铁矿组成;较优的还原分离工艺参数为还原温度1300℃、还原时间30 min、碳氧摩尔比1.1、磁感应强度50 mT和磨矿细度-0.074 mm质量分数86.34%.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金属化率94.23%的还原产物,磁选指标分别达到精矿铁品位97.19%和尾矿钛品位57.94%,对应的铁、钛回收率为90.28%和87.22%,有效地实现海砂矿中铁钛元素的分离富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MB 文档页数:27
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 整体水平的调节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1. TCR、BCR编码基因 2. MHC编码基因 第二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抗原的调节 二.特异性抗体的反馈调节 三.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四.免疫细胞表面分子与相应受体的调节 第三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 一.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二.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三.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第四节 整体水平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网络调节 – 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的调节 – 免疫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8MB 文档页数:84
电磁理论涉及很多定理和原理,它们深刻地揭示了电磁场与波的特性和规律。精通这些定理和原理的内涵、论证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分析和解决电磁理论问题的能力。这些定理和原理大致可以分为4大类:第一类来源于矢量分析。由于电磁场是一种矢量场,因此,一切描述矢量场特性的公式和定理原则上均可适用于电磁场。例如,第一章所述的Helmholtz定理和Green定理。此外,描述矢量场求解的惟一性定理以及描述矢量场边界特性的镜像原理等,在电磁理论中也获得广泛应用。 4.1 惟一性定理 4.2 镜像原理 4.3 互易定理 4.4 等效原理 4.5 惠更斯定理 4.6 巴俾涅原理(互补原理) 4.7 几何光学原理 §4.8 物理光学原理 §4.9 几何光学绕射理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26MB 文档页数:48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微波技术和天线工程等对电磁理论的要求,掌握电磁场的基本理论,熟悉分析电磁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了解现代电磁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 本课程是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分析方法和应用。 ◆课程兼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特点,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在电磁场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磁问题的能力。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2. 教学内容 3. 教材介绍 4. 参考书目 5. 学习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7MB 文档页数:188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出现推动了傅里叶分析的发展和应用。事实上,FFT不是一种新的变换,而是DFT的快速算法。线性卷和及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是信号处理涉及最多的运算,DFT在相关、滤波及谱估计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章重点讨论FFT的基2算法、分裂基算法和使频域细化的线性调频Z变换(CZT)算法,同时,也讨论了卷和的快速算法。 7.1 概述 7.2 直接计算DFT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途径 7.3 Goertzel算法 7.4 按时间抽取(DIT)的基2 FFT算法 7.5 按频率抽取(DIF)的基2 FFT算法 7.6 进一步减少运算量的措施 7.7 按频率抽取(DIF)的基4 FFT算法 7.8 分裂基算法 7.9 线性卷和与线性相关的FFT算法 7.10 线性调频Z变换(CZT)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2MB 文档页数:187
第一章 矩阵的相似变换 §1.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2相似对角化 §1.3 Jordan标准形介绍 §1.4 Hamilton-Cayley定理 §1.5向量的内积 §1.6西相似下的标准形 习题一 第二章 范数理论 §2.1向量范数 §2.2矩阵范数 一、方阵的范数 二、与向量范数的相容性 三、从属范数 四、长方阵的范数 §2.3范数应用举例 一、矩阵的谱半径 二、矩阵的条件数 习题二 第三章 矩阵分析 §3.1矩阵序列 §3.2矩阵级数 §3.3矩阵函数 一、矩阵函数的定义 二、矩阵函数值的计算 三、常用矩阵函数的性质 §3.4矩阵的微分和积分 一、函数矩阵的微分和积分 二、数量函数对矩阵变量的导数 三、矩阵值函数对矩阵变量的导数 §3.5矩阵分析应用举例 一、求解一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组 二、求解矩阵方程 三、最小二乘问题 习题三 第四章 矩阵分解 §4.1矩阵的三角分解 一、三角分解及其存在惟一性问题 二、三角分解的紧凑计算格式 §4.2矩阵的QR分解 一、Householder矩阵与Givens矩阵 二、矩阵的QR分解 三、矩阵酉相似于Hessenberg矩阵 §4.3矩阵的满秩分解 一、Hermite标准形 二、矩阵的满秩分解 §4.4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习题四 第五章 特征值的估计与表示 §5.1特征值界的估计 §5.2特征值的包含区域 一、Gerschgorin定理 二、特征值的隔离 三、Ostrowski定理 §5.3 Hermite矩阵特征值的表示 §5.4广义特征值问题 一、广义特征值问题 二、广义特征值的表示 习题五 第六章 广义逆矩阵 §6.1广义逆矩阵的概念 §6.2 {1}-逆及其应用 一、{1}-逆的计算及有关性质 二、{1}-逆的应用 三、由{1}-逆构造其他的广义逆矩阵 §6.3 Moore-Penrose逆A+ 一、A+的计算及有关性质 二、A+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习题六 第七章 矩阵的直积 §7.1直积的定义和性质 §7.2直积的应用 一、矩阵的拉直及其与直积的关系 二、线性矩阵方程的可解性及其求解 习题七 习题答案与提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7.77KB 文档页数:7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M3型高速钢和以Nb替代V的M3型高速钢.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Nb对M3型高速钢组织的影响.喷射成形能有效消除宏观偏析,细化组织.以Nb代V,提高了MC型碳化物开始析出温度,大量MC相先于共晶反应析出,呈独立的近球形分布于晶界,同时其尺寸减小.由于消耗大量C,抑制了共晶反应,M2C片层数量减少且厚度变薄,其在热变形过程中更易于分解,进一步增加了组织均匀性.低温低载荷时含铌的M3型高速钢抗磨损性能显著优于M3高速钢,温度升高到500℃时磨损机制逐渐以氧化磨损为主,两合金的抗磨损性能差距减小,主要原因是大量呈弥散球形分布的含铌MC型碳化物能有效提高高速钢的磨粒磨损抗性,而其对抗氧化性能并无明显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5.11KB 文档页数:6
以高浓度铜氰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次亚磷酸盐,进行了高碱条件下电积回收铜与氰化物的研究.研究了次亚磷酸盐用量、温度对铜和氰化物沉积过程的影响;利用线性循环伏安、恒电位电解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阳极沉淀物的物相,分析了阳极反应机理和次亚磷酸盐抑制氰化物分解的机理;采用电解后余液进行金的氰化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次亚磷酸盐可有效抑制电沉积过程中氰化物的分解,其抑制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电解过程中阳极表面生成的Cu2+是造成氰化物分解的主要原因;次亚磷酸盐通过优先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抑制氰化物的分解.处理后余液对金的氰化浸出无不良影响,通过电解可综合回收铜氰废水中金属与氰化物,处理后废水可循环利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7.19KB 文档页数:5
对宣化钢铁公司石灰厂所用的石灰石的分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以升温速率分别为10、15、20、25和30℃/min的方式将过200目筛子的石灰石粉末加热到1000℃,通过测量其热重曲线,得出分解过程的机理方程为F(α)=(1-α)-1;所用碳酸钙的热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54325{{\\rm{e}}^{-\\frac{{98873}}{{RT}}}}$.通过对(0.02 m×0.02 m×0.02 m)的石灰石样品在1223、1323和1423 K进行的分解实验,确定了CO2在该石灰石生成CaO过程中的扩散系数和温度的关系为$\\lg D=-\\frac{{2506}}{T}+2.28$,得到了石灰石分解的动力学模型,并用此模型作了预测,与实际吻合较好
首页上页66666766866967067167267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36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