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8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9
周期性非均质复合材料具有微观结构特征,需要均匀化理论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多尺度分析来研究其性能表现。针对其耐久强度性能,应用塑性极限安定下限定理,特别分析了其在长期交变载荷下的安定状态。结合工程应用目标,提出一种全新的代表性单元边界条件,结合圆锥二次优化算法进行数值计算,可以从材料微结构和组分性能出发,经过弹性应力场求解确定位移边界载荷数值,最终由优化求解得到复合材料板材的面内塑性性能容许域。所求得的应力域以单向应力为基,可根据结构宏观的单向应力状态变化幅值直接进行安定状态与否的判定。通过文中的多个算例,验证了所编写的软件及计算流程的可行性及数值准确性,展示了该方法在工程模型中的应用场合和工程实践意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0.01KB 文档页数:4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由于发酵工程是整个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工业微生物实现实验室与工厂化生产的具体操作是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原理及 方法的一部分,是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工业化的过程与方法。因此,通过对《发酵 工程》的学习,不仅掌握发酵工程原理及发酵优化控制过程,而且对系统了解生物技术及其 工业化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另外,通过《发酵工程》实验及发酵工程各论的了解,不仅 能够掌握发酵工艺操作从小试到放大的具体过程及反应过程控制方法,而且进一步了解了目 前发酵行业的具体产品生产工艺,从理论到方法学会发酵工程这一门技术,对发酵生产能够 进行指导与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68MB 文档页数:409
随着多核处理器的酱及,使用并发成为构建高性能应用程序的关键。Java5以及6在开发并发程序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提高了Java虚拟机的性能以及并发类的可伸缩性,并加入了丰富的新并发构建块。在本书中,这些便利工具的创造者不仅解释了它们究竟如何工作、如何使用,还阐释了创造它们的原因,及其背后的设计模式。本书既能够成为读者的理论支持,又可以作为构建可靠的、可伸缩的、可维护的并发程序的技术支持。本书并不仅仅提供并发API的清单及其机制,还提供了设计原则、模式和思想模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构建正确的、性能良好的并发程序。本书适合于具有一定Java编程经验的程序员、希望了解JavaSE5以及6在线程技术上的改进和新特性的程序员,以及Java和并发编程的爱好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4MB 文档页数:192
(一)理论课程 1《教育学 A》课程教学大纲 2《中外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3《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教育心理学 B》课程教学大纲 5《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7《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 9《课堂语言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10《教师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11《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2《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舞蹈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书法/教师书写技能 1》课程教学大纲 15《书法/教师书写技能 2》课程教学大纲 16《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7《学前儿童发展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18《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19《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大纲 20《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1《学前儿童科学与数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2《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实验课程 26《普通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7《发展心理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三)实践课程 28《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29《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0《教育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31《学前教育实习 1》课程教学大纲 32《学前教育实习 2》课程教学大纲 33《学前教育实习 3》课程教学大纲 34《学前教育实习 4》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7MB 文档页数:12
岩石多场耦合作用的研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包括岩石在单一物理场、两场耦合或三场耦合作用效应的研究。然而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中岩体的赋存环境非常复杂,岩体在高温、高渗透压、高应力及复杂水化学环境中将发生温度–水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作用。综合分析岩石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裂隙演化、变形力学机制、力学本构和耦合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在分析岩石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岩石多场耦合本构模型以及岩石蠕变本构模型。不同行业对岩石多场耦合作用的研究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岩石多场耦合作用不仅涉及到矿产资源开发、油气田开采、地热资源开发等资源能源领域,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高寒工程、地下工程、地下核废料处置及深埋能源储库等领域也是研究的重点。岩石在高应力、水流、高温和化学作用下,不仅会发生耦合作用,而且会对岩石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分析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性能对于预防事故发生和保障工程安全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探讨分析了岩石多场耦合研究的重点、难点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为工程实践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7.5KB 文档页数:98
教学,教学,学是主体。如何让学生在大学本科学习 期间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成为一名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高级法医人才,一直是 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学科考试和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专业性 问题,正是一种检测教与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之 一。按学习规律,人在一定的紧张状态下多次地复习和强 化,对加深记忆将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使复习和考试这种 学习方法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辅助教学作用,我们在多年教 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法医病理学题库和相应的复习思 考题,以作为法医病理教研室所承担课程的一种教学辅助 手段之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45MB 文档页数:1006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地质学基础 B实验 结晶学与矿物学 A实验 结晶学与矿物学 B实验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实验 岩石学 AI实验 岩石学 AⅡ实验 岩石学 AⅢ实验 构造地质学 A实验 构造地质学 B实验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A()实验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B()实验 地球化学 A实验 地质学基础 AI(矿物部分)实验 地质学基础 AI(岩石学部分)实验 地质学基础 AII实验 地球化学通论实验 中国地质学实验 岩石学 B实验 遥感地质学 A实验 宝石资源地质学实验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实验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实验 理论古生物学()实验 门类古生物学实验 地球演化Ⅱ实验 中国区域地层()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 A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实验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A实验 砂岩中的地质流体记录实验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实验 火成岩成因研究方法与实例实验 变质作用研究方法与实例实验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B实验 矿床学 B实验 石油地质学 A实验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实验 自然地理学 A实验 地层学基础()实验 构造解析实验 区域构造分析实验 成矿构造分析实验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实验 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实验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在地质中的应用实验 现代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在地学中的应用实验 地质力学实验 数字地质科学概论实验 矿田构造学实验 地图学 A实验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实验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A实验 地学计算与可视化实验 空间数据库原理实验 矿产勘查学()实验 矿床学 A实验 矿山地质学实验 采矿学概论实验 选矿学概论实验 矿石学实验 矿相学()实验 矿业权评估概论实验 流体包裹体实验 重砂测量与分析实验 中外含油气盆地()实验 不动产估价实验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实验 土地信息系统实验 土壤学()实验 气候与气象学实验 遥感技术及应用 A实验 显微构造学()实验 现代沉积学实验 现代地貌学实验 油层物理学实验 GIS 设计与开发实验 地质认识实习 地质教学实习 地质教学实习(地理科学专业) 地质学基础教学实习 A 地质学基础教学实习 B 地质学专业专业实习 A 土地资源调查与测量教学实习 地质学专业生产实习 A 地质学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A 实践技能培训 学科基础主干课程综合研修 地理科学专业“3S”技术综合运用实习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7.69KB 文档页数:13
利用氧气吹炼镍锍直接得金属镍,其关键在于去锍保镍。本文利用选择性氧化原理,提出氧化转化温度的概念。热力学分析指出,去硫保镍的条件是:1、镍锍熔体用O2开吹的温度必须超过该组成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对含硅20-25%的镍硫,其开吹温度不能低于1350-1400℃。2、随着熔体中硫含量的减少,相应地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随之增高。吹炼操作必须迅速进行,以保证熔池温度上升的速度永远高于转化温度增高的速度。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可用一步法按下列反应[S]+2NiO(s)=2[Ni]+SO2进行计算。热力学分析又指出:1.镍锍内含铜全部留在熔体之内,在吹炼过程中不被氧化。2.镍锍中的铁最易被氧化,但当降低到0.8—1.0%后即不能被氧化而以残铁留在熔体之内。3.镍铳含钴如小于1%也将留在熔体之内。通过在卡尔多斜吹旋转炉进行的半工业吹炼实验,在采用上列热力学推论得出的去硫保镍条件下,硫能顺利地降到1—2%,充分地证明了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实践,克服在初期探索性试验中遇到大量镍氧化的困难。在吹炼末期,由于熔体中硫的扩散速度减减慢,熔池表面逐渐有NiO层累积。采用不吹氧空转还原,可进一步去硫而提高镍的回收率。镍的直接回收率大于90%,而总回收率大于95%。镍的主要损失来自高温下镍及其氧化物的挥发熔体中残铜、残铁及残钻的存在也通过实验予以证实。动力学分析指出,熔体中硫的扩散是脱硫反应的控制性环节。硫的传质系数β及扩散系数D与温度T的关系式分别为:\\[\\begin{array}{l}{\\rm{\\beta = 8}}{\\rm{.30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rm{D = 8}}{\\rm{.30 \\times 1}}{{\\rm{0}}^{{\\rm{ - 2}}}}{\\rm{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end{array}\\]镍锍是火法冶金提镍的中间产物。从镍锍提制金属镍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直接电解;(2)
首页上页8283848586878889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8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