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65)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5KB 文档页数:3
一、地下水资源减少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地下水资源减少的概念 水资源减少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陆地上江河地表径流量或地下水储存量总体上 呈现减少的现象。可以分为地表水资源减少和地下水资源减少,前者指江河湖库的径流量 或储存量减少的现象后者指地下水储存量或地下水径流量减少的现象。水源枯竭是因自 然或人为原因导致供水水源的出水量减少以至完全断水的现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45
一、褶皱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 1.1褶皱作用的基本概念 褶皱的形成方式与其受力状态、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从褶皱过程中岩层的变形行为来看,可把褶皱分为主动褶皱和被动褶皱两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KB 文档页数:5
组成地壳的岩石在地表的常温、常压下,由于气温变化气体水容液 及生物的共同作用,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三大岩类的形成环境与地表相比都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当暴露到地 区性表这样一个新环境进,岩石性质不稳定促使岩石在地表原地遭受破坏 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67MB 文档页数:391
〈地学基础》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环境科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教材,其任务是为上述两专业提供地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地学是地球科学的简称,它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和土壤学等。它涉及的学科庞博、内容繁多,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将地学各学科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本书内容包括前言、绪论、字宙中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地图与遥感和实习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0KB 文档页数:6
一、简述大陆岩石圈的分层性与岩石圈结构 实验岩石变形研究揭示出,岩石圈的流变性可以出现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并且包括了 各种脆性、韧性变形机制。这些流变学机制的出现,不仅与岩石圈的组成、地球化学背景有关, 而且与其所处的物理环境(即与深度有关的温、压条件)和大地构造背景有着内在联系,由此可 以将地壳断裂带乃至大陆岩石圈划分出不同的流变学域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KB 文档页数:1
这项研究是地质灾害预测的基础,也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同时还 是岩石圈与其它层圈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的重要方面(李晓波,1991)。岩石圈现 代应力场的分布与成因,板内地震断层的基本特点、灾害地震的孕震、发震机理 与基本规律,以及主要地震活动带的构造环境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5.65MB 文档页数:155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促使有机质演化成油气的因素 第四节 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成烃模式)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及特点 第六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第七节 生油层研究与油源对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33MB 文档页数:278
罗斯著《海洋学导论》(修订第二版)深人浅出地论述了海洋学的范畴、海洋的起源、海洋学的历史、研究海洋学所用的仪器和技术,以及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物理海洋学、海祥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海洋污染、海洋资源和海洋法,包罗万象,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取材新颖。本书可供从事海洋学工作的科技人员和教学人员、其它行业科技人员、领导及管理干部阅读,能提供海洋学的概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4MB 文档页数:15
一、海相的划分 滨海: 海水波基面以上至最高涨潮线之间的海洋环境 浅海: 波基面至200米水深地带(大致相当于大陆架) 半深海: 水深200米至2000米(大致相当于大陆坡) 深海: 水深大于2000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68MB 文档页数:45
风是一种运动的大气,它的运动往往没有固定的渠道和方向。正因为这一特点,其涉及面及发育地带比较宽,主要盛行于地球上的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在这些地区风的地质作用强烈, 导致强烈的剥蚀、搬运、沉积及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首页上页3456789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6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