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9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12KB 文档页数:3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镉、铜、铅、mo 镍的测定。对于饮用水、地 面水和地下水,需富集后方可测定。本方法的检测下限可达10 本法在氨性支持电介质中测定镉、铜、镍和锌,在盐酸支持电解质中测定铅铁()、钴、 铊对测定有干扰。钴、铊在环境样品中含量很低,可以忽赂不计铁(可用盐酸羟胺、抗 坏血酸等还原而消除干扰。锡的干扰可用氢溴酸或浓盐酸和过氧化氢处理使锡挥发分离。硝 酸存在影响锌的测定,故测锌的样品应除尽硝酸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10
✓ 2.1 河流和流域 ✓ 2.2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 2.3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 ✓ 2.4 流域水量平衡 ✓ 2.5 水文资料的观测方法与收集 ✓ 2.6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8MB 文档页数:11
尾砂固结排放能有效解决尾砂的处置问题,然而固结后的尾砂堆体多处于地表,其性能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地区存在广泛的冻融循环现象,冻融作用会影响固结体的强度和声电特性,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全尾砂固结体损伤状态和机制,以李楼铁矿全尾砂固结体为研究对象,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全尾砂固结体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SEM)试验、电阻率试验和超声波波速试验,借助Matlab软件二值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试样的表面裂隙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电阻率和超声波检测技术对固结体试样冻融循环损伤进行联合检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呈指数型减小趋势,冻融循环早期(0~5次)固结体的强度减少量最多;冻融循环对固结体的损伤是逐渐累积的过程,全尾砂固结体表观劣化特征发展过程为:微裂隙萌生→裂隙延伸发展→外表层破坏→内部结构破坏;固结体初始强度越大,表面裂纹数越少;内部微观结构由密实状态向疏松状态转变;固结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电阻率、超声波纵波波速呈正相关,遵循对数函数关系,建立了强度?电阻率和强度?超声波波速无损检测模型;电阻率和超声波波速能准确全面地评价冻融循环条件下全尾砂固结体的损伤状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9MB 文档页数:19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第四节 植物营养的遗传性 第五节 植物的特性 第六节 合理施肥的原则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1MB 文档页数:28
盐渍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园林建设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崇明东滩北部农场区的10个样区中布置了33个样点,共采集了89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盐碱性的测试和统计分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3.5KB 文档页数:5
抗生素的发现,使人类避免了细菌感染的厄运,拯救了无数的生命。各种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除了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长时间的抗生素的使用也为细菌提供了筛选条件,变异后能在抗生素环境中存活的细菌,就具有了耐药性,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3.91KB 文档页数:5
本文从水资源可再生的特性出发,提出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涵义及其在水资源可再生系统中的地位,系统地分析了水资源社会可再生实现过程、其衡量指标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本文认为水资源社会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或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并给出提高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建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6.83KB 文档页数:6
钢液真空循环脱气法(RH)精炼能够利用高真空和钢液循环流动有效脱气和去除夹杂物.同时,炼钢环境下 CO2可与钢液中[C]反应生成CO提高搅拌强度.因此,本文提出将CO2作为RH提升气进行真空精炼.针对CO2在RH精炼过程的冶金反应行为特性,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了极限真空条件下CO2脱碳的有利条件及限度,同时搭建了CO2作RH提升气工业试验平台,通过工业试验对比研究了CO2/Ar分别作提升气时对钢液精炼过程的影响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8.81MB 文档页数:140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大气的结构 二、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四、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第四节 大气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五节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三、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四、空气质量指数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9.07MB 文档页数:140
第一节 土壤环境特征 一、土壤的组成 二、土壤的物理学特征 三、土壤的化学特征 四、土壤的生物学特征 第二节 土壤污染、自净与转归 一、土壤的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净化作用 三、土壤污染物的转归 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一、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二、农药污染的危害 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四、生物性污染危害 第四节 土壤卫生防护与监管 一、土壤卫生防护 二、土壤卫生监督 三、土壤卫生监测
首页上页909192939495969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9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