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1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5KB 文档页数:32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1环境样品的采集 2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一、环境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富集概述 二、样品前处理的新方法与技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4.5KB 文档页数:52
❖ 特点:  生物监测所反映的是自然的和综合的污染状况  生物可以选择性地富集某些污染物可以作为早期污染的报警器。  可以监测污染效应的发展动态 ❖ 内容:  生物群落监测法  生物残毒监测  细菌学监测  急性毒性试验  致突变物监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KB 文档页数:4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 (一)来源、分类及特点 1.来源:工业生产、日常生活 2.分类: (1)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土建、商业、粪便 (2)工业:冶金、能源、石化、轻工业 (3)有害废物:毒性、易燃、腐蚀 3.特点: 废物与资源、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8KB 文档页数:14
1.分配定律 Nernst在1891年提出分配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 分配时,平衡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在水和有机溶剂体系中 ·严格地说,应为活度之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2.5KB 文档页数:30
主要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1.1分析测定的全过程(四部分) 1.制样和溶样 (1)制样:取样(采样) 制得有代表性的具有平均组成的试样少量) 固体采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6.71KB 文档页数:2
摘要概述了金、银、铂、钯回收提纯的有关化学反应原理,拟定了从铂钯精矿中回收金、银、铂、钯的工艺流程,采用硫酸化焙烧,酸浸除 贱金属,富集贵金属,再氯化分别提取贵金属,获得了满意的生产指标,金属回收率分别为:Au98.1%,Ag97.2%,Pt93.0%,Pd95.6%。 词铂钯精矿贵金属工艺选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4.43KB 文档页数:5
现代石油炼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用到铂铼二元催化剂,从失效的铂铼催化剂中回收并分离铂 铼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探索了多种分离铂铼的方法,认为分步浸出铼和铂、然后分 别富集纯化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此方法流程简短,试剂消耗少,铂的总回收率大于99%,铼的总 回收率大于9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9.62KB 文档页数:9
搭建了一套密闭建筑空间室内供氧实验装置,分别研究送氧口个数、送氧口管径、送氧流量及送氧方式的不同对建筑空间室内的富氧特性及富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送氧口个数、管径、流量及送氧方式不同时,氧气轴向最大浓度分布随轴向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距离送氧口轴向距离0~0.55 m的范围内,氧气轴向浓度迅速降低;单送氧口时,送氧口管径及送氧流量不同时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扁椭圆形状,且送氧管径相同时送氧流量越大,富氧范围也越大;双送氧口竖直向前和相对45°方式进行送氧所形成的富氧范围接近\一头尖一头圆\的扇形,且竖直向前所形成的富氧范围比相对45°送氧所形成的富氧范围要大;采用双送氧口相背45°方式进行送氧时,管径为6 mm的双送氧口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2片扇叶形状;管径为10 mm的双送氧口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2个半圆形状;总送氧流量为1 m3·h-1时,6 mm管径的双送氧口相背45°送氧范围最大,10 mm管径的双送氧口竖直向前送氧范围最小;相同的总送氧流量及送氧方式下,单送氧口竖直向前送氧所得到富氧面积比双送氧口竖直向前送氧所得到富氧面积大20%左右;相同的送氧口个数、送氧口流量及送氧方式下,管径为6 mm的送氧口所得到的富氧面积比管径为10 mm的送氧口所得到的富氧面积大60%左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7.77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大空间局部圆形出氧口弥散供氧流动特性及其富氧效果.弥散供氧轴向最大速度和氧气轴向最大浓度均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轴向x=0-0.6m范围内具有很大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不同出流速度下弥散形成的富氧区域形状是相似的,较小管径下富氧区域下游的浓度轮廓更接近"半椭圆"形,弥散范围更大;拟合得到富氧区域外边界扩展半宽度随轴向距离变化的关系式及富氧面积随出流流量变化的关系式.相同流量的富氧采用双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单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减少约10%;相同流量的富氧以6mm管径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8mm管径的富氧面积增加约1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8MB 文档页数:13
利用实验及CFD模拟软件分别研究非空调工况下以及空调工况的送氧口个数、送氧口管径、送氧流量及送氧方式、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同侧上送下回、异侧上送下回)等发生变化对密闭建筑缺氧房间的富氧特性及富氧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非空调工况下, 送氧口个数、送氧口管径、送氧流量及送氧方式不同, 所形成的富氧区域差别较大, 宜采用管径为6 mm的相背45°的双送氧口进行送氧, 所形成的富氧面积为最大; 空调工况下, 送氧口个数、送氧口管径、送氧流量及气流组织形式不同, 所形成的富氧区域形状大体相似, 均为\椭圆\形状, 宜采用送氧口管径为6 mm的单送氧口且异侧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形式; 空调工况下, 送氧流量相同时, 送风风速为0.85 m·s-1所形成的富氧面积比送风风速为1 m·s-1所形成的富氧面积大约20%;当送风风速均为0.85 m·s-1, 送氧流量为1.5 m3·h-1所形成的富氧面积约为0.96 m2, 该富氧面积与单人次活动范围面积相当, 适宜作为空调工况下缺氧房间单人次的富氧基础供氧量. 模拟结果可为缺氧空调房间供氧装置的选择、布置、降低新风量、降低空调能耗等方面提供参考
首页上页161718192021222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1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