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培肥 gimax the necessary NPK and reduced chemicals Slow nin off normal crosion Increased nicro-organIsITIs Better oot growth and mrcro-nutrents
土壤培肥
肥 LAst class 1、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 2、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饱 和(不饱和)土壤 3、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4、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附中的晶格固定 5、土壤活性酸、潜性酸及其表示方法,潜性 酸的分类 6、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 1、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 ◼ 2、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饱 和(不饱和)土壤 ◼ 3、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 4、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附中的晶格固定 ◼ 5、土壤活性酸、潜性酸及其表示方法,潜性 酸的分类 ◼ 6、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Last Class
、我国耕地的肥力状况 1、耕地总量1.3亿公顷左右,高、中、低产 田各占1/3。 2、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优质地只占 12%0。 3、总的看来,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培 肥土壤是今后一个战略措施。 士E技木
一、我国耕地的肥力状况 1、耕地总量1.3亿公顷左右,高、中、低产 田各占1/3。 2、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优质地只占 12%。 3、总的看来,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培 肥土壤是今后一个战略措施
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 (1)良好的土体结构 土体结构是指土壤在1cm深度内上下土层的 垂直结构,它包括土层厚度、质地和层次结合。 高度肥沃的旱地土壤一般都具有上虚下实的 土体构造,即耕作层疏松、深厚(一般在30cm左 右),质地较轻;心土层较紧实,质地较粘。 护a上1
二、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 (1)良好的土体结构 土体结构是指土壤在1 cm深度内上下土层的 垂直结构,它包括土层厚度、质地和层次结合。 高度肥沃的旱地土壤一般都具有上虚下实的 土体构造,即耕作层疏松、深厚(一般在30cm左 右),质地较轻;心土层较紧实,质地较粘
(2)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 北方高产旱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 15~20g/g以上,全氮含量达1~15g/g,速效 磷含量10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 150-200mg/kg以上,阳离子交换量 20cmo/kg以上。 肥沃水稻土的适量有机质含量为20 40g/g,全氩量为13~23g/g,全磷和全钾量 分别为1~15g/kg以上,阳离子交换量一般为 10-25cmo/kg
(2)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 北方高产旱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 15~20g/kg以上,全氮含量达1~15g/kg,速效 磷 含 量 10mg/kg 以 上 , 速 效 钾 含 量 150~200mg/kg 以 上 , 阳 离 子 交 换 量 20cmol/kg以上。 肥沃水稻土的适量有机质含量为20- 40g/kg,全氮量为1.3~2.3g/kg,全磷和全钾量 分别为1~15g/kg以上,阳离子交换量一般为 10~25cmol/kg
(3)良好的物理性质 肥沃土壤大小孔隙1:2~4, 土壤容重110~1.25g/cm3 土壤总孔度50%或稍大于50%,其中通气孔度 般在10%以上。 Low Porosity) High Porosity
(3)良好的物理性质 肥沃土壤大小孔隙1:2~4, 土壤容重 1.10~1.25g/cm3 , 土壤总孔度50%或稍大于50%,其中通气孔度一 般在10%以上
、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1)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 (2)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 ■(3)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 (4)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 (5)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三、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 (1)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 ◼ (2)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 ◼ (3)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 ◼ (4)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 ◼ (5)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1)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 为作物提供营养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
(1)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 ➢ 为作物提供营养 ➢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 提高土壤肥力
(2)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 旱作土壤:降水量低(年均降水量250-500mm)或降 水量虽然多(年均降水量500-700mm),但分配不匀,而 且无灌溉条件的农业土壤。 发展灌溉,实现农业水利化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 但要防止次生盐渍化等现象发生
(2)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 旱作土壤:降水量低(年均降水量250-500mm)或降 水量虽然多(年均降水量500-700mm),但分配不匀,而 且无灌溉条件的农业土壤。 发展灌溉,实现农业水利化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 但要防止次生盐渍化等现象发生
(3)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 我国传统经验。 轮作倒茬一方面要考虑茬口特性,另一方面要 考虑作物特性,合理搭配耗地作物、自养作物、 养地作物等
(3)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 我国传统经验。 轮作倒茬一方面要考虑茬口特性,另一方面要 考虑作物特性,合理搭配耗地作物、自养作物、 养地作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