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水体污染 与自净
第六章 水体污染 与自净
°1.水体自净 自然净化 物理作用:稀释、沉淀 (强) 化学作用: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弱)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食物链) (强) 阳光 一级生产者→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鱼→其他动物 异养细菌 废物、排泄物〈人
• 1.水体自净 • ———自然净化 • 物理作用:稀释、沉淀 (强) • 化学作用: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弱) •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食物链) (强) 阳光 ↓ 一级生产者 → 原生动物 → 轮虫、浮游甲壳动物 → 鱼→ 其他动物 异养细菌 废物、排泄物 人
提问: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因此水体的自净速度是有限的。在正 常情况下,水体单位时间内通过正 生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的最 大数量称为同化容量或自净容量。 在自净容量范围内水体的净化是如何 进行的呢?
提问: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 物理? • 净水流量、流速、污染物物理性质 • 化学? • 地域、季节、天气 • 生物? • 生物种类、数量(营养物浓度、环境因子)、 代谢的极限速度 • 因此水体的自净速度是有限的。在正 常情况下,水体单位时间内通过正常 生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的最 大数量称为同化容量或自净容量。 • 在自净容量范围内水体的净化是如何 进行的呢?
A.自净的过程 如下图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a.物理作用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沉 降到河底; 生物作用 溶氧 溶解氧↑ 好氧菌↑—好氧菌 有机物降解 厌氧菌个自然溶氧、藻类产氧
A.自净的过程 •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 a.物理作用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沉 降到河底; • b.生物作用 • 溶氧↓ 溶解氧↑ • 好氧菌↑ 好氧菌↓ 有机物降解 • 厌氧菌↑ 自然溶氧、藻类产氧 如下图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
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图 提问:原理? 污水 自净 溶解氧 藻类 原生动物 有机碳 NO 十 河川流向→
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图 污 水 自 净 提问:原理?
被污染的水体都是自净水体! 但自净恢复的程度不同,或称污染现状 不同
• 被污染的水体都是自净水体! • 但自净恢复的程度不同,或称污染现状 不同
2.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提问:用什么指标可以衡量河段水体污染与自净所处 的阶段? 水体外观、化学 指标、生物种类、 数量及比例关系、 溶解氧等等 山东小清河
2.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 提问:用什么指标可以衡量河段水体污染与自净所处 的阶段? • 水体外观、化学 指标、生物种类、 数量及比例关系、 溶解氧等等 山东小清河
A、P/H指数与BP指数 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 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 指数。 PIH=(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养微生物数量) BP=(无叶绿素的徼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 ≈H/(P+H)×1000 污染前 污染—净化开始→持续→结束 P/H:高下降最低点上升高 BIP:0-8上升60~100下降08 通常使用的是BP指数
• A.P/H指数与BIP指数 • 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 • 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 指数。 • P/H =(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养微生物数量) • BIP =(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 ≈H/(P+H)×100% •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P/H: 高 下降 最低点 上升 高 • BIP: 0~8 上升 60~100 下降 0~8 • 通常使用的是BIP指数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废水排放口 中午平均 溶饱100 解和 夜晚 氧百 平分 0 E 夜晚 中午 夜晚 求 片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关, 因此与P/H或BP有关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关, 因此与P/H或BIP有关
污染前一→污染—净化开始→持续→结東 溶氧变化: 幅度0 增大减小 这种指标与BP从根本上是相同的 但由溶解氧可以用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 得出结果,而BIP指标需要细菌鉴定、培养、显微镜观 察,周期长操作不便,因吡实际操作中溶解变化幅 度比BP指标更为实用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溶氧变化: • 幅度 0 0 增大 减小 • 这种指标与BIP从根本上是相同的 • 但由于溶解氧可以用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 得出结果,而BIP指标需要细菌鉴定、培养、显微镜观 察,周期长操作不便,因此实际操作中溶解氧变化幅 度比BIP指标更为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