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9.39KB 文档页数:6
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V-N微合金化钢在正火过程中第二相行为,并进行相应的理论计算,讨论该行为对材料性能产生的影响.正火加热保温过程中,V-N钢有约32.9%的V(C,N)未溶解,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在正火冷却过程中,未溶解的V(C,N)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细化铁素体晶粒,而溶解的V(C,N)重新析出,起到析出强化作用.V(C,N)析出相行为的变化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变.与热轧态V-N钢相比,正火态V-N钢细晶强化贡献值增加31 MPa,而析出强化贡献值减少45 MPa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6MB 文档页数:48
6.1溶解度和溶度积 6.2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6.3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9MB 文档页数:37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原理:扩散。 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速率:=扩散速率(D) 分压差温度〤气体溶解度×扩散面积 扩散距离分子量 扩散速率与分压差、温度、气体溶解度、扩散面积呈 正比;与扩散距离、分子量的平方根呈反比。 气体的溶解度/分子量的平方根之比为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大,扩散速率快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4
强电解质(a≈100%的物质,溶液中无分子状态) ·达饱和溶解度时:结晶(s)=溶解()平衡多相 易溶强电解质(NaCl),溶解度(中学)不讲 难溶强电解质(AgCl):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4.14KB 文档页数:17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粘滞性 (三)血浆渗透压 (四)血浆的pH值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二、白细胞生理 (一)粒细胞 (二)单核细胞 (三)淋巴细胞 三、血小板生理 四、血细胞的破坏 (一)红细胞的破坏 (二)血小板的破坏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抗凝系统的作用 (三)纤维蛋白溶解 (四)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卫功能 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一)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二)血小板与凝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 (二)Rh血型系统 三、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 四、输血的原则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4KB 文档页数:4
1实验目的 (1)熟悉相律,掌握用三角形坐标表示三组分体系相图。 (2)掌握用溶解度法绘制相图的基本原理。 (3)用溶解度法作出具有一对共轭溶液的苯一醋酸一水体系的相图(溶解度曲线及连结 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3.06KB 文档页数:17
4.1 分子间作用力 一、色散力 二、静电力 三、氢键 4.2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4.3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 4.4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状态 4.5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 一、溶剂的分类 二、溶解过程 三、有机化合物在水中 的溶解性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89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药用溶剂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注射用非水溶剂,其种类、用量均受限制。药物的溶解性是决定能否形成溶液剂的首要条件。•因此,本章对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增溶方法、测定方法等进行了讨论;药物溶液的性质必须满足药用部位的要求,渗透压、pH、pKa、表面张力、粘度、澄明度等是液体制剂的重要质量指标。•结合药典的要求对其测定方法及原理作简要说明,而有些内容在其它相关章节里进行介绍。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与性质 第二节 药物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58MB 文档页数:63
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度和溶度积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沉淀滴定法 Mohr法 Volhard法 Fajans法 重量分析法 沉淀法 挥发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6KB 文档页数:2
一、水温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氯、二氧化碳等) 的溶解度、水生生物和微生物活动、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速度及盐度、pH值等 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 水的温度因水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地下水温度比较稳定,通常 8—12℃;地面水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较大,大致变化范围为030℃工业废水 的温度因工业类型、生产工艺不1同有很大差别。水温测量应在现场进行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