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 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 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 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 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 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 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 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 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 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 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硏究院硏制的晶体 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ⅴ线路上,结束了500kⅴ线路保护完 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 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 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 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 要作用,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 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⑦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 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 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硏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
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 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 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 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硏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 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 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 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 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 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裝置的硏究,在微机保护软件、 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 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 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 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 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 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 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硏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 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 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 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硏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 合作硏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 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 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 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
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 冇储器管理功能、冇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冇( Cache)和浮 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 容量故障信息和薮据的长期冇放空间,快速的薮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 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 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 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 机体积大、成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 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冇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 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 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 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 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 工芑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 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 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 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 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 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 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 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 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 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 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
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 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杋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 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 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 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 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 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 原理,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 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 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 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 据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 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眀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 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 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 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 跳开小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 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 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 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 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 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
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 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 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 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 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 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 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 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 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 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 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 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 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 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硏制了以TMS320C2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 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 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 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 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岀故障位置的 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 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 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 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 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 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 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 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 活动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