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
第14章 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
第一节概述 1.结构的弹塑性 I B D s12 E1.E1 σ-E普通钢筋拉伸曲线
第一节 概述 1.结构的弹塑性 o b C III I b s s B D A ` ` II − 普通钢筋拉伸曲线
考虑图所示材料的路径在弹性阶段 以后的的l、I两条路经上的特性 和承载能力。 这两条路经的曲线显示一个共同的 点,材料产生明显变形且有残余应 变,但仍有承载能力。 残余变形是材料不能恢复的变形
考虑图所示材料的路径在弹性阶段I 以后的的II、III两条路经上的特性 和承载能力。 这两条路经的曲线显示一个共同的 点,材料产生明显变形且有残余应 变,但仍有承载能力。 残余变形是材料不能恢复的变形
结构的弹性设计方法,是以只要结构 上有一个截面的一点的应力达到材料 的许用应力为标志的。即结构上 任一点的应力O和应变E都不许超过 材料的屈服应力O和屈服应变E 即 o≤]≤o,E≤l≤e。(a) F即:F≤[F]≤F⑤) 许用荷载法
结构的弹性设计方法,是以只要结构 上有一个截面的一点的应力达到材料 的许用应力 为标志的。即结构上 任一点的应力 和应变 都不许超过 材料的屈服应力 和屈服应变 。 即: s s s s (a) FPu 即: FP FP FPu 许用荷载法。 (b)
2.理想弹塑性材料假设 OSI b)刚塑性模型 (a)线性强化模型
2.理想弹塑性材料假设 o C I s s A II o C I s A II (a)线性强化模型 (b)刚塑性模型
残余应变 (o)理想弹塑性模型 各类简化曲线模型
o C I s s A II 残余应变 (c)理想弹塑性模型 各类简化曲线模型
理想弹塑性材料假定: (1)材料的拉压性能相同 (2)加载时,材料的σ-E曲线分弹性|、 塑性两个阶段。 (3)卸载时,卸载点在l、两个阶段上 是不同的。 理想弹塑性假定,材料加载时呈弹塑性, 卸载时呈弹性
(2)加载时,材料的 曲线分弹性I、 塑性II两个阶段。 理想弹塑性材料假定: (1)材料的拉压性能相同 − (3)卸载时,卸载点在I、II两个阶段上 是不同的。 理想弹塑性假定,材料加载时呈弹塑性, 卸载时呈弹性
第二节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a)纯弯曲矩形截面梁 8 88s b)E≤E (c)8>8
第二节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M M (a)纯弯曲 矩形截面梁 s s (b) (c)
1、弹性极限弯矩Ms 由材料力学知,在线弹性范围内,处于纯 弯曲受力状态的梁的任一截面上只有与外 力偶相等的弯矩产生,截面在变形后仍保 持平截面,即截面上各层纤维沿梁轴线的 伸缩与截面高度成正比,或说截面上的应 变按截面高度线性分布,在中性轴处的应 变等于零。 按结构的弹性设计方法,当截面的最外 层纤维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即 max max
1、弹性极限弯矩Ms 由材料力学知,在线弹性范围内,处于纯 弯曲受力状态的梁的任一截面上只有与外 力偶相等的弯矩产生,截面在变形后仍保 持平截面,即截面上各层纤维沿梁轴线的 伸缩与截面高度成正比,或说截面上的应 变按截面高度线性分布,在中性轴处的应 变等于零。 按结构的弹性设计方法,当截面的最外 层纤维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即 s I My = = max max (a)
时,认为该截面已达到截面的弹性极限状 态,此时截面的弯矩即为该截面的弹性极 限弯矩。用Ms替换式(a)中的M,即得: S (b) max 对图示矩形截面梁,代入1 bh y max 12 2 得矩形截面弹性极限弯矩: bh S 6 S
时,认为该截面已达到截面的弹性极限状 态,此时截面的弯矩即为该截面的弹性极 限弯矩。用Ms替换式(a)中的M,即得: S s y I M max = (b) 对图示矩形截面梁,代入 12 3 bh I = 2 max h y = 得矩形截面弹性极限弯矩: S S bh M 6 2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