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DOC电子课件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82KB,团购合买
第一部分:有关城市 一城市的属性: 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城市既是事又是物 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 实质载体:资源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有关城市 城市的属性: 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城市既是事又是物 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 实质载体:·资源 生态 实体建设空间·居住生活建设 经济产业建设 交通工程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 群居一一原始群落 -固定居民点(雏形 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 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 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 2发展 (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 其历史进程如下: 原始聚落一一城市雏形一一小城镇一一中型城市一一大城市一一现代城市一一国际化堿市 经济生活中心一一信息生活中心 (2) 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 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 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 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 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 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 3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 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 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 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后工业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将随之变化,城市的功 能有了新的发展,城市的外貌更加美观、怡人,同里,其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有了改善。 4展望城市的未来 宜人: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怡人:实体空间建设符合人类需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整个城市族的文化水平提高。 冶人:使人在其中能感受到一些东西,使城市(包括城市人)的整体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有关城市 一 城市的属性: 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 城市既是事又是物 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 实质载体:·资源 ·生态 ·实体建设空间 ·居住生活建设 ·经济产业建设 ·交通工程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二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1 起源: 群居――原始群落――――固定居民点(雏形) 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 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 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 2 发展 (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 其历史进程如下: 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 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 (2) 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 “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 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 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 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 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 3 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 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 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 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后工业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将随之变化,城市的功 能有了新的发展,城市的外貌更加美观、怡人,同里,其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有了改善。 4 展望城市的未来 ·宜人: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怡人:实体空间建设符合人类需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整个城市族的文化水平提高。 ·冶人:使人在其中能感受到一些东西,使城市(包括城市人)的整体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三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人口城市化 成熟的工业社会,60%是城市人口 四对城市的研究 城市研 「究 城市规划:事前的系统的整体研究,工作布署性 城市设计:具体的实施技术方案 城市建设:工程建设 城市管理 第二部分有关城市规划 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边缘交叉:几种学科发展相交而成 交叉科学:综合交叉;多种学科融合而成 融贯(横断)交叉:横向或纵向横断各门学科而形成的学科 城市科学:·基础理论科学 应用理论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规划学 二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产业经济规划 城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 城市物质(实体)建设规划 物质(实体)建设规划: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城市 市政工程建设(经构布局,建筑构筑) 由以上分析,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定们在: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 三城市规划的背景: 1现状(中国): 城市规划的主权更多地掌握在政治家手中,缺乏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城市规划在中国发展的比 较缓慢,其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较低:规划没有长期意识和整体意识,w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现象比较严重。 2规划的实质: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前人植树”的过程。植树者的劳动得到的将是一个长 远效应”;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政治行为”,一种”社会运动”。 3城市规划的动力因素 经济建设发展 发展了,会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反之,规划做的好,经济会更快地发展 生活方式(文化)的进步:城市规划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人在规划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反作用于人,使人的整 体水平提高 四城市规划师 1任务:赋形,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2分类;城市交通规划师,城市基础工程师,城市建筑规划师,城市综合规划师,堿市生态环 境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策略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大力配合 其实质是一个指挥家的角色,因此,要求我们有一种整体思维的概念

三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人口城市化 成熟的工业社会,60%是城市人口 四 对城市的研究 城市研究 城市规划:事前的系统的整体研究,工作布署性 城市设计:具体的实施技术方案 城市建设:工程建设 城市管理: 第二部分 有关城市规划 一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边缘交叉:几种学科发展相交而成 交叉科学:综合交叉;多种学科融合而成 融贯(横断)交叉;横向或纵向 横断各门学科而形成的学科 城市科学:·基础理论科学 ·应用理论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规划学 二 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产业经济规划 ·城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 ·城市物质(实体)建设规划 物质(实体)建设规划: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城市 市政工程建设(经构布局,建筑构筑) 由以上分析,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定们在: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 三 城市规划的背景: 1 现状(中国): 城市规划的主权更多地掌握在政治家手中,缺乏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城市规划在中国发展的比 较缓慢,其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较低;规划没有长期意识和整体意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现象比较严重。 2 规划的实质: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前人植树”的过程。植树者的劳动得到的将是一个“长 远效应”;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政治行为”,一种“社会运动”。 3 城市规划的动力因素 经济建设发展:经济发展了,会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反之,规划做的好,经济会更快地发展 生活方式(文化)的进步:城市规划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人在规划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反作用于人,使人的整 体水平提高。 四 城市规划师: 1 任务:赋形,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分类;城市交通规划师,城市基础工程师,城市建筑规划师,城市综合规划师,城市生态环 境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策略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大力配合, 其实质是一个指挥家的角色,因此,要求我们有一种整体思维的概念

第三讲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 城市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的关系 政治:权力中心,唐朝坊”,北宋时才有真正的街道 社会:富人和低层平民的社会阶层不同,所以分民族居住区和种族居住区:要考虑社会学:地 缘性社会,业缘性社会 经济:推动经济有利高速发展,反作用于经济,房地产服务行业大大增加 文化:城市的建设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科技:改变城市建设的技术方式。高架路广州、上海。高科技适合于高密度的人口环境,规划 要考虑大众,以大众为基础,顾及上层社会 二人类社会城市进程与城市体系发展 从"聚居″时代开始,城市化就在进行,直到现代仍在进行,15年以后,我们要建设1000座新 城 城市大发展:农业社会城市人口10%18%(中国) 工业社会城市人口60%32%(中国) 后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1980年对美国社会的抽样调查200人,100人在城市 城市是人的生产培育工厂人类学(体质心理) 城市规划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城市体系:超大城市正负1000万,下同 特大城市500万 大城市 城市体系的金字塔 中等城市50万 小城市25万 小城镇 集聚型一一组团型一一网络型(城市形态类型)(城市科学的发展) 城市技术:生态、交通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生活空间,功能组织 城市社会学:空间环境:宜人、怡人、冶人 城市性质:现代大都市、省会、首府、首都等 大都市:·现代标准的报告馆 现代的图书馆 现代的大剧院 现代的植物园、体育中心 规划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我们的目标是不久的将来 三城市化规划的发展以及其前沿 古典城市建设:形象的雄伟和权力的象征 统一部署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意匠:完全平均主义的、乌托邦的思想 田园城市”理论(英霍华德):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诞生 第二次产业革命:城市第一次建设革命 城市空间建设构成发生变化 城市功能构成发生变化

第三讲 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 一 城市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的关系 ·政治:权力中心,唐朝“坊”,北宋时才有真正的街道 ·社会:富人和低层平民的社会阶层不同,所以分民族居住区和种族居住区;要考虑社会学:地 缘性社会,业缘性社会 ·经济:推动经济有利高速发展,反作用于经济,房地产服务行业大大增加 ·文化:城市的建设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科技:改变城市建设的技术方式。高架路 广州、上海。高科技适合于高密度的人口环境,规划 要考虑大众,以大众为基础,顾及上层社会 二 人类社会城市进程与城市体系发展 从“聚居”时代开始,城市化就在进行,直到现代仍在进行,15 年以后,我们要建设 1000 座新 城 城市大发展:农业社会 城市人口 10% 18%(中国) 工业社会 城市人口 60% 32%(中国) 后工业社会 + 信息社会 + 1980 年对美国社会的抽样调查 200 人,100 人在城市 城市是人的生产培育工厂 人类学(体质心理) 城市规划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城市体系: 超大城市 正负 1000 万,下同 特大城市 500 万 大城市 100 万 城市体系的金字塔 中等城市 50 万 小城市 25 万 小城镇 集聚型――组团型――网络型 (城市形态类型)(城市科学的发展) 城市技术;生态、交通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生活空间,功能组织 城市社会学:空间环境:宜人、怡人、冶人 城市性质:现代大都市、省会、首府、首都等 大都市:·现代标准的报告馆 ·现代的图书馆 ·现代的大剧院 ·现代的植物园、体育中心 规划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我们的目标是不久的将来 三 城市化规划的发展以及其前沿 古典城市建设:形象的雄伟和权力的象征 “统一部署”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意匠:完全平均主义的、乌托邦的思想 “田园城市”理论(英霍华德):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诞生 第二次产业革命:城市第一次建设革命 ·城市空间建设构成发生变化 ·城市功能构成发生变化

1933年,现代建筑运动城市规划理论一一雅典宪章一一城市四大功能 70年代,后现代哲理思想(以人为本,"自我实现”哲理观念)城市规划原理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6年 多中心结构”前苏联 组团″理论 特大城市生态原则交通原则 第四讲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20页9条 1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市域、全国、省、地域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2城镇总体规划一一镇建设规划 3大城市分区规划 4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一一建设管理和修建性规划 5修建性详细规划一一方案提供(实施参考) 工程项目建设 第五讲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和能力框架 知识结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规划与设计互相交融) 相关的设计技术方面 相关的理论知识:生态环境、人类学、经济学 实践 语文 能力框架 展开: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生态环境:自然·人工 城规导引 专业介绍 1我们的专业性质:注重空间实体建设 什么是专业?是怎么样的学科?当代的科学学科,横断交叉学科,综合学科,边缘学科 2对其对象的认识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规划?在当前处于世界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分类规划:需要多方面人才,专业团队进行工作,综合规划 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城建史:史实城规原理 发展的基本规律 科技一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人人对话永远高于人机对话 国际社会一一全球化 群居一一定居一一城市社会一一国学社会一一家庭一一家族一一宗族一一氏族一一部落一一城 池一一城镇 小一一大一一特大一一网络体系 社会生活组织秩序 权力中心一一经济中心一一信息生活中心 (三) 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政治行为(首先):其次社会行为、文化行为 (四)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镇体系·城市总体…….书上九条基本工作内容 (五) 城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城市规划与设计

1933 年,现代建筑运动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城市四大功能 70 年代,后现代哲理思想(以人为本,“自我实现”哲理观念)城市规划原理 “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 1946 年 “多中心结构”前苏联 “组团”理论 特大城市生态原则 交通原则 第四讲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20 页 9 条 1 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市域、全国、省、地域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2 城镇总体规划――镇建设规划 3 大城市分区规划 4 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建设管理和修建性规划 5 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提供(实施参考) 工程项目建设 第五讲 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和能力框架 一 知识结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规划与设计互相交融) ·相关的设计技术方面 ·相关的理论知识:生态环境、人类学、经济学 ·实践 ·语文 能力框架 展开: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 生态环境:·自然·人工· 城规导引 (一) 专业介绍 1 我们的专业性质:注重空间实体建设 什么是专业?是怎么样的学科?当代的科学学科,横断交叉学科,综合学科,边缘学科 2 对其对象的认识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规划?在当前处于世界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分类规划:需要多方面人才,专业团队进行工作,综合规划 (二) 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城建史:史实 城规原理 发展的基本规律 ·科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人人对话永远高于人机对话 国际社会――全球化 群居――定居――城市社会――国学社会――家庭――家族――宗族――氏族――部落――城 池――城镇 小――大――特大――网络体系 社会生活组织秩序: 权力中心――经济中心――信息生活中心 (三) 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政治行为(首先);其次社会行为、文化行为 (四)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镇体系·城市总体……书上九条基本工作内容 (五) 城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城市规划与设计

相关技术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实践 外国语 能力框架:(一)规划与设计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2城市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城镇(城市)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和前期规划重点地段的前期规划 ·进行综合分析和组织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二)相关技术设计 建筑 景观环境设计:广场、公园、道路、绿化 (三)知识 环境地理知识,气候、地质、水文 城市社会、经济知识 ·城市历史文化知识 城市法规 给排水、供电、取暖、防灾 (四)实践 外国语 城市规划原理 能力框架:1234 第二讲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城市篇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城市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规律 3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特点 4现代城市的基本概念 5城市的性质、规模及类型 6城市的构成要素及城市用地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历史研究表明,伴随 着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当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 了剩余产品,就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的最早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二)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是极其有限的 1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的规模都是极其有 限的 2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农业社会城市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城市从形成有5000 年的历史 (三)工业化促进了既有城市的扩展,而且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 1从18世纪开始,人类经历了农业

·相关技术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实践 ·外国语 能力框架:(一)规划与设计 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2 城市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城镇(城市)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和前期规划 重点地段的前期规划 ·进行综合分析和组织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二)相关技术设计 ·建筑 ·景观环境设计:广场、公园、道路、绿化 (三)知识: ·环境地理知识,气候、地质、水文 ·城市社会、经济知识 ·城市历史文化知识 ·城市法规 ·给排水、供电、取暖、防灾 (四)实践 (六) 外国语 城市规划原理 能力框架:1 2 3 4 第二讲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城市篇 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 城市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规律 3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特点 4 现代城市的基本概念 5 城市的性质、规模及类型 6 城市的构成要素及城市用地 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 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历史研究表明,伴随 着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当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 了剩余产品,就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的最早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二)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是极其有限的 1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的规模都是极其有 限的 2 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农业社会城市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城市从形成有 5000 年的历史。 (三)工业化促进了既有城市的扩展,而且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 1 从 18 世纪开始,人类经历了农业

2 量方面:"农村的推力”,工业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15-1.5亿人 口 另一方面:城市的推力 工业的兴起给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城市所具有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之成为工业发展 的载体,因而也就成为工业社会的人类聚居场所 (四)以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为例:能源与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变革,开创了城市的新纪 (五)综上所述,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工业化导致城市化 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历史趋势。在2000年,全世界已有50%生活在城市 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 1生态基础一一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 客体一一有利于人的生存条件:气候温和,地产丰富,资源充足 主体一一群居 2社会基础 人口基础:人口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是形成城市的基础 心理基础:·①集团利益 ②人与人的交往是城市存在的依据 团体:共同活动的一个组合,团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团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团体内每 成员在团体内有一定影响 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中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 的行为方式叫社会化。 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影响 3经济技术基础 4文化基础 关于文化 城市文化理念:创新作用、铸模作用、催化作用、传输作用,城市对于形成新型社会文明更具 多重作用 城市和人类文明,这是本义完全相对的两面,城市与文明互为表里,是文明赖以发展的手段, 人类创造着城市同里又时刻改变着城市的巨大反作用 城市的本质是人类本质的延伸和物化,城市是人类自身功在品格外化而成的物资环境构造体系, 城市是人类的存在形式,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集中体现在各类城市中 ·城市状况既反映当在人群的质量,又制约其发展。 文化:广义,狭义 人类为了生存而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而留于城市”一一亚里培德 城市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载体一一一刘易斯·芒福德 文化的指导系统 社会知识系统 ②城市文化及其功能作 城市的文化归要到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 ·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本身代表着文化 城市是一种聚集形式,可以发生交往,即产生物质产品,又产生精神产品。城市的聚集与交往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 量方面:“农村的推力”,工业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 1.5—1.5 亿人 口 另一方面:城市的推力 工业的兴起给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城市所具有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之成为工业发展 的载体,因而也就成为工业社会的人类聚居场所。 (四)以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为例:能源与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变革,开创了城市的新纪 元。 (五)综上所述,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工业化导致城市化, 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历史趋势。在 2000 年,全世界已有 50%生活在城市 二 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 1 生态基础――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 ·客体――有利于人的生存条件:气候温和,地产丰富,资源充足 ·主体――群居 2 社会基础: ·人口基础:人口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是形成城市的基础。 ·心理基础:·①集团利益 ②人与人的交往是城市存在的依据 团体:共同活动的一个组合,团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团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团体内每一 成员在团体内有一定影响 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中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 的行为方式叫社会化。 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影响 3 经济技术基础 4 文化基础 ① 关于文化 ·城市文化理念:创新作用、铸模作用、催化作用、传输作用,城市对于形成新型社会文明更具 多重作用。 ·城市和人类文明,这是本义完全相对的两面,城市与文明互为表里,是文明赖以发展的手段, 人类创造着城市同里又时刻改变着城市的巨大反作用。 ·城市的本质是人类本质的延伸和物化,城市是人类自身功在品格外化而成的物资环境构造体系, 城市是人类的存在形式,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集中体现在各类城市中 ·城市状况既反映当在人群的质量,又制约其发展。 文化:广义,狭义 “人类为了生存而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而留于城市”――亚里培德 城市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载体――-刘易斯·芒福德 ·文化的指导系统 ·社会知识系统 ② 城市文化及其功能作用 ·城市的文化归要到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 ·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本身代表着文化 ·城市是一种聚集形式,可以发生交往,即产生物质产品,又产生精神产品。城市的聚集与交往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新文化的产生与城市文化的扩散 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也是文化与城市生活方式传播过程 中心城市的作用 农村内向封闭,较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城市文化开放系统不断获取外部信息,并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文化的持续 ·城市形态始终反映着社会生活原则,城市始终反映着它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城市文化反映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建筑文化反映了城市文化 建筑文化是有特色的文化 建筑文化包括两方面 三城市形态特征的历史演变 主要内容 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权力中心结构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经济生活中心结构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信息生活网络结构 1前工业时期城市形态特征: (1)中国的城市形态特征: ①奴隶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 城市的中心以官坻为主 等级阶层的居住区非常明显,奴隶主贵族平民 主权与神权并存的神庙 ·城市公共社会活动中心,市场、市政厅、广场 ·反映其等级制度:以封地为中心 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 宫殿中心 反映封建权威和严格制度的布局形态 维护统治和防卫的需要,城墙、城堡 封建性的社会空间组织(强烈的内部封闭),对内开敞,对外封闭 2西方的城市形态特征 古典城市:指古希腊城市,约在公元前500-300年出现,社会倡导民主,有多神宗教,有神 庙、广场、角斗场 中世纪城市:教堂、修道院、广场占主体,主导地位:商业中心广场,重要方面:防御性城墙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注重城市设计,突出有纪念性建筑,城市围绕教堂和宫殿形成 中心,注意街景和节点的安排。 (二)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城市: 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密度和规模加大 文化信息心更明显 ·城市建设技术根本改变,提供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需求。 活条件 开放型空间结构

· ③ 新文化的产生与城市文化的扩散 ·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也是文化与城市生活方式传播过程 ·中心城市的作用 ·农村内向封闭,较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城市文化开放系统不断获取外部信息,并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④ 文化的持续 ·城市形态始终反映着社会生活原则,城市始终反映着它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城市文化反映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建筑文化反映了城市文化 ·建筑文化是有特色的文化 建筑文化包括两方面: 三 城市形态特征的历史演变 主要内容 (一) 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权力中心结构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经济生活中心结构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信息生活网络结构 1 前工业时期城市形态特征: (1)中国的城市形态特征: ① 奴隶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 ·城市的中心以官坻为主 ·等级阶层的居住区非常明显,奴隶主贵族平民 ·主权与神权并存的神庙 ·城市公共社会活动中心,市场、市政厅、广场 ·反映其等级制度:以封地为中心 ② 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 ·宫殿中心 ·反映封建权威和严格制度的布局形态 ·维护统治和防卫的需要,城墙、城堡 ·封建性的社会空间组织(强烈的内部封闭),对内开敞,对外封闭 2 西方的城市形态特征 ·古典城市:指古希腊城市,约在公元前 500—300 年出现,社会倡导民主,有多神宗教,有神 庙、广场、角斗场 ·中世纪城市:教堂、修道院、广场占主体,主导地位;商业中心广场,重要方面;防御性城墙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注重城市设计,突出有纪念性建筑,城市围绕教堂和宫殿形成 中心,注意街景和节点的安排。 (二)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城市: ·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密度和规模加大 ·文化信息心更明显 ·城市建设技术根本改变,提供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需求。 ·生活条件 ·开放型空间结构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一一信息生活网络结构 我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但是已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了,后工业社会的特点 巨型化 市郊化 形成节点和网络 地区化 国际化 (可由同学发言然后再总结) 四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 城市形态演进的特点 1城市的形态结构始终反映社会生活组织秩序 2形态结构的历史演变经历了权力一一信息生活的逐渐发展的过程 3当今存在两大矛盾 生活建设空间与经济建设空间的冲突:封闭一一开放一一国际 ·开放性的公共生活空间同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建设的矛盾 (二)城市历史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社会哲理观念制约 问题:·以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从文化上看为会么会形成城市 城关的形态结构的演变有哪些规律?应如何应对? 城市规划中具体结构的设计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界限几乎完全消失了反映社会秩序 对城市历史演变进程的认识 哲理观念的发展动力之所在 社会哲理观念如何影响人们的建筑观 图腾崇拜:权力结构中心的城市形态 英雄崇拜:经济生活中心 自我崇拜:信息生活网络中心 五城市形态结构演进的基本因素: 城市的功能作用: 政治功能:均衡利益,统一的意志 经济功能:专题《城市经济的空间本质和演化》 社会功能 文化功能 生态功能 六当代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及特征 一)1经济发展格局时代背景:二战后,经济迅速恢复(西方资本主义)调整生产关系, 国公司,垄断资本发展起来。 市场经济化:形成区域经济联盟 文化交流:世界一体化,互相渗透,东西方文化强调性 科学技术方面:二战后各国重视科学技术一体化 2关于科技与产业革命发展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钱学森、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 冶炼技术、动力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直接导致城市空间的变化 (二)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现代城市是信息网络的节点,是信息工业系统的传递与控制中心而不象过去是物物网络的交会

(三)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信息生活网络结构 我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但是已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了,后工业社会的特点: ·巨型化 ·市郊化 ·形成节点和网络 ·地区化 ·国际化 (可由同学发言然后再总结) 四 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 (一) 城市形态演进的特点 1 城市的形态结构始终反映社会生活组织秩序 2 形态结构的历史演变经历了权力――信息生活的逐渐发展的过程 3 当今存在两大矛盾: ·生活建设空间与经济建设空间的冲突:封闭――开放――国际 ·开放性的公共生活空间同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建设的矛盾 (二) 城市历史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社会哲理观念制约 问题:·以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从文化上看为会么会形成城市 ·城关的形态结构的演变有哪些规律?应如何应对? ·城市规划中具体结构的设计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界限几乎完全消失了反映社会秩序 ·对城市历史演变进程的认识 ·哲理观念的发展动力之所在 ·社会哲理观念如何影响人们的建筑观 图腾崇拜:权力结构中心的城市形态 英雄崇拜:经济生活中心 自我崇拜:信息生活网络中心 五 城市形态结构演进的基本因素: 城市的功能作用: 政治功能:均衡利益,统一的意志 经济功能:专题《城市经济的空间本质和演化》 社会功能 文化功能 生态功能 六 当代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及特征 (一)1 经济发展格局时代背景:二战后,经济迅速恢复(西方资本主义)调整生产关系,跨 国公司,垄断资本发展起来。 ·市场经济化:形成区域经济联盟 ·文化交流:世界一体化,互相渗透,东西方文化强调性 ·科学技术方面:二战后各国重视科学技术一体化 2 关于科技与产业革命发展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钱学森、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 冶炼技术、动力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直接导致城市空间的变化 (二)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现代城市是信息网络的节点,是信息工业系统的传递与控制中心而不象过去是物物网络的交会 处

·我们的生活将日益依赖于信息技术,制造业将更加自动化,社会将不再由能源驱动而是直接于 信息技术的媒介推动。 (三) 城市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规律 1城市的相关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及文化多方面 城市的发展规律 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论 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论 ·城市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论 2基本经济部类,从属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即满足出口,即城市外的需求,从属于城市内的需求 专业化:城市发展最初依赖于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 综合化:出口专门化的企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出口综合体 成熟化: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 区域化:有些城市会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的城市,在区域化或全球性竞争中,只有少数城市能 占据主导地位。 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规模经济:随着一个经济部类的规模扩大,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成本就会下降,因而市场竞争能力 会增加 聚集经济:城市中的产业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一个部类的发展对于其他部类具有促进 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属于在增大的产业,那么这个城市发展潜力就比较乐观 ·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不仅是增长型,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而且是多样化的,那 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相当好 绝对集中时期: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大 相对集中时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增长仍高于郊区 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初期,经济经构中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 增大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显著,从农村向城市人口迁移已消失,取 而代之的是区域内人口由城市向郊区 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大极核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在循环与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成 为城市中心,随着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遇到许多的阻力因素,城市发展初期的优势开始消失 其他城市的优越感逐渐增强 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第三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特点 3.1基本概述 3.2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3.3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3.4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3.1基本 3.1.1基本含义 概念认识:"城市化”是指向城市聚集,土地利用方式向城市型转化以及人们生产生

·我们的生活将日益依赖于信息技术,制造业将更加自动化,社会将不再由能源驱动而是直接于 信息技术的媒介推动。 (三) 城市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规律 1 城市的相关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及文化多方面 城市的发展规律: ·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论 ·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论 ·城市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论 2 基本经济部类,从属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即满足出口,即城市外的需求,从属于城市内的需求 ·专业化:城市发展最初依赖于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 ·综合化;出口专门化的企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出口综合体 ·成熟化: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 ·区域化:有些城市会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的城市,在区域化或全球性竞争中,只有少数城市能 占据主导地位。 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规模经济:随着一个经济部类的规模扩大,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成本就会下降,因而市场竞争能力 会增加 聚集经济:城市中的产业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一个部类的发展对于其他部类具有促进 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属于在增大的产业,那么这个城市发展潜力就比较乐观 ·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不仅是增长型,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而且是多样化的,那 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相当好 ·绝对集中时期: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大 ·相对集中时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增长仍高于郊区。 ·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初期,经济经构中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 增大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显著,从农村向城市人口迁移已消失,取 而代之的是区域内人口由城市向郊区 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大极核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在循环与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成 为城市中心,随着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遇到许多的阻力因素,城市发展初期的优势开始消失, 其他城市的优越感逐渐增强 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第三部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特点 3.1 基本概述 3.2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3.3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3.4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3.1 基本 3.1.1 基本含义 (1) 概念认识:“城市化”是指向城市聚集,土地利用方式向城市型转化以及人们生产生

活方法、意识由乡村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前者是城市化的现象,后者是其实质。城市化”表现 在两方面:·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中人口增加和规模扩大。城市化本质是生产与建设以及社会生 活的聚集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 城市诞生天乡村,乡村是城市的摇篮,这是城乡依赖的时代 工业革命作为催化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造成城乡分离、对立,这是城市统治乡村的朝代(社 会主义城乡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但仍然存在城乡差别)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逐步地进入"城乡融合″,换句话说,也就是逐步地消灭城乡差别,城乡 体化发展,也可双说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城市化的表现方式:·城市数日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在总 人口中的比例 (4)乡村城市化:城市化使得本来很明显的农村城市性质,城市文化,城市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漫延扩张开来:城市化有仅是城市和建设过程,实际上是整个城市社会的发展过程 3.1.3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pu=u/p pu一一城市化水平u城镇人口p总人口 3.1.4文化意义:城市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文化分野(城市一一乡村) 3.1.5城市化的实质 产业经济结构的城市化 社会结构的城市化 文化结构的城市化 空间建设环境的城市化 城市职能结构构成的城市化(图) 1初期阶段:农村人口占优势,工业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就业机会小,农业剩余劳 动力释放缓慢,经过几十年到几百年时间,人口比重才提高到30% 2中期阶段: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增台,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可在短短几十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 3后期阶段:农村人口的数量和规模已经不大了,为了保持所需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 趋于停止,最后相对稳定在10%以下,城镇人口在90%以上的饱和状态,后期城市化不表现 为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而是城市中的牝一产业向第三产业一的转化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英国) 1760-1851年兴起、验证和示范阶段英国50% 1851-1950年城市化在欧洲在美洲发达国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 1950-今城市化在全世界推广普及和加快阶段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增长势头猛烈且持续 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800-1925年间,现在的发达地区占世界人口的比 重由27.9%上升到36.7% 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 3.3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动力机制:农业发展是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进程 的后续动力 34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活方法、意识由乡村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前者是城市化的现象,后者是其实质。“城市化”表现 在两方面:·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中人口增加和规模扩大。城市化本质是生产与建设以及社会生 活的聚集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 ·城市诞生天乡村,乡村是城市的摇篮,这是城乡依赖的时代 ·工业革命作为催化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造成城乡分离、对立,这是城市统治乡村的朝代(社 会主义城乡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但仍然存在城乡差别)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逐步地进入“城乡融合”,换句话说,也就是逐步地消灭城乡差别,城乡一 体化发展,也可双说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城市化的表现方式:·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在总 人口中的比例 (4) 乡村城市化:城市化使得本来很明显的农村城市性质,城市文化,城市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漫延扩张开来;城市化有仅是城市和建设过程,实际上是整个城市社会的发展过程 3.1.3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pu=u/p pu――城市化水平 u 城镇人口 p 总人口 3.1.4 文化意义:城市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文化分野(城市――乡村) 3.1.5 城市化的实质 ·产业经济结构的城市化 ·社会结构的城市化 ·文化结构的城市化 ·空间建设环境的城市化 ·城市职能结构构成的城市化(图) 1 初期阶段:农村人口占优势,工业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就业机会小,农业剩余劳 动力释放缓慢,经过几十年到几百年时间,人口比重才提高到 30% 2 中期阶段: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增台,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可在短短几十年内突破 50%进而上升到 70% 3 后期阶段:农村人口的数量和规模已经不大了,为了保持所需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 趋于停止,最后相对稳定在 10%以下,城镇人口在 90%以上的饱和状态,后期城市化不表现 为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而是城市中的牝一产业向第三产业一的转化。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英国) ·1760-1851 年 兴起、验证和示范阶段 英国 50% ·1851-1950 年 城市化在欧洲在美洲发达国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 ·1950-今 城市化在全世界推广普及和加快阶段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增长势头猛烈且持续 ·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800-1925 年间,现在的发达地区占世界人口的比 重由 27.9%上升到 36.7% ·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 3.3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 动力机制:农业发展是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进程 的后续动力 3.4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