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基地班使用,共54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实习一学习使用《构造地质学》cA课件 目的要求 了解《构造地质学》CAI课件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说明 CAI是 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般称作 CAI课件或多媒体课件。CAⅠ课件具有直观、美观、立体感强、可以进行动态模拟、容易操作、 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软件进行讲授,也可以 由学员开展自学,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主动性思维、增加学习乐趣的目的,从而起到 较好的教学效果。CAI课件在21世纪的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的 发展趋势。这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目前国内外正在掀起一股CAI研制和开发的热 潮。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CA课件面市。我国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研制开发自己的CA课 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国家教委领导下已经分别成立了全国理科、工科和文科CAI研制协 调小组。部分院校如北大、清华、科大、暨南大学、上海交大等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和 管理机构,同时注入了大量资金开展CAⅠ课件硏制和开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各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地介绍与岩石变 形和构造作用有关的基础知识。课程涉及许多的概念、术语,尤其是构造作用的动态过程较 难仅仅通过书本学习或教师讲解获得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难点。 《构造地质学》CAⅠ课件是西北大学地质系师生自行开发的。该课件系统展示《构造地 质学》课程的有关内容。通过图、文、声、二维和三维动画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轻松、有 趣、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工具。目前该课件处于试用期,某些功能和内容 有待进一步改进。希望同学们在利用该课件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课 件趋于完善 课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1)对课件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顺序或任意浏览 (2)对二维、三维图片及动画进行浏览 (3)各章节内容的概要提示 (4)相关知识的实时提示 (5)索引功能 (6)使用信息记录 作业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否初次接触CAI课件?你对CAI课件有什么看法? 2、你是否已经掌握了CAI课件的使用方法?你认为CAI课件对你的学习会有帮助吗?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基地班使用,共 54 学时,实习课 20 学时) 实习一 学习使用《构造地质学》CAI 课件 一、目的要求 了解《构造地质学》CAI 课件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说明 CAI 是 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般称作 CAI 课件或多媒体课件。CAI 课件具有直观、美观、立体感强、可以进行动态模拟、容易操作、 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利用 CAI 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软件进行讲授,也可以 由学员开展自学,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主动性思维、增加学习乐趣的目的,从而起到 较好的教学效果。CAI 课件在 21 世纪的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的 发展趋势。这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目前国内外正在掀起一股 CAI 研制和开发的热 潮。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 CAI 课件面市。我国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研制开发自己的 CAI 课 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国家教委领导下已经分别成立了全国理科、工科和文科 CAI 研制协 调小组。部分院校如北大、清华、科大、暨南大学、上海交大等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和 管理机构,同时注入了大量资金开展 CAI 课件研制和开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各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地介绍与岩石变 形和构造作用有关的基础知识。课程涉及许多的概念、术语,尤其是构造作用的动态过程较 难仅仅通过书本学习或教师讲解获得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难点。 《构造地质学》CAI 课件是西北大学地质系师生自行开发的。该课件系统展示《构造地 质学》课程的有关内容。通过图、文、声、二维和三维动画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轻松、有 趣、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工具。目前该课件处于试用期,某些功能和内容 有待进一步改进。希望同学们在利用该课件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课 件趋于完善。 课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1)对课件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顺序或任意浏览。 (2)对二维、三维图片及动画进行浏览。 (3)各章节内容的概要提示。 (4)相关知识的实时提示。 (5)索引功能 (6)使用信息记录 三、作业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否初次接触 CAI 课件?你对 CAI 课件有什么看法? 2、你是否已经掌握了 CAI 课件的使用方法?你认为 CAI 课件对你的学习会有帮助吗?
3、你有兴趣参加CAI课件的开发吗?你认为课件开发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你已经具有或 将会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吗?
3、你有兴趣参加 CAI 课件的开发吗?你认为课件开发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你已经具有或 将会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吗?
实习 简单剪切的卡片模拟 目的要求 1、了解在简单剪切条件下不同方向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2、了解在简单剪切条件下应变椭圆主轴的方位及轴比的变化规律 二、说明 (一)操作方法 把(计算机)卡片放入卡片剪切仪内装齐(或取一套厚约11cm的卡片,靠中部1/3处用两 条橡皮筋捆紧代用)。在卡片叠的侧面画一直线OP,使其与卡片边O相垂直。然后在一边画 边长为10cm的等边三角形ABC(图1),使CA平行0X,AB及BC分别与0X成60°和120° 的夹角。再画一直径为10cm的圆。使卡片叠向右作不同量的剪切,使其剪切量依次分别为 10°,20°,30°,45°,60°。每次测量并记录: 1.测量直线OP′与0X夹角的余角,使其分别为10°,20°……60°,这就是卡片叠沿 0X方向所受的角剪应变ψx 2.测量AB、BC、CA三直线变形后的长度A′B′、B′C′、C′A′。 3.测量三直线与0X的夹角a′AB、a′BC、a′CA 4.画出圆变形而成的椭圆的两个互相垂直的长轴和短轴,测量其长度2a和2b 5.测量椭圆长轴与OX的夹角′ A P X A 图1卡片模拟实验图示 6.使卡片叠复原,检查作为应变椭圆主轴的两直径是否仍互相垂直,测量复原后的长轴 与0X的夹角0 (二)原始资料整理
实习二 简单剪切的卡片模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在简单剪切条件下不同方向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2、了解在简单剪切条件下应变椭圆主轴的方位及轴比的变化规律。 二、说明 (一)操作方法 把(计算机)卡片放入卡片剪切仪内装齐(或取一套厚约 11cm 的卡片,靠中部 1/3 处用两 条橡皮筋捆紧代用)。在卡片叠的侧面画一直线 OP,使其与卡片边 OX 相垂直。然后在一边画 一边长为 10cm 的等边三角形 ABC(图 1),使 CA 平行 OX,AB 及 BC 分别与 OX 成 60°和 120° 的夹角。再画一直径为 10cm 的圆。使卡片叠向右作不同量的剪切,使其剪切量依次分别为 10°,20°,30°,45°,60°。每次测量并记录: 1.测量直线 OP′与 OX 夹角的余角,使其分别为 10°,20°……60°,这就是卡片叠沿 OX 方向所受的角剪应变ψyx。 2.测量 AB、BC、CA 三直线变形后的长度 A′B′、B′C′、C′A′。 3.测量三直线与 OX 的夹角α′AB、α′BC、α′CA。 4.画出圆变形而成的椭圆的两个互相垂直的长轴和短轴,测量其长度 2a 和 2b。 5.测量椭圆长轴与 OX 的夹角θ′。 图 1 卡片模拟实验图示 6.使卡片叠复原,检查作为应变椭圆主轴的两直径是否仍互相垂直,测量复原后的长轴 与 OX 的夹角θ。 (二)原始资料整理
1.计算卡片叠的剪应变量γ=tan中x 2.计算线的长度应变,1+e=B'C′/BC,… 3.计算应变椭圆的半轴长,1+e1=2a/2y,1+e2=2b/2y,轴比R=(1+e)/(1+e2) 4.计算应变主轴的旋转角ω=0′-0 5.以Yx为横坐标,以1+e,R,0为纵坐标分别作相关的曲线。 记录格式 A′|+eBl+eB 1+a 平P 三、作业 1.描述三条不同方向直线的方向随卡片叠的剪切应变量增大的变化。CA线的方向及长度 变化说明了什么?AB线和BC线方向变化的总趋势如何?有何地质意义? 2.描述三条线的长度随剪切量增大的变化。讨论1+ec在变化曲线上最小值的意义,这时 B′C′的方位如何?(1+eB)的曲线与X轴交点的含义?各直线长度变化的总趋势如何 3.分析θ′的变化规律。沿曲线外推,分析当Yx→0时0′趋向于多少?当Yx→∝时 0′趋向如何? 4.在不同剪切应变量时,各应变椭圆的主轴是否为同一条直线?分析0的变化规律,当 y→0时,0趋向于多少? 5、分析R的变化趋势?
1.计算卡片叠的剪应变量γyx =tanφyx。 2.计算线的长度应变,1+eBC=B′C′/BC,… 3.计算应变椭圆的半轴长,1+e1=2α/2γ,1+e2=2b/2γ,轴比 R=(1+e1)/(1+e2)。 4.计算应变主轴的旋转角ω=θ′-θ。 5.以γyx 为横坐标,以 1+e,R,θ为纵坐标分别作相关的曲线。 记 录 格 式 φyx γyx A′C′ B′C′ C′A′ 1+eAB 1+eBC 1+eCA 1+αAB 1+αBC 1+αCA φyx γyx 2a 2b θ′ θ ω 1+e1 1+e2 R 三、作业 1.描述三条不同方向直线的方向随卡片叠的剪切应变量增大的变化。CA 线的方向及长度 变化说明了什么? AB 线和 BC 线方向变化的总趋势如何?有何地质意义? 2.描述三条线的长度随剪切量增大的变化。讨论 1+eBC 在变化曲线上最小值的意义,这时 B′C′的方位如何? (1+eBC)的曲线与 X 轴交点的含义?各直线长度变化的总趋势如何? 3.分析θ′的变化规律。沿曲线外推,分析当γyx→0 时θ′趋向于多少?当γyx→∝时, θ′趋向如何? 4.在不同剪切应变量时,各应变椭圆的主轴是否为同一条直线?分析θ的变化规律,当 y→0 时,θ趋向于多少? 5、分析 R 的变化趋势?
实习三极射赤平投影原理 概述 1、目的要求 学习赤平投影原理,了解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2、主要内容 赤平投影的原理 面、线的投影 β图解和π图解 等密度图 面和线的旋转 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3、本章要点 赤平投影的原理(投影方法结合具体作业掌握) 赤平投影应用(节理、褶皱和断层分析) 4、要求掌握的要点和基本概念 面、线的投影方法 不同类型褶皱岩层极点图的特点(如紧闭,宽缓、等斜褶皱等:水平直立、平卧、 倾竖褶皱等) ●等密度图及古应力场分析 说明 极射赤平投影( Stereographic pro jection)简称赤平投影,主要用来表示线、面的方 位,相互间的角距关系及其运动轨迹,把物体三维空间的几何要素(线、面)反映在投影平 面上进行研究处理。它是一种简便、直观的计算方法,又是一种形象、综合的定量图解, 泛应用于地质科学中。运用赤平投影方法,能够解决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应力分析等方面 的许多实际问题,因此,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赤平投影本身不涉及面的大小、线的长短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但配合正投影图解,互相 补充,则有利于解决包括角距关系在内的上述计量问题 1、面和线的赤平投影 1-1投影原理 切通过球心的面和线,延伸后均会与球面相交,并在球面上形成大圆和点。以球的北 极为发射点,与球面上的大圆和点相连,将大圆和点投影到赤道平面上,这种投影称为极射 赤平投影。本教材采用下半球投影,即只投影下半球的大圆弧和点 图2为一球体,AC为垂直轴线,BD是水平的东西轴线,FP是水平的南北轴线,BFDP为 过球心的水平面,即赤平面
实习三 极射赤平投影原理 概述 1、目的要求 学习赤平投影原理,了解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2、主要内容 ⚫ 赤平投影的原理 ⚫ 面、线的投影 ⚫ β图解和π图解 ⚫ 等密度图 ⚫ 面和线的旋转 ⚫ 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3、本章要点 ⚫ 赤平投影的原理(投影方法结合具体作业掌握) ⚫ 赤平投影应用(节理、褶皱和断层分析) 4、要求掌握的要点和基本概念 ⚫ 面、线的投影方法 ⚫ 不同类型褶皱岩层极点图的特点(如紧闭,宽缓、等斜褶皱等;水平直立、平卧、 倾竖褶皱等) ⚫ 等密度图及古应力场分析 二、说明 极射赤平投影(Stereographic projection)简称赤平投影,主要用来表示线、面的方 位,相互间的角距关系及其运动轨迹,把物体三维空间的几何要素(线、面)反映在投影平 面上进行研究处理。它是一种简便、直观的计算方法,又是一种形象、综合的定量图解,广 泛应用于地质科学中。运用赤平投影方法,能够解决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应力分析等方面 的许多实际问题,因此,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赤平投影本身不涉及面的大小、线的长短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但配合正投影图解,互相 补充,则有利于解决包括角距关系在内的上述计量问题。 1、面和线的赤平投影 1-1 投影原理 一切通过球心的面和线,延伸后均会与球面相交,并在球面上形成大圆和点。以球的北 极为发射点,与球面上的大圆和点相连,将大圆和点投影到赤道平面上,这种投影称为极射 赤平投影。本教材采用下半球投影,即只投影下半球的大圆弧和点。 图 2 为一球体,AC 为垂直轴线,BD 是水平的东西轴线,FP 是水平的南北轴线,BFDP 为 过球心的水平面,即赤平面
图2平面的投影 图3直线的投影 平面的投影方法(图2)设一平面走向南北、向东倾斜、倾角40°,若此平面过球心, 则其与下半球面相交为大圆弧PGF,以A点为发射点,PGF弧在赤平面上的投影为PH弧。PHF 弧向东凸出,代表平面向东倾斜、走向南北,DH之长短代表平面的倾角。 直线的投影方法(图3)设一直线向东倾伏、倾伏角40°,此线交下半球面于G点。以 A为发射点,球面上的G点在赤平面上的投影为H。HD的长短代表直线的倾伏角、D的方位角 即直线的倾伏向。同理,一条直线向南西倾伏、倾伏角20°,此线交下半球面于J点,其赤 平投影为K。 为了准确、迅速地作图或量度方向,可采用投影网。常用的有吴尔福网(简称吴氏网, 也称等角距网)(图4A)和旋密特网(等面积网)(图4B),以及据其改换形式而成的极等角 度网(图4C)和极等面积网(赖特网)(图4D)。吴尔福网与施密特网基本特点相同,下面以 吴尔福网为例介绍投影网。 1-2吴尔福投影网(图4A) 1-2-1结构要素 基圆即赤平面与球面的交线,是网的边缘大圆。由正北顺时针为0°-360°,每小 格2°,表示方位角,如走向、倾向、倾伏向等。 两个直径分别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直立平面的投影。自圆心→基圆为90°→0°, 每小格2°,表示倾角、倾伏角。 经线大圆是通过球心的一系列走向南北、向东或向西倾斜的平面的投影,自南北直径 向基圆代表倾角由陡到缓的倾斜平面。 纬线小圆是一系列不通过球心的东西走向的直立平面的投影。它们将南北向直径、经 线大圆和基圆等分,每小格2°。 122操作 将透明纸(或透明胶片等)蒙在吴氏网上,描绘基圆及“+”字中心,固定网心,使透 明纸能旋转。然后在透明纸上标上N、E、S、W。 平面的投影标绘产状SE120°∠30°的平面(图5) 将透明纸上的指北标记N与投影网正北重合,以北为0°,在基圆上顺时针数至120°得 点D,为平面的倾向(图6A)
图 2 平面的投影 图 3 直线的投影 平面的投影方法(图 2)设一平面走向南北、向东倾斜、倾角 40°,若此平面过球心, 则其与下半球面相交为大圆弧 PGF,以A点为发射点,PGF 弧在赤平面上的投影为 PHF 弧。PHF 弧向东凸出,代表平面向东倾斜、走向南北,DH 之长短代表平面的倾角。 直线的投影方法(图 3)设一直线向东倾伏、倾伏角 40°,此线交下半球面于 G 点。以 A 为发射点,球面上的 G 点在赤平面上的投影为 H。HD 的长短代表直线的倾伏角、D 的方位角 即直线的倾伏向。同理,一条直线向南西倾伏、倾伏角 20°,此线交下半球面于 J 点,其赤 平投影为 K。 为了准确、迅速地作图或量度方向,可采用投影网。常用的有吴尔福网(简称吴氏网, 也称等角距网)(图 4A)和旋密特网(等面积网)(图 4B),以及据其改换形式而成的极等角 度网(图 4C)和极等面积网(赖特网)(图 4D)。吴尔福网与施密特网基本特点相同,下面以 吴尔福网为例介绍投影网。 1-2 吴尔福投影网(图 4A) 1-2-1 结构要素 基圆 即赤平面与球面的交线,是网的边缘大圆。由正北顺时针为 0°-360°,每小 格 2°,表示方位角,如走向、倾向、倾伏向等。 两个直径 分别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直立平面的投影。自圆心→基圆为 90°→0°, 每小格 2°,表示倾角、倾伏角。 经线大圆 是通过球心的一系列走向南北、向东或向西倾斜的平面的投影,自南北直径 向基圆代表倾角由陡到缓的倾斜平面。 纬线小圆 是一系列不通过球心的东西走向的直立平面的投影。它们将南北向直径、经 线大圆和基圆等分,每小格 2°。 1-2-2 操作 将透明纸(或透明胶片等)蒙在吴氏网上,描绘基圆及“+”字中心,固定网心,使透 明纸能旋转。然后在透明纸上标上 N、E、S、W。 平面的投影 标绘产状 SE120°∠30°的平面(图 5)。 将透明纸上的指北标记N与投影网正北重合,以北为 0°,在基圆上顺时针数至 120°得 一点 D,为平面的倾向(图 6A)
图4投影网 A-吴尔福网B-施密特网C-极等角度网D-极等面积网(赖特网) 转动透明纸将D点移至东西直径上(转至南北直径也可),自D点向圆心数30°得C点, 标绘C所在的经线大圆弧(图6B中之ACB),AB为平面的走向。 转动透明纸,使指北标记与投影网正北重合,ACB图5产状120°∠30°平面的透视图 大圆弧即为SE120° 平面的投影(图6C) 直线的投影标绘产状为N330°∠40°的直线。 使透明纸上正北标记N与投影网正北重合,以N为0°,在基圆上顺时针数至330°得一点A 为直线的倾伏向(图7A)
图 4 投影网 A-吴尔福网 B-施密特网 C-极等角度网 D-极等面积网(赖特网) 转动透明纸将 D 点移至东西直径上(转至南北直径也可),自 D 点向圆心数 30°得 C 点, 标绘 C 所在的经线大圆弧(图 6B 中之 ACB),AB 为平面的走向。 转动透明纸,使指北标记与投影网正北重合,ACB 图 5 产状 120°∠30°平面的透视图 大圆弧即为 SE120°∠30°平面的投影(图 6C)。 直线的投影 标绘产状为 NW330°∠40°的直线。 使透明纸上正北标记 N 与投影网正北重合,以 N 为 0°,在基圆上顺时针数至 330°得一点 A, 为直线的倾伏向(图 7A)
图6平面的投影步骤 (说明见正文) P-透明纸M吴氏网 把A点转至东西直径上(转至南北直径也可),由A点向圆心数40°得A点(图7B) 把透明纸的指北标记转至与投影网正北重合,A'即为产状NW330°∠40°的直线的投影 (图7C)。 法线的赤平投影是指平面法线的产状标绘。法线的投影是极点,平面的投影是圆弧, 二者互相垂直,夹角相差90°。往往用法线的投影代表与其相对应的平面的投影,这样较为 简单 例求产状为E0°∠40°的平面法线的投影(图8) 图7直线的投影步骤 P-透明纸M吴氏网 标绘出产状90°∠40°的平面投影大圆弧,自该平面倾斜线投影D点在东西向直径上数 )°,显然已越过圆心进入相反倾向,得P点,该点即为产状90°∠40°平面的法线投影 极点。 也可自圆心向反倾向数40°,即得法线投影。 已知真倾角求视倾角某岩层产状为NW330°∠40°,求在NW335°方向剖面上该岩层 的视倾角(图9)
图 6 平面的投影步骤 (说明见正文) P-透明纸 M-吴氏网 把 A 点转至东西直径上(转至南北直径也可),由 A 点向圆心数 40°得 A´点(图 7B)。 把透明纸的指北标记转至与投影网正北重合,A´即为产状 NW330°∠40°的直线的投影 (图 7C)。 法线的赤平投影 是指平面法线的产状标绘。法线的投影是极点,平面的投影是圆弧, 二者互相垂直,夹角相差 90°。往往用法线的投影代表与其相对应的平面的投影,这样较为 简单。 例 求产状为 E90°∠40°的平面法线的投影(图 8) 图 7 直线的投影步骤 P-透明纸 M-吴氏网 标绘出产状 90°∠40°的平面投影大圆弧,自该平面倾斜线投影 D´点在东西向直径上数 90°,显然已越过圆心进入相反倾向,得 P´ 点,该点即为产状 90°∠40°平面的法线投影 -极点。 也可自圆心向反倾向数 40°,即得法线投影。 已知真倾角求视倾角 某岩层产状为 NW330°∠40°,求在 NW335°方向剖面上该岩层 的视倾角(图 9)
图8法线的投影 A-透视图B-赤平图 据岩层面产状作其投影弧EHF 在基圆上数至N335°得D 作D’点与圆心0的连线,交EHF于H点。H为岩层面与NW335°方向剖面的交线 在下半球的投影。 D′H间的角距即为NW335°方向上的视倾角 求两平面交线的产状(图10) 据已知的两平面产状,在吴氏网上分别求出其投影大圆弧EHF和JH。两大圆弧的交点 H即为两平面交线与下半球面交点的投影 N 图9已知真倾角,求视倾角 图10求两平面交线的产状 作H与圆心0的连线,交基圆于G点,G点的方位角即两平面交线的倾伏向,(间的角 距为交线的倾伏角。 求两相交直线所决定的平面的产状 已知两相交直线的产状分别为SE120°∠36°和S180°∠20°,求其所决定的平面的产 状(图11)
图 8 法线的投影 A-透视图 B-赤平图 据岩层面产状作其投影弧 EHF。 在基圆上数至 NW335°得 D´ 点。 作 D´ 点与圆心 O 的连线,交 EHF 于 H´ 点。H´ 为岩层面与 NW335°方向剖面的交线 在下半球的投影。 D´ H´ 间的角距即为 NW335°方向上的视倾角。 求两平面交线的产状(图 10) 据已知的两平面产状,在吴氏网上分别求出其投影大圆弧 EHF 和 JHK。两大圆弧的交点 H即为两平面交线与下半球面交点的投影。 图 9 已知真倾角,求视倾角 图 10 求两平面交线的产状 作H与圆心 O 的连线,交基圆于 G 点,G 点的方位角即两平面交线的倾伏向,GH 间的角 距为交线的倾伏角。 求两相交直线所决定的平面的产状 已知两相交直线的产状分别为 SE120°∠36°和 S180°∠20°,求其所决定的平面的产 状(图 11)
图11两相交直线所决定的平面的投影 A-透视图B-投影图 据已知产状作出两直线的投影点D'、F。 转动透明纸使D、F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大圆弧上,AFDB大圆弧即为两相交直线所共平 面的投影 求平面上直线的投影已知一平面产状S180°∠37°,该平面上一直线侧伏向E,侧伏 角44°,求直线的倾伏向、倾伏角(图12)。 依平面产状作出其投影大圆弧,并标出其朝东的走向A 将大圆弧转至SN方向,自A点数经线大圆与纬线小圆 的交点,读出侧伏角44°(0),标出该点C”,C″为直线 AE在平面上的投影 C"C间的角距γ即为直线的倾伏角,C的方位角则为直 线的倾伏角 1-3小结 一切面状构造、如岩层面、断层面、劈理、流面、褶图 12平面上直线的投影 皱轴面等的投影方法,都可采用空间平面的投影方法。一切线 状构造、如二平面的交线、走向线、倾斜线、擦痕、流线、褶皱的枢纽、轴迹等的投影方法, 都与直线的投影相同。这些面状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都可以借助于前述赤平投影的方法求 得。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以下构造问题 已知岩层产状,求某一方向剖面上的岩层视倾角 已知岩层在两剖面方向上的视倾角,求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求断层面与岩层面交迹线的产状
图 11 两相交直线所决定的平面的投影 A-透视图 B-投影图 据已知产状作出两直线的投影点 D´、F´。 转动透明纸使 D´、F´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大圆弧上,AF´D´B 大圆弧即为两相交直线所共平 面的投影。 求平面上直线的投影 已知一平面产状 S180°∠37°,该平面上一直线侧伏向 E,侧伏 角 44°,求直线的倾伏向、倾伏角(图 12)。 依平面产状作出其投影大圆弧,并标出其朝东的走向 A。 将大圆弧转至 SN 方向,自 A 点数经线大圆与纬线小圆 的交点,读出侧伏角 44°(θ),标出该点 C″,C″为直线 在平面上的投影。 C″C′间的角距γ即为直线的倾伏角,C′的方位角则为直 线的倾伏角。 1-3 小结 一切面状构造、如岩层面、断层面、劈理、流面、褶图 12 平面上直线的投影 皱轴面等的投影方法,都可采用空间平面的投影方法。一切线 状构造、如二平面的交线、走向线、倾斜线、擦痕、流线、褶皱的枢纽、轴迹等的投影方法, 都与直线的投影相同。这些面状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都可以借助于前述赤平投影的方法求 得。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以下构造问题。 已知岩层产状,求某一方向剖面上的岩层视倾角; 已知岩层在两剖面方向上的视倾角,求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求断层面与岩层面交迹线的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