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82)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85KB 文档页数:33
基本统计处理的查取最大值 MAX函数的命令格式有: [Y,]=max(x):将max(X)返回矩阵X的各列中的最大元素值及其该元素的位置赋予行向量Y与;当X为向量时,则Y与I为单变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05.5KB 文档页数:169
9.1图的基本概念 9.2路和回路 93连通图 9.4图的矩阵表示 9.5欧拉图和汉密尔顿图 9.6树 9.7二部图及匹配 9.8平面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64KB 文档页数:50
本讲重点: 键盘接口(键盘种类,矩阵键盘的行扫描与 线反转法的电路、原理与编程); D/A转换接口(DAC0832产生各种波形); A/D转换接口(ADC0809三种读取方式,电路 及单路采集与多路采集编程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13KB 文档页数:184
1.4 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概念 2.1 基本概念 2.2 基本定理 §2 线性规划问题的几何意义 §3 单纯形法 3.1 单纯形法举例 §4 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5 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 §1 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 §3 对偶问题的提出 §4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6 对偶单纯形法 §7 灵敏度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62KB 文档页数:5
采用光学检测法对高温铸坯进行表面裂纹在线检测,将高亮度绿色激光线光源照射到铸坯表面,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在摄像机镜头前加装窄带滤色镜去除高温铸坯表面辐射光的影响,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通过非抽样小波对铸坯表面图像进行分解,计算分解后得到的低频分量和原始图像的尺度共生矩阵,以及高频分量的灰度共生矩阵,作为图像的纹理特征,并输入基于AdaBoosting算法的分类器进行分类.利用该方法对表面裂纹、水痕、渣痕、氧化铁皮和振痕等五种缺陷和伪缺陷样本进行识别,表面裂纹的识别率达86.75%,总体识别率达87.16%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56KB 文档页数:73
7.1 投票情况统计 7.2 找出矩阵中最大值所在的位置 7.3 判断回文 本章总结: ◼ 一维数组:  定义、初始化、引用  使用一维数组:选择排序 ◼ 二维数组  定义、初始化、引用  使用二维数组:矩阵 ◼ 字符串  字符数组与字符串  字符串的存储  字符串的操作 ◼ 使用数组进行程序设计 •正确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及在内 存中的存放方式; •掌握使用一维数组编写程序; •掌握使用二维数组编写程序; •正确理解字符串的概念,掌握使 用字符串编写程序; •能合理运用数组进行程序设计, 熟练掌握几个常用的算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10
基于非均匀分布的虚拟材料模拟螺栓连接薄板搭接部分的力学特性,其中虚拟材料的材料参数用复模量表示,可直接生成复刚度矩阵以表示搭接部分的刚度及阻尼特性,省却了常规建模中生成结合部阻尼矩阵的步骤,在保证模型精确性的基础上简化了建模流程,以此建立了螺栓连接薄板结构的半解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首先描述了建模理念,将虚拟材料分别假定了三种复模量非均匀分布形式模拟螺栓搭接部分的力学特性,提出用反推辨识技术确定虚拟材料储能模量与耗能模量的方法。接着,基于能量法并用正交多项式假定模态,推导了螺栓连接薄板的半解析分析模型,并创新性地给出了求解半解析模型任意锤击点与拾振点处频响函数的公式。最后,以一个具体的螺栓连接薄板结构为对象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用所创建的半解析模型计算出的各阶仿真固有频率与实验测得的各阶固有频率的误差均在5%以内,计算得到的各阶仿真模态振型以及频响函数曲线与实测值均较为接近,从而证明了利用复模量非均匀分布的虚拟材料模拟螺栓搭接部分可有效简化螺栓结合部建模,亦可达到较高的仿真计算精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49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是本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经典控制理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反馈控制原理的应用以及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其具有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同时,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重点: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以及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难点:结构图等效变换、梅森公式的应用、扰动作用下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高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广义根轨迹的分析与应用、复杂系统稳定裕度的确定、多环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对数曲线的概略绘制及相应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反馈校正方法及应用、矩阵指数的计算、状态方程的求解、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问题以及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6.66KB 文档页数:5
为了提高热连轧带钢成材率和宽度精度,在精轧末机架后一般配置了测宽仪,利用机架间张力对宽度动态控制,达到调整带钢宽度目的;由于精轧末机架中心线到测宽仪的距离较远,使得系统具有大滞后性及时变性等特点,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采用对模型要求宽松的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基于广义误差估计值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直接辨识控制律参数,省略Diophantine方程的求解、矩阵的求逆,缩短在线计算的时间,适用于快速的轧钢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精轧宽度这一大时滞、不确定性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2.38KB 文档页数:5
根据能量守恒、流动和传热传质等原理及定律,建立了球团矿冷却和氧化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三对角矩阵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基于VisualBasic6.0开发了仿真计算软件.依据现场实测数据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8%,说明模型正确可信.利用开发的计算软件对球团矿在环冷机内的热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环冷机内球团料层的温度分布.仿真研究表明,冷却一段风速、料层厚度、球团粒度和环冷机机速是影响环冷机内部球团料层冷却过程的主要因素.在本文研究条件下,合理操作条件为:料层厚度550~800mm,球团粒度7~16mm,冷却一段风速1.2~2.5m·s-1,环冷机机速1.0~1.5m·min-1
首页上页343536373839404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8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