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珍珠 10.1概述 珍珠,英文名称为 Pearl,源于拉丁文 Pernnla,意思是“海之骄子”。自古以来,人们把珍 珠誉为宝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和其它宝石不同,不需琢磨,就是一件漂亮夺目的饰品,它 具有瑰丽的色彩和高雅的气质,历来被人们喜爱。传说早在新石器时代,当原始人类在海岸和 河边捕寻食物时就发现了珍珠。人们佩带珍珠,作为消除灾难、驱邪逐鬼的神物和一切美好的 象征。珍珠究竟何时被人类发现,现在已无据可査,又因它容易受损,古代珍珠不易保留。目 前,保存最古老的珍珠是距今约4000年的古珍珠,其直径为4毫米,呈粉红色。在伊朗西部 波斯王宫遗址中出土的一串珍珠首饰,距今也有2400多年。在古罗马时代,一些妇女整天佩带 珍珠,传说会使人健康和富贵。在欧洲历史上,有一个时期被称作“珍珠时代”。历代的贵族和 皇室,对珍珠也都有特殊的爱妤,其中英国女皇伊莉沙白一世就是一位著名的珍珠爱好者,她 的衣着用品都用珍珠妆饰。在印度巴罗达市的 Gaekwar宝库中保存一个饰带,上面有100排珍 珠,其中有7条珍珠串,价值近一百万美元。在伊朗,有一个王冠,上面用1800颗珍珠和红宝 石和蓝宝石组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珍珠的国家之一,传说秦始皇的生父吕不韦是 一位大珠宝商。我国历代皇室爱用珍珠饰品的就更多了,在苏州西南发现北宋时代的珠舍利宝 幢,高达1.22米,其中珍珠多达32000颗。在慈禧太后的殉葬物中发现大小珍珠至少有33064 颗,最大的一颗重达128克,是外国贡品,为宝中之宝。我国还是开创用河蚌来培养珍珠最早 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经》中就有关于珍珠的记载,在明代的《天工开物》书中已 有详细记载关于古代采珠的方法和采珠图。在宋代,已开始人工养珠,并把养殖的方法传到日 本和其它国家。到了13世纪,已有人用铝或锡制成菩萨放入蚌体内,形成奇异的珍珠菩萨。我 国广西合浦素有“珠城”之称,其产珠之多,以至合浦白龙城城墙全用珍珠贝筑成。但由于历 代官吏贪欲无度,导致历史上“珠迹不见”,珠民背井离乡。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合浦珍 珠重又焕发新貌,并扩展到广东、海南一带,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珍珠的重要基地。淡水珍珠养 殖业发展更快,过去只是渔业的副产品,现在都是专业养殖场,主要产地在浙江、江苏、安徽、 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占我国总产量的90%,并在浙江诸暨和江苏苏州两地形成两大珍珠交 易市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珍珠大户,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10.2基本性质 10.2.1成分 1、化学成分 珍珠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其中无机物占91-96%,有机物占2.7-7%,含水0.5-2%。 除此之外,还含有其它10多种微量元素,如钾、钠、锰、镁、锌、铜、镍、钴、磷等 2、矿物成分 珍珠和贝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和方解石,另有微量的其它矿物。珍珠层主要是由文石
第 10 章 珍珠 10.1 概述 珍珠,英文名称为 Pearl,源于拉丁文 Pernnla,意思是“海之骄子”。自古以来,人们把珍 珠誉为宝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和其它宝石不同,不需琢磨,就是一件漂亮夺目的饰品,它 具有瑰丽的色彩和高雅的气质,历来被人们喜爱。传说早在新石器时代,当原始人类在海岸和 河边捕寻食物时就发现了珍珠。人们佩带珍珠,作为消除灾难、驱邪逐鬼的神物和一切美好的 象征。珍珠究竟何时被人类发现,现在已无据可查,又因它容易受损,古代珍珠不易保留。目 前,保存最古老的珍珠是距今约 4000 年的古珍珠,其直径为 4 毫米,呈粉红色。在伊朗西部, 波斯王宫遗址中出土的一串珍珠首饰,距今也有 2400 多年。在古罗马时代,一些妇女整天佩带 珍珠,传说会使人健康和富贵。在欧洲历史上,有一个时期被称作“珍珠时代”。历代的贵族和 皇室,对珍珠也都有特殊的爱好,其中英国女皇伊莉沙白一世就是一位著名的珍珠爱好者,她 的衣着用品都用珍珠妆饰。在印度巴罗达市的 Gaekwar 宝库中保存一个饰带,上面有 100 排珍 珠,其中有 7 条珍珠串,价值近一百万美元。在伊朗,有一个王冠,上面用 1800 颗珍珠和红宝 石和蓝宝石组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珍珠的国家之一,传说秦始皇的生父吕不韦是 一位大珠宝商。我国历代皇室爱用珍珠饰品的就更多了,在苏州西南发现北宋时代的珠舍利宝 幢,高达 1.22 米,其中珍珠多达 32000 颗。在慈禧太后的殉葬物中发现大小珍珠至少有 33064 颗,最大的一颗重达 128 克,是外国贡品,为宝中之宝。我国还是开创用河蚌来培养珍珠最早 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经》中就有关于珍珠的记载,在明代的《天工开物》书中已 有详细记载关于古代采珠的方法和采珠图。在宋代,已开始人工养珠,并把养殖的方法传到日 本和其它国家。到了 13 世纪,已有人用铝或锡制成菩萨放入蚌体内,形成奇异的珍珠菩萨。我 国广西合浦素有“珠城”之称,其产珠之多,以至合浦白龙城城墙全用珍珠贝筑成。但由于历 代官吏贪欲无度,导致历史上“珠迹不见”,珠民背井离乡。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合浦珍 珠重又焕发新貌,并扩展到广东、海南一带,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珍珠的重要基地。淡水珍珠养 殖业发展更快,过去只是渔业的副产品,现在都是专业养殖场,主要产地在浙江、江苏、安徽、 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占我国总产量的 90%,并在浙江诸暨和江苏苏州两地形成两大珍珠交 易市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珍珠大户,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10.2 基本性质 10.2.1 成分 1、化学成分 珍珠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其中无机物占 91-96%,有机物占 2.7-7%,含水 0.5-2%。 除此之外,还含有其它 10 多种微量元素,如钾、钠、锰、镁、锌、铜、镍、钴、磷等。 2、矿物成分 珍珠和贝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和方解石,另有微量的其它矿物。珍珠层主要是由文石
组成,占95%以上,可能混有少量的方解石:贝壳中的棱柱层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 10.2.2物理性质 光学性质 (1)颜色:一般由本色和伴色两部分组成。本体颜色又称为体色或背景色,它取决于珍珠 本身所含的各种色素和致色元素。珍珠本身的色彩最常见的为白色、还有粉红色、杏黄色、紫 红色、兰灰色和黑色等。伴色是加在其本体颜色之上的,是由珍珠表面透明层状结构对光的衍 射和干涉等作用形成。最常见的伴色是粉红、兰和绿色等。 (2)光泽:珍珠表面呈现独特的珍珠光泽。光泽强弱和好坏主要取决于珍珠层的厚度、珍 珠层的排列方式、透明度及表面形貌等。 (3)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不透明。 (4)光性特征:为非均质集合体 (5)折射率:由于珍珠的表面不平,所以它的折射率只能用点测方法近似测得,其范围在 1.53-1.686之间 (6)发光性:在长、短波紫外灯下,珍珠可呈现无-强的荧光特征,黑色珍珠在长波紫外 线下呈现弱到中等的红色、橙色荧光。其它颜色珍珠呈现无至强的浅色、黄色、绿色、粉红色 荧光:在Ⅹ射线下除澳大利亚产的银白色珍珠有弱荧光外,其它天然海水珍珠均无荧光,养殖 珍珠有弱到强的黄色荧光 (⑦)吸收光谱:珍珠无特殊的吸收光谱 (8)特殊性质:遇酸反应起泡,加热燃烧变褐色,表面摩擦有砂感。 (9)X射线衍射特征:因结构以及矿物组成不同,珍珠的X射线衍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 异,其劳埃图总体有两种,一种呈假六方对称的衍射斑点花样,另一种是呈假四方对称的衍射 花样(见图2-10-1)。 六重图型 2 天然珍珠在所有方向上 以及养殖珍珠在垂直层 状结构方向上的劳埃图 养殖珍珠在平行于珍珠 图2-10-1珍珠的劳埃图
组成,占 95%以上,可能混有少量的方解石;贝壳中的棱柱层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 10.2.2 物理性质 1、光学性质 (1)颜色:一般由本色和伴色两部分组成。本体颜色又称为体色或背景色,它取决于珍珠 本身所含的各种色素和致色元素。珍珠本身的色彩最常见的为白色、还有粉红色、杏黄色、紫 红色、兰灰色和黑色等。伴色是加在其本体颜色之上的,是由珍珠表面透明层状结构对光的衍 射和干涉等作用形成。最常见的伴色是粉红、兰和绿色等。 (2)光泽:珍珠表面呈现独特的珍珠光泽。光泽强弱和好坏主要取决于珍珠层的厚度、珍 珠层的排列方式、透明度及表面形貌等。 (3)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不透明。 (4)光性特征:为非均质集合体。 (5)折射率:由于珍珠的表面不平,所以它的折射率只能用点测方法近似测得,其范围在 1.53-1.686 之间。 (6)发光性:在长、短波紫外灯下,珍珠可呈现无-强的荧光特征,黑色珍珠在长波紫外 线下呈现弱到中等的红色、橙色荧光。其它颜色珍珠呈现无至强的浅色、黄色、绿色、粉红色 荧光;在 X 射线下除澳大利亚产的银白色珍珠有弱荧光外,其它天然海水珍珠均无荧光,养殖 珍珠有弱到强的黄色荧光。 (7)吸收光谱:珍珠无特殊的吸收光谱。 (8)特殊性质:遇酸反应起泡,加热燃烧变褐色,表面摩擦有砂感。 (9)X 射线衍射特征:因结构以及矿物组成不同,珍珠的 X 射线衍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 异,其劳埃图总体有两种,一种呈假六方对称的衍射斑点花样,另一种是呈假四方对称的衍射 花样(见图 2-10-1)。 图 2-10-1 珍珠的劳埃图
(10)X射线照相:用X射线照相,在照片上天然珍珠和无核养珠从中心到外壳显同心圆 层状结构,有核养珠则显示中心明亮的核及核外的暗色同心层状层构 2、物理性质 (1)解理:无解理。 (2)硬度:2.5-4.5 (3)密度:260-2.85gcm3 (4)弹性:珍珠一般呈球形,又因它由许多薄层构成,所以韧性和弹性都比较大,根据测 验,在70厘米的高处自由下落的情况下,其反弹的高度约40厘米,这与同体积的不同成份的 球体相比,其弹跳高度要高。 3、其它性质 (1)热性质:如果对珍珠加热,珍珠将脱水,变脆,破裂直至破碎。 (2)化学稳定性:酸对珍珠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和酸性物质及化妆品放在一起,人体的 汗水对珍珠也有一定影响 (3)辐射:辐射会使珍珠颜色发生改变。 10.2.3结构特征 珍珠主要是由大量的碳酸钙和少量的有机质组成,优质的珍珠其碳酸钙主要是由斜方晶系 的文石晶体组成,有杋质是由壳角蛋白(角质〕组成。一颗珍珠有无数的珍珠层,每层珍珠层 是由六边形的文石晶粒呈板状排列而成,晶粒的C轴呈放射状排列,晶粒和每层珍珠层之间都 由壳角蛋白粘结起来(见图2-10-1)。珍珠的这种组织结构也各有不同,大致可分成珍珠层珍珠, CImu 图2-10-2珍珠的结构示意图 左:天然珍珠;中:珠母壳磨的小球;右:人工珍珠 棱柱层珍珠,有杋质珍珠,复合珍珠和辉层珍珠,不同的结构其商品价值也不同,其中以棱柱 层珍珠和有杋质珍珠价值最低。每层珍珠层的厚度是很薄的,大约1000层的厚度,只有05mm。 珍珠的大小取决于产珠的软体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气温、水质等)、母贝的品种、个体大小 育珠的时间和生长的季节等因素。 10.3成因
(10)X 射线照相:用 X 射线照相,在照片上天然珍珠和无核养珠从中心到外壳显同心圆 层状结构,有核养珠则显示中心明亮的核及核外的暗色同心层状层构。 2、物理性质 (1)解理:无解理。 (2)硬度:2.5-4.5。 (3)密度:2.60-2.85g/cm3。 (4)弹性:珍珠一般呈球形,又因它由许多薄层构成,所以韧性和弹性都比较大,根据测 验,在 70 厘米的高处自由下落的情况下,其反弹的高度约 40 厘米,这与同体积的不同成份的 球体相比,其弹跳高度要高。 3、其它性质 (1)热性质:如果对珍珠加热,珍珠将脱水,变脆,破裂直至破碎。 (2)化学稳定性:酸对珍珠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和酸性物质及化妆品放在一起,人体的 汗水对珍珠也有一定影响。 (3)辐射:辐射会使珍珠颜色发生改变。 10.2.3 结构特征 珍珠主要是由大量的碳酸钙和少量的有机质组成,优质的珍珠其碳酸钙主要是由斜方晶系 的文石晶体组成,有机质是由壳角蛋白(角质)组成。一颗珍珠有无数的珍珠层,每层珍珠层 是由六边形的文石晶粒呈板状排列而成,晶粒的C轴呈放射状排列,晶粒和每层珍珠层之间都 由壳角蛋白粘结起来(见图 2-10-1)。珍珠的这种组织结构也各有不同,大致可分成珍珠层珍珠, 图 2-10-2 珍珠的结构示意图 左:天然珍珠;中:珠母壳磨的小球;右:人工珍珠 棱柱层珍珠,有机质珍珠,复合珍珠和辉层珍珠,不同的结构其商品价值也不同,其中以棱柱 层珍珠和有机质珍珠价值最低。每层珍珠层的厚度是很薄的,大约 1000 层的厚度,只有 0.5mm。 珍珠的大小取决于产珠的软体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气温、水质等)、母贝的品种、个体大小、 育珠的时间和生长的季节等因素。 10.3 成因
10.3.1成因机理 在古代,人们对珍珠的成因富于各种神奇的想象,认为珍珠是“日月的精华”或“神女的 眼泪”,这些说法当然是不科学的。其实,珍珠是生长在一种软体动物(例如河蚌或珍珠贝)的 体内。在一般情况下,正常生活的软体动物是不会形成珍珠的,只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才能 形成珍珠 (1)在自然界生活的软体动物,由于某种原因,外来物(如砂粒、虫卵、寄生虫等)侵入 到河蚌体内的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使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随着外来物进入到外套膜的 结缔组织中,逐渐把外来物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囊状体,称为珍珠囊,外来物在囊中被周围的细 胞围绕,并以同心球状一层一层地分泌出珍珠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串越来越大,囊内的 珍珠也越长越大 (2)已侵入动物体内的外来物过分大或粘在壳上,通常不能形成游离于结缔组织中的珍珠 囊,外表皮细胞向外来物分泌珍珠质后逐渐长大,附着在壳壁上,就形成附壳珍珠,这种情况 十分普遍 (3)动物体内并没有受到外来物的侵入,而是因外套膜的表皮本身发生病变使细胞增殖 或因受伤细胞脱落,部分外表皮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落如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一个小的珍珠 囊,这种珍珠囊中间没有核,但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形成天然无核珍珠 以上几种情况概括地说,珍珠都是由于某种原因,一些软体动物因受外来物的刺激,使外 套膜中外表皮细胞移入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随着外表细胞不断分泌珍珠质,把外来物一层 层地包裹起来,形成同心球状的珍珠。所以珍珠是软体动物因受外来物的刺激,由内分泌作 用生成的含有机质的矿物球粒(见图2-10-1) 发有顺序 上文石的个品片:“珠母质 它分泌A.8和c 由外套胞环绕的球形珍珠襄 左双壳类状体动物的壳层(断面图) 右珍珠的形成 图2-10-3珍珠在软体动物中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0.3.2相关动物的特征 能形成珍珠的动物绝大部分是软体动物门中的双壳纲。双壳纲中的生物种类大约有15000 多种,其中只有几十种可形成珍珠,但要形成“宝石级”的珍珠大约只有十几种。根据它们生 活环境的不同,可分成海生的(如珍珠贝)和淡水生的(如河蚌)两大类 现在以河蚌为例对其结构作简要说明,河蚌主要由外壳和外套膜两部分组成(见图1-10-3)
10.3.1 成因机理 在古代,人们对珍珠的成因富于各种神奇的想象,认为珍珠是“日月的精华”或“神女的 眼泪”,这些说法当然是不科学的。其实,珍珠是生长在一种软体动物(例如河蚌或珍珠贝)的 体内。在一般情况下,正常生活的软体动物是不会形成珍珠的,只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才能 形成珍珠。 (1)在自然界生活的软体动物,由于某种原因,外来物(如砂粒、虫卵、寄生虫等)侵入 到河蚌体内的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使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随着外来物进入到外套膜的 结缔组织中,逐渐把外来物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囊状体,称为珍珠囊,外来物在囊中被周围的细 胞围绕,并以同心球状一层一层地分泌出珍珠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串越来越大,囊内的 珍珠也越长越大。 (2)已侵入动物体内的外来物过分大或粘在壳上,通常不能形成游离于结缔组织中的珍珠 囊,外表皮细胞向外来物分泌珍珠质后逐渐长大,附着在壳壁上,就形成附壳珍珠,这种情况 十分普遍。 (3)动物体内并没有受到外来物的侵入,而是因外套膜的表皮本身发生病变使细胞增殖, 或因受伤细胞脱落,部分外表皮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落如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一个小的珍珠 囊,这种珍珠囊中间没有核,但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形成天然无核珍珠。 以上几种情况概括地说,珍珠都是由于某种原因,一些软体动物因受外来物的刺激,使外 套膜中外表皮细胞移入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随着外表细胞不断分泌珍珠质,把外来物一层 一层地包裹起来,形成同心球状的珍珠。所以珍珠是软体动物因受外来物的刺激,由内分泌作 用生成的含有机质的矿物球粒(见图 2-10-1)。 图 2-10-3 珍珠在软体动物中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0.3.2 相关动物的特征 能形成珍珠的动物绝大部分是软体动物门中的双壳纲。双壳纲中的生物种类大约有 15000 多种,其中只有几十种可形成珍珠,但要形成“宝石级”的珍珠大约只有十几种。根据它们生 活环境的不同,可分成海生的(如珍珠贝)和淡水生的(如河蚌)两大类。 现在以河蚌为例对其结构作简要说明,河蚌主要由外壳和外套膜两部分组成(见图 1-10-3)
角质层 棱柱层 珍珠层 分泌珍珠层 的表皮细胞 结缔组织 e毛的 皮细胞 图2-10-4河蚌的构造 1、外壳 软体动物的外壳由下列三层组成 (1)角质层:又称外层,是壳的最外一层,主要由贝壳素(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组成, 呈皮层状,角质层的颜色可呈黑色、褐色或黄色 (2)棱柱层:是外壳的中间一层,主要是以碳酸钙为基质,形成六方晶系的方解石,呈角 柱状,棱柱层是蚌壳三层中较厚的一层 (3)珍珠层:是外壳最里面的一层,主要是以碳酸钙为基质,形成斜方晶系的文石,呈叶 片状 2、外套膜 河蚌的外套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外套膜的外侧与外壳的珍珠层相帖,在近腹部的边缘 呈游离状,所以外套膜可分成边缘膜和中央膜两部分。 (1)边缘膜:在外套线以外的腹缘部分叫边缘膜,它的面积约占全膜的1/4到1/5,较厚 实,是制备人工养殖珍珠的细胞小片的主要部分 (2)中央膜:外套线以内的外套膜叫中央膜,面积约占全膜的3/4到45,它与外壳的珍 珠层贴合在一起不能分离,较薄。 从外套膜的横切面看,可分三层,即外表皮层、内表皮层和夹于其中的结缔组织。 (1)外表皮层:是位于壳的一侧,由表皮细胞组成,它分泌珍珠质 (2)内表皮层:是外套膜靠近内脏一侧的皮层 (3)结缔组织:是位于内外表皮层之间,由大量纤维状的细胞间质联合起来,其间分布着 些不同形态的细胞,它对动物的新陈代谢起很大的作用。 外套膜的边缘部分是分泌外壳的角质和棱柱层,外表皮是分泌贝壳的珍珠层。在河蚌的生 长过程中,由于整个外表皮的不断分泌,使珍珠层不断加大,而且继续增厚,而角质层和棱柱 层只增大面积,不增加厚度,使外壳形成一圈一圈同心状的生长线
图 2-10-4 河蚌的构造 1、外壳 软体动物的外壳由下列三层组成: (1)角质层:又称外层,是壳的最外一层,主要由贝壳素(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组成, 呈皮层状,角质层的颜色可呈黑色、褐色或黄色。 (2)棱柱层:是外壳的中间一层,主要是以碳酸钙为基质,形成六方晶系的方解石,呈角 柱状,棱柱层是蚌壳三层中较厚的一层。 (3)珍珠层:是外壳最里面的一层,主要是以碳酸钙为基质,形成斜方晶系的文石,呈叶 片状。 2、外套膜 河蚌的外套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外套膜的外侧与外壳的珍珠层相帖,在近腹部的边缘 呈游离状,所以外套膜可分成边缘膜和中央膜两部分。 (1)边缘膜:在外套线以外的腹缘部分叫边缘膜,它的面积约占全膜的 1/4 到 1/5,较厚 实,是制备人工养殖珍珠的细胞小片的主要部分。 (2)中央膜:外套线以内的外套膜叫中央膜,面积约占全膜的 3/4 到 4/5,它与外壳的珍 珠层贴合在一起不能分离,较薄。 从外套膜的横切面看,可分三层,即外表皮层、内表皮层和夹于其中的结缔组织。 (1)外表皮层:是位于壳的一侧,由表皮细胞组成,它分泌珍珠质。 (2)内表皮层:是外套膜靠近内脏一侧的皮层。 (3)结缔组织:是位于内外表皮层之间,由大量纤维状的细胞间质联合起来,其间分布着 一些不同形态的细胞,它对动物的新陈代谢起很大的作用。 外套膜的边缘部分是分泌外壳的角质和棱柱层,外表皮是分泌贝壳的珍珠层。在河蚌的生 长过程中,由于整个外表皮的不断分泌,使珍珠层不断加大,而且继续增厚,而角质层和棱柱 层只增大面积,不增加厚度,使外壳形成一圈一圈同心状的生长线
3、主要的育珠软体动物 (1)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马氏贝是海水养殖珍珠最常用的一种贝类 它的长和宽约7-8cm,厚约3cm,重约40-50g。用马氏贝养殖的珍珠优点是光泽强、晶莹圆润 (2)白蝶珠母贝( Pinctada maxima):又名大珠母贝、白唇、银唇等,它是海水养珠常见 的贝类,其特点是贝壳很大,长和宽可达20-30cm,重可达300-400g。它的最大优点是养殖的 珍珠颗粒大,直径常在8mm以上,甚至可达l5mm,同时珍珠光泽很好,经常是银白色,因此 经济价值很高。 (3)黑蝶贝( Pinctada margaritifera):也称黑唇贝,是常见的海水养珠贝类。黑蝶贝的个 体大小在马氏贝和白蝶贝之间,壳长约10cm左右。黑蝶贝的最大特点是能养殖黑色的珍珠 由于这种珍珠非常少见,因此其价值比其它颜色的珍珠贵得多。 (4)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ⅱi):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壳大而扁平,外形 略呈三角形,后背缘相上扩展成帆状翼。三角帆蚌生产的珍珠色白光亮,带兰色闪光,珍珠质 量高,是目前我国育珠的主要优良品种。 (5)褶纹冠蚌( wistaria plicata):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贝壳略呈不等边三角形, 壳后重,后背缘向上扩展成鸡冠状,并有一系列褶纹,壳表面淡黄色,所产的珍珠洁白闪光 成珠迅速,产量高,质量仅次于三角帆蚌 (6)背瘤丽蚌( Lamprotula laleci):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壳呈长椭圆形或椭圆 形,表面有粗大的瘤,壳厚,常用其壳做有核珍珠的珠核 10.3.3人工养殖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是在硏究天然珍珠成因的基础上得到启迪而进行的。我国是开创用河蚌养殖 珍珠最早的国家,早在13世纪初就有人将铅或锡制成的菩萨放入蚌体内,几年后,菩萨身上就 包裏一层珍珠层,形成了奇异的菩萨珍珠,但后来没能得到发展。近代用科学方法大规模养殖 珍珠开始于日本,日本的珍珠之父是御木本尧吉,1880年,他在中国古老养珠法的基础上,将 各种不同材料放入蚌体养殖,结果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珍珠。1883年,他克服了水质污染和红潮 的干扰,成功地养殖了半圆的淡水珠。20世纪初,御木本尧吉与西川藤吉和见濑辰品三人致力 于培养圆形珍珠得到成功,并创立了 Mikimoto珍珠养殖工业,这就是人工培育的海水有核珍珠; 1930年,他们又在琵琶湖用日本贻贝( Hyriopsis schlegeli)第一次成功用贝类的外套膜移植方 法培养出人工的淡水无核珠,成为著名的琵琶珠 1、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 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 (1)人工养殖有核珍珠:用一种厚贝壳为原料,制成球形的珠核,在选择养育了1-2年的 未成年珍珠贝,切取它的外套膜,随后把珠核插入一个成年的珍珠贝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 同时放一片外套膜的外表皮小片,使表皮细胞的一面紧帖珠核表面,等细胞增殖包围珠核后, 就形成珍珠囊,并不断围绕珠核表面分泌沉积珍珠质,久而久之,就形成体大而圆的人工有核 珍珠 (2)人工养殖无核珍珠:只要把制备好的外套膜表皮的小片,用工具把它移植到另一个体 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等细胞増殖后,就形成珍珠囊,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养殖成无核
3、主要的育珠软体动物 (1)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马氏贝是海水养殖珍珠最常用的一种贝类, 它的长和宽约 7-8cm,厚约 3cm,重约 40-50g。用马氏贝养殖的珍珠优点是光泽强、晶莹圆润。 (2)白蝶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又名大珠母贝、白唇、银唇等,它是海水养珠常见 的贝类,其特点是贝壳很大,长和宽可达 20-30cm,重可达 300-400g。它的最大优点是养殖的 珍珠颗粒大,直径常在 8mm 以上,甚至可达 15mm.,同时珍珠光泽很好,经常是银白色,因此 经济价值很高。 (3)黑蝶贝(Pinctada margarilifera):也称黑唇贝,是常见的海水养珠贝类。黑蝶贝的个 体大小在马氏贝和白蝶贝之间,壳长约 10 cm 左右。黑蝶贝的最大特点是能养殖黑色的珍珠, 由于这种珍珠非常少见,因此其价值比其它颜色的珍珠贵得多。 (4)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壳大而扁平,外形 略呈三角形,后背缘相上扩展成帆状翼。三角帆蚌生产的珍珠色白光亮,带兰色闪光,珍珠质 量高,是目前我国育珠的主要优良品种。 (5)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贝壳略呈不等边三角形, 壳后重,后背缘向上扩展成鸡冠状,并有一系列褶纹,壳表面淡黄色,所产的珍珠洁白闪光, 成珠迅速,产量高,质量仅次于三角帆蚌。 (6)背瘤丽蚌(Lamprotula laleci):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壳呈长椭圆形或椭圆 形,表面有粗大的瘤,壳厚,常用其壳做有核珍珠的珠核。 10.3.3 人工养殖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是在研究天然珍珠成因的基础上得到启迪而进行的。我国是开创用河蚌养殖 珍珠最早的国家,早在 13 世纪初就有人将铅或锡制成的菩萨放入蚌体内,几年后,菩萨身上就 包裹一层珍珠层,形成了奇异的菩萨珍珠,但后来没能得到发展。近代用科学方法大规模养殖 珍珠开始于日本,日本的珍珠之父是御木本尧吉,1880 年,他在中国古老养珠法的基础上,将 各种不同材料放入蚌体养殖,结果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珍珠。1883 年,他克服了水质污染和红潮 的干扰,成功地养殖了半圆的淡水珠。20 世纪初,御木本尧吉与西川藤吉和见濑辰品三人致力 于培养圆形珍珠得到成功,并创立了 Mikimoto 珍珠养殖工业,这就是人工培育的海水有核珍珠; 1930 年,他们又在琵琶湖用日本贻贝(Hyriopsis schlegeli)第一次成功用贝类的外套膜移植方 法培养出人工的淡水无核珠,成为著名的琵琶珠。 1、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 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 (1)人工养殖有核珍珠:用一种厚贝壳为原料,制成球形的珠核,在选择养育了 1-2 年的 未成年珍珠贝,切取它的外套膜,随后把珠核插入一个成年的珍珠贝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 同时放一片外套膜的外表皮小片,使表皮细胞的一面紧帖珠核表面,等细胞增殖包围珠核后, 就形成珍珠囊,并不断围绕珠核表面分泌沉积珍珠质,久而久之,就形成体大而圆的人工有核 珍珠。 (2)人工养殖无核珍珠:只要把制备好的外套膜表皮的小片,用工具把它移植到另一个体 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等细胞增殖后,就形成珍珠囊,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养殖成无核
珍珠 (3)附壳珍珠:是把一定形状的外来物,插入贝壳和外套膜之间,在外来物周围便分泌出 珍珠质,附着在壳的内壁上,便可形成所谓佛像珍珠、半圆珠等 2人工养殖珍珠的过程 大致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现以河蚌人工养殖为例作简要说明 (1)准备阶段:首先要培养和选择产珠动物,由于各种产珠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必须 选择适合于本区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从淡水养殖来看,三角帆蚌生产的珍珠质量较高,海水 养珠主要是马氏贝、白蝶贝、黑蝶贝等。在养殖场,由于需要大量的产珠动物,所以一般都是 人工培养所需要的品种,从幼虫到可以使用的个体,一般需要养殖二年到三年,而且必须选择 健壮、无病的、个体大的青壮年蚌,这直接影响到采集细胞小片的分泌机能、个体的成活力和 珍珠的质量。产珠蚌又可分为制片蚌和插片蚌,制片蚌是专门切取外套膜制细胞小片的;插片 蚌是专把制好的细胞小片插入体内,生产珍珠的蚌,一般制片蚌的年龄比插片蚌小 (2)育珠手术阶段: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育无核珍珠:手术操作分制片和插片两个步骤。制片是将制片蚌外套膜的边缘膜的外表 皮部分取下,制成细胞小片,加工修理切成5mm见方的方片,把细胞小片洗净正面,并朝上摊 于玻璃板上,加上保养液以备待用。制片程序包括:选蚌一剖蚌一洗片一削片一剪净着色边和 外套膜缘一洗片一分清正反面,正面朝上,摊于玻璃板上一修毛边一切片一润片(加0.7%的生 理盐水或保养液)。这一制片过程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否则成活率降低。这种细胞小片育成的 珍珠,第一年多成棒形,第二年为腰鼓形,第三年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插片是把已制取的细 胞小片插入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使小块的结缔组织与外套膜的结缔组织相愈合,外表 皮细胞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图2-10-4)。插片的程序是:选蚌一钻孔一排蚌· 开壳一加塞一洗内核一开口一插片一整圆、取塞一刻字一穿线一吊养。这一过程必须在10-15 分钟内完 细胞小片上的 送片针小片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田H—一外套膜外表皮 珍珠囊形成中的珍珠 图2-10-5人工无核养殖珍珠过程示意图
珍珠。 (3)附壳珍珠:是把一定形状的外来物,插入贝壳和外套膜之间,在外来物周围便分泌出 珍珠质,附着在壳的内壁上,便可形成所谓佛像珍珠、半圆珠等。 2 人工养殖珍珠的过程 大致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现以河蚌人工养殖为例作简要说明。 (1)准备阶段:首先要培养和选择产珠动物,由于各种产珠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必须 选择适合于本区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从淡水养殖来看,三角帆蚌生产的珍珠质量较高,海水 养珠主要是马氏贝、白蝶贝、黑蝶贝等。在养殖场,由于需要大量的产珠动物,所以一般都是 人工培养所需要的品种,从幼虫到可以使用的个体,一般需要养殖二年到三年,而且必须选择 健壮、无病的、个体大的青壮年蚌,这直接影响到采集细胞小片的分泌机能、个体的成活力和 珍珠的质量。产珠蚌又可分为制片蚌和插片蚌,制片蚌是专门切取外套膜制细胞小片的;插片 蚌是专把制好的细胞小片插入体内,生产珍珠的蚌,一般制片蚌的年龄比插片蚌小。 (2)育珠手术阶段: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育无核珍珠:手术操作分制片和插片两个步骤。制片是将制片蚌外套膜的边缘膜的外表 皮部分取下,制成细胞小片,加工修理切成 5mm 见方的方片,把细胞小片洗净正面,并朝上摊 于玻璃板上,加上保养液以备待用。制片程序包括:选蚌-剖蚌-洗片-削片-剪净着色边和 外套膜缘-洗片-分清正反面,正面朝上,摊于玻璃板上-修毛边-切片-润片(加 0.7%的生 理盐水或保养液)。这一制片过程要求在 5 分钟内完成,否则成活率降低。这种细胞小片育成的 珍珠,第一年多成棒形,第二年为腰鼓形,第三年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插片是把已制取的细 胞小片插入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使小块的结缔组织与外套膜的结缔组织相愈合,外表 皮细胞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图 2-10-4)。插片的程序是:选蚌-钻孔-排蚌- 开壳-加塞-洗内核-开口-插片-整圆、取塞-刻字-穿线-吊养。这一过程必须在 10-15 分钟内完成。 图 2-10-5 人工无核养殖珍珠过程示意图
1-3细胞小片被插入,并逐步形成珍珠囊:4-5珍珠囊越来越大,分泌形成的珍珠也不断增大 ②育有核珍珠:与育无核珍珠的区别在于需制备珠核。淡水养珠的珠核可用玻璃、玛瑙、 大理石等材料,但以用贝壳作珠核最好。珠核的制作方法,一般先将贝壳锯成条状,然后切成 正方体或圆柱体,夹在而个具有同心槽的砂轮中磨成球状体,这是粗胚,然后经漂白、抛光、 洗净和消毒后备用。珠核制备好后,就进行插核和送细胞小片工序,有核珍珠所用的细胞小片 只需2mm见方,与珠核同时送入,或先插核后送片或先送片后插核等均可。但不论那种方法 细胞小片都必须薄而均匀,细胞小片大而厚则形成一个有尾巴的有核珠,小片的正面必须贴紧 珠核(见图2-10-5)。 外套膜外表皮 结缔组织 珠核 外套膜内表皮 细胞小片细胞小片 结缔组织 珍珠质 珍珠核 图2-10-6人工有核养殖珍珠过程示意图 在一个蚌体内,一般插大核8-10粒,小核可达20粒,而插核的数量与核粒大小,与蚌的 体质、插核季节关系极大。插有核珠的蚌中,还可插无核珠,一般插核后的蚌,如果蚌体内的 外套膜没有被全部利用,可以补插无核珠的细胞小片,另外,如果插核后,发生吐核,也可以 补插无核珠的细胞小片 河蚌插珠的最好季节是在春末夏初,因夏秋季正是河蚌一年分泌珍珠质的旺季 3)育珠蚌的饲养:不论是无核珠还是有核珠,插好后,都要放回到育珠场去饲养,育珠 场的环境与珍珠的成长速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在水流通畅、氧气含量丰富,饵料(浮游 生物)繁盛,水温需在18-25℃之间,水的酸碱度在7-7.5左右最适宜。在这种环境中,蚌的新 陈代谢旺盛,分泌珍珠质的机能加强,伤口愈合快,细胞小片不易死亡。在适合的环境中,插 片10-20天就可形成珍珠囊,25-30天就开始分泌珍珠质。 育珠蚌在育珠场中采用吊养、笼养或地插法。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管理得当,预防蚌病。 对养珠的年限,无核珍珠养殖2-3年为宜,它的成长以第二、第三年最为显著,第四年成 长速度就下降,因此蚌体插片后,经三夏二冬就可采珠。有核珍珠养殖年限比无核珍珠稍短些, 直径4-5mm的核,养殖1.5-2年即可收获,但6mm以上的大核,需养2-3年或更长时间 3、珍珠的采收与加工 (1)珍珠的采收:育珠蚌经过2-3年的精心饲养,就可采收珍珠,如果不及时采收,较大
1-3.细胞小片被插入,并逐步形成珍珠囊;4-5.珍珠囊越来越大,分泌形成的珍珠也不断增大 ②育有核珍珠:与育无核珍珠的区别在于需制备珠核。淡水养珠的珠核可用玻璃、玛瑙、 大理石等材料,但以用贝壳作珠核最好。珠核的制作方法,一般先将贝壳锯成条状,然后切成 正方体或圆柱体,夹在而个具有同心槽的砂轮中磨成球状体,这是粗胚,然后经漂白、抛光、 洗净和消毒后备用。珠核制备好后,就进行插核和送细胞小片工序,有核珍珠所用的细胞小片 只需 2mm 见方,与珠核同时送入,或先插核后送片或先送片后插核等均可。但不论那种方法, 细胞小片都必须薄而均匀,细胞小片大而厚则形成一个有尾巴的有核珠,小片的正面必须贴紧 珠核(见图 2-10-5)。 图 2-10-6 人工有核养殖珍珠过程示意图 在一个蚌体内,一般插大核 8-10 粒,小核可达 20 粒,而插核的数量与核粒大小,与蚌的 体质、插核季节关系极大。插有核珠的蚌中,还可插无核珠,一般插核后的蚌,如果蚌体内的 外套膜没有被全部利用,可以补插无核珠的细胞小片,另外,如果插核后,发生吐核,也可以 补插无核珠的细胞小片。 河蚌插珠的最好季节是在春末夏初,因夏秋季正是河蚌一年分泌珍珠质的旺季。 (3)育珠蚌的饲养:不论是无核珠还是有核珠,插好后,都要放回到育珠场去饲养,育珠 场的环境与珍珠的成长速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在水流通畅、氧气含量丰富,饵料(浮游 生物)繁盛,水温需在 18-25℃之间,水的酸碱度在 7-7.5 左右最适宜。在这种环境中,蚌的新 陈代谢旺盛,分泌珍珠质的机能加强,伤口愈合快,细胞小片不易死亡。在适合的环境中,插 片 10-20 天就可形成珍珠囊,25-30 天就开始分泌珍珠质。 育珠蚌在育珠场中采用吊养、笼养或地插法。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管理得当,预防蚌病。 对养珠的年限,无核珍珠养殖 2-3 年为宜,它的成长以第二、第三年最为显著,第四年成 长速度就下降,因此蚌体插片后,经三夏二冬就可采珠。有核珍珠养殖年限比无核珍珠稍短些, 直径 4-5mm 的核,养殖 1.5-2 年即可收获,但 6mm 以上的大核,需养 2-3 年或更长时间。 3、珍珠的采收与加工 (1)珍珠的采收:育珠蚌经过 2-3 年的精心饲养,就可采收珍珠,如果不及时采收,较大
的珍珠超过外套膜的负荷,容易导致大量的珍珠附在壳上,成为附壳珍珠,或脱落。影响珍珠 的质量和产量。 珍珠采收的季节最好是冬季。秋季由于蚌的“生理迟延”作用,珍珠质的分泌仍然很旺盛, 这个时期来收珍珠,会严重影响珍珠产量,同时,秋末冬初季节,水温较低,沉积的珍珠质地 细腻光滑,这是因为珍珠层致密,即形成所谓致密层,致密层的珍珠质为完全纯化了的文石结 晶,不易被氧化变质,因此珍珠的采收应在当年的致密层形成之后进行 (2)珍珠采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剖蚌取珠,即将育成的珍珠蚌切断前后闭壳肌 后打开双壳,然后用镊子或用手直接取出珍珠。取出珍珠后,蚌体即死亡。另一种方法是活蚌 取珠,即把蚌壳撬开,加塞固定,使壳子张开成一定宽度后,用弯头镊子一颗颗取出,取完后, 把蚌送回池中,修复越冬,明年又可重新制片或插片。 3)珍珠的洗涤和加工:珍珠采收后要立即进行洗涤处理,否则表面的胶质状碳酸钙和有 机质发生凝结,使珍珠色泽变暗,并随之被氧化,使珍珠变质。处理珍珠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对于质量较好的珍珠,用饱和的食盐溶液浸泡5-10分钟,然后捞出,将食盐和珍珠按2:1的 比例一起揉擦,再加入温水,使食盐溶解分离岀珍珠,最后用清水将珍珠冲洗干浄:另外,亦 可用肥皂水进行洗涤,方法是软毛刷蘸肥皂水轻轻刷洗,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干净软布 擦干。对光泽暗淡的次等珍珠,可用一些药物进行简单处理。 珍珠洗涤以后,成为原珠,为了制成优美的工艺品,还必须对珍珠作优化处理。珍珠的优 化工艺一般包括前处理一漂白(增白、染色)一上光等过程。优化处理后才出售或加工成饰品。 前处理的目的是因为珍珠结构致密,漂白液或染色液很难进入珍珠内层,所以先打孔,经过膨 化,脱水处理,使珍珠结构变得疏松一点,随后再漂白。漂白工艺是珍珠优化工艺中最重要的 一环,它需按照颜色和深浅的不同,配成不同的漂白液和适当的漂白时间。有些珍珠不能完全 被漂白,则需増白处理,一般用荧光增白,它是利用光学中互补色原理来达到增白的效果。对 另一些珍珠,需要染色,一般黑珍珠染色较多,其方法有银盐处理及辐照处理,但容易褪色。 上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处理得好,更能增强漂白和增白的效果。目前多采用小竹片、小石头 及石腊等作抛光材料,在滚动机中抛光,同时加一些抛光水。经抛光后的珍珠必须洗涤干净, 随后进行后期的工艺造型设计。 104分类及品种 珍珠可按成因、生成环境、产地、颜色、形态、大小和母贝类型特征进行分类。 104.1成因分类 根据成因,珍珠可以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大类 1、天然珍珠 就是在自然环境下野生的贝类形成的珍珠。天然珍珠可形成于海水、湖水、河流等适合生 长的各类环境中。这类珍珠十分稀少,价格昂贵。 2、人工养殖珍珠 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在人工培养的珠蚌中,人为的插入珠核或异物,再经过培养,逐渐形
的珍珠超过外套膜的负荷,容易导致大量的珍珠附在壳上,成为附壳珍珠,或脱落。影响珍珠 的质量和产量。 珍珠采收的季节最好是冬季。秋季由于蚌的“生理迟延”作用,珍珠质的分泌仍然很旺盛, 这个时期来收珍珠,会严重影响珍珠产量,同时,秋末冬初季节,水温较低,沉积的珍珠质地 细腻光滑,这是因为珍珠层致密,即形成所谓致密层,致密层的珍珠质为完全纯化了的文石结 晶,不易被氧化变质,因此珍珠的采收应在当年的致密层形成之后进行。 (2)珍珠采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剖蚌取珠,即将育成的珍珠蚌切断前后闭壳肌 后打开双壳,然后用镊子或用手直接取出珍珠。取出珍珠后,蚌体即死亡。另一种方法是活蚌 取珠,即把蚌壳撬开,加塞固定,使壳子张开成一定宽度后,用弯头镊子一颗颗取出,取完后, 把蚌送回池中,修复越冬,明年又可重新制片或插片。 (3)珍珠的洗涤和加工:珍珠采收后要立即进行洗涤处理,否则表面的胶质状碳酸钙和有 机质发生凝结,使珍珠色泽变暗,并随之被氧化,使珍珠变质。处理珍珠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对于质量较好的珍珠,用饱和的食盐溶液浸泡 5-10 分钟,然后捞出,将食盐和珍珠按 2∶1 的 比例一起揉擦,再加入温水,使食盐溶解分离出珍珠,最后用清水将珍珠冲洗干净;另外,亦 可用肥皂水进行洗涤,方法是软毛刷蘸肥皂水轻轻刷洗,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干净软布 擦干。对光泽暗淡的次等珍珠,可用一些药物进行简单处理。 珍珠洗涤以后,成为原珠,为了制成优美的工艺品,还必须对珍珠作优化处理。珍珠的优 化工艺一般包括前处理-漂白(增白、染色)-上光等过程。优化处理后才出售或加工成饰品。 前处理的目的是因为珍珠结构致密,漂白液或染色液很难进入珍珠内层,所以先打孔,经过膨 化,脱水处理,使珍珠结构变得疏松一点,随后再漂白。漂白工艺是珍珠优化工艺中最重要的 一环,它需按照颜色和深浅的不同,配成不同的漂白液和适当的漂白时间。有些珍珠不能完全 被漂白,则需增白处理,一般用荧光增白,它是利用光学中互补色原理来达到增白的效果。对 另一些珍珠,需要染色,一般黑珍珠染色较多,其方法有银盐处理及辐照处理,但容易褪色。 上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处理得好,更能增强漂白和增白的效果。目前多采用小竹片、小石头 及石腊等作抛光材料,在滚动机中抛光,同时加一些抛光水。经抛光后的珍珠必须洗涤干净, 随后进行后期的工艺造型设计。 10.4 分类及品种 珍珠可按成因、生成环境、产地、颜色、形态、大小和母贝类型特征进行分类。 10.4.1 成因分类 根据成因,珍珠可以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大类。 1、天然珍珠 就是在自然环境下野生的贝类形成的珍珠。天然珍珠可形成于海水、湖水、河流等适合生 长的各类环境中。这类珍珠十分稀少,价格昂贵。 2、人工养殖珍珠 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在人工培养的珠蚌中,人为的插入珠核或异物,再经过培养,逐渐形
成的珍珠。在目前的珍珠市场上,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的珍珠。人工养殖珍珠按珠核和异物的 特征又可进一步分为有核养珠、无核养珠、再生珍珠、附壳珍珠几种类型 (1)无核养珠:将取自活珠母蚌的外套膜小切片插入三角帆蚌或其它珠母蚌的结缔组织内 就像天然珠母贝、蚌类中的异物进入一样,以生成与天然珍珠基本相同的无核珍珠。 (2)有核养珠:将制作好的珠植入贝、蚌体内,令其受刺激而分泌珍珠质,将珠核逐层包 裹起来而形成的珍珠。 3)再生珍珠:再生珍珠是指采收珍珠时,在珍珠囊上刺一伤口,轻压出珍珠,再把育珠 蚌入放回水中,待其伤口愈合后,珍珠囊上皮细胞继续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的珍珠 (4)附壳珍珠:它是由一颗插入核养殖的半球形珍珠和珠母贝壳组合而成。珠核一般用滑 石、蜡和塑料制成。 10.4.2按产地分类 这是采于波斯湾的天然珍珠,它是珍珠的著名产地之一,产珠的软体动物主要是 Pinctada ulgaris,珍珠颜色一般为白色,奶油白色,具有带绿色的强珍珠光泽,粒径在10毫米以内。 2、南洋珠 般指在南海一带(包括缅甸、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地)生产的珍珠,产珠的软体动物主 要为 Pictada maxima。珍珠的特点是粒径大,形圆,珠层厚,颜色白,具有强的珍珠光泽,是 珍珠中的名贵产品。 3、日本珠 是日本的海水养珠,产珠的软体动物主要为 Pintada fucata,现在韩国、中国和斯里兰卡也 有生产。珍珠的特点是形圆,色白,常见的大小为2-10毫米。 4、大溪地珠 主要产于赤道附近玻黑尼亚群岛的大溪地,产珠的软体动物为 Pinctada、 margaritifera,珍 珠颜色为天然黑色,带有绿色伴色,光泽极好,有金属光泽的感觉,此品种较为名贵 5、琵琶珠 是日本琵琶湖中产的淡水养珠,产珠的软体动物为 Hyriopsis schlegeli。珍珠的特点为椭圆 形,表面光滑,为淡水养珠的优质产品,可惜现在琵琶湖水已被污染,养殖珍珠已基本停止 6、南珠或合浦珍珠 是我国广西合浦所产的海水珍珠,产珠的软体动物为马贝、大珍珠贝等。因产珠环境好, 珍珠的质量极优,形圆,光泽强,为世界珍珠之冠。在东汉顺帝年间,合浦已有采珠的记载: 在明代弘治年间,是合浦历史上产珠的鼎盛时期,后来因当时统治者大量采集,资源严重破坏, 在嘉靖八年导致历史上“珠迹不见”的恶果。直到解放以后,1965年起培养第一代合浦珠贝。 广西合浦大规模人工养殖从1985年开始,目前我国海水养珠已扩展到广西、广东、海南一带, 产量逐年增加,养殖的环境和技术也不断改善和提高。 7、北珠 是我国历史上的明珠,主要产地在我国北方的牡丹江、黑龙江、鸭绿江、乌苏里江等地 是淡水珍珠。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就有历史记载,珍珠质量比其它淡水湖更优,直到明末以
成的珍珠。在目前的珍珠市场上,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的珍珠。人工养殖珍珠按珠核和异物的 特征又可进一步分为有核养珠、无核养珠、再生珍珠、附壳珍珠几种类型。 (1)无核养珠:将取自活珠母蚌的外套膜小切片插入三角帆蚌或其它珠母蚌的结缔组织内, 就像天然珠母贝、蚌类中的异物进入一样,以生成与天然珍珠基本相同的无核珍珠。 (2)有核养珠:将制作好的珠植入贝、蚌体内,令其受刺激而分泌珍珠质,将珠核逐层包 裹起来而形成的珍珠。 (3)再生珍珠:再生珍珠是指采收珍珠时,在珍珠囊上刺一伤口,轻压出珍珠,再把育珠 蚌入放回水中,待其伤口愈合后,珍珠囊上皮细胞继续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的珍珠。 (4)附壳珍珠:它是由一颗插入核养殖的半球形珍珠和珠母贝壳组合而成。珠核一般用滑 石、蜡和塑料制成。 10.4.2 按产地分类 1、东珠 这是采于波斯湾的天然珍珠,它是珍珠的著名产地之一,产珠的软体动物主要是 Pinctada Vulgaris,珍珠颜色一般为白色,奶油白色,具有带绿色的强珍珠光泽,粒径在 10 毫米以内。 2、南洋珠 一般指在南海一带(包括缅甸、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地)生产的珍珠,产珠的软体动物主 要为 Pictada maxima。珍珠的特点是粒径大,形圆,珠层厚,颜色白,具有强的珍珠光泽,是 珍珠中的名贵产品。 3、日本珠 是日本的海水养珠,产珠的软体动物主要为 Pintada funcata,现在韩国、中国和斯里兰卡也 有生产。珍珠的特点是形圆,色白,常见的大小为 2-10 毫米。 4、大溪地珠 主要产于赤道附近玻黑尼亚群岛的大溪地,产珠的软体动物为 Pinctada、margaritifera,珍 珠颜色为天然黑色,带有绿色伴色,光泽极好,有金属光泽的感觉,此品种较为名贵。 5、琵琶珠 是日本琵琶湖中产的淡水养珠,产珠的软体动物为 Hyriopsis schlegeli。珍珠的特点为椭圆 形,表面光滑,为淡水养珠的优质产品,可惜现在琵琶湖水已被污染,养殖珍珠已基本停止。 6、南珠或合浦珍珠 是我国广西合浦所产的海水珍珠,产珠的软体动物为马贝、大珍珠贝等。因产珠环境好, 珍珠的质量极优,形圆,光泽强,为世界珍珠之冠。在东汉顺帝年间,合浦已有采珠的记载; 在明代弘治年间,是合浦历史上产珠的鼎盛时期,后来因当时统治者大量采集,资源严重破坏, 在嘉靖八年导致历史上“珠迹不见”的恶果。直到解放以后,1965 年起培养第一代合浦珠贝。 广西合浦大规模人工养殖从 1985 年开始,目前我国海水养珠已扩展到广西、广东、海南一带, 产量逐年增加,养殖的环境和技术也不断改善和提高。 7、北珠 是我国历史上的明珠,主要产地在我国北方的牡丹江、黑龙江、鸭绿江、乌苏里江等地, 是淡水珍珠。早在 2000 多年前汉朝,就有历史记载,珍珠质量比其它淡水湖更优,直到明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