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82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821目的及任务 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 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 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 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 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 822要求 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 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 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823内容及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 (1)主图(125万或1:5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剖面图 (3)辅助图件 (4)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基本原则是,立足 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 地质条件。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张图上。若下伏有主要含 水岩组则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 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内容 (1)含水岩组的分布。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 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 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则应以 并(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则在图例中标明。 (3)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 含水层结构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8.2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8.2.1 目的及任务 1:5 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 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 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 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 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 料。 8.2.2 要求 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 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 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8.2.3 内容及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 (1) 主图(1:2.5 万或 1:5 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 剖面图。 (3) 辅助图件。 (4) 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基本原则是,立足 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 地质条件。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张图上。若下伏有主要含 水岩组则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 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内容 (1) 含水岩组的分布。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 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 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 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则应以 井(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则在图例中标明。 (3) 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 含水层结构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
(4)地下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的表示。地下水矿化度分级、热矿水、肥水和超标的有害 微量元素的分布。 (5)典型的自流水盆地。自流水盆地的界线以及自溢区均以特殊形式表示。 (6)地层(或岩体)代号及其界线。地层划分主要依据含水岩组需要适当简化合并,或 进一步细分至段。 (⑦)地质构造表示。与地下水有关的深大断裂带、断陷盆地、深大断陷带等。 8)地表水系。注意水文地质要素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地下水的补给、排 泄以及区域地下水径流与地表水系的关系。 (9)代表性的控制水点。如著名的泉、有代表性的井(孔) 824表示方法 8241单层结构含水岩组表示 ()采用底色法,按照不同的色序表示不同含水岩组类型及其分布,在同一岩组类型中 以颜色的深浅或色调线条的不同方向表示该岩组的富水性的强弱。下伏含水岩组的顶板埋深 可用等值线表示 (2)用花纹符号表示咸水、微咸水和超过规定标准的有害微量元素,大面积咸水可用灰 色图例表示。 (3)用与含水层时代相同的色序等值线表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 (4)用地质图例规定的地层符号和界线圈闭岩层分布范围。 (5)图面上控制水点(井、泉、孔),应表示出孔深、含水岩组涌水量、水质、水位等有 关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82.42多层结构含水岩组的表示方法 松散岩类孔隙水多层结构含水岩组,一般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或浅层水与深层水上、下两 层的双层结构或上、中、下三层结构。岩溶水多层结构含水岩组有被第四系含水层覆盖的覆 盖型岩溶水,隐伏于其它地层的埋藏型岩溶水。因此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与隐伏碳酸盐 岩类岩溶水,或者碎屑岩类裂隙水与隐伏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组成的双层或三层结构形式 表示方法 (1)双层结构的表示方法是采用宽、窄条相间,宽条代表上部潜水,窄条代表下部承 压水,富水性用不同色调表示。如果是三层含水组则可采取等值线(注明富水性等级)或编制 镶图以及其他方法加以表示,并仍以色调区别富水性等级。以宽窄条表示下部含水组的顶板 埋藏深度,用不同色调反映富水性大小,宽窄条相间反映上下层结构。 (2)把双层结构含水组的上部含水组视为一个空间,在图的同一个层面上表示;而把 双层结构的下部含水组视为另一个空间,作为另一个层面表示。第一个层面采用底色法以不 同的色块图例表示不同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强弱:第二层面的松散岩类下部含水组或覆盖在 其它地层下的隐伏岩溶水,则根据它们的富水性级别和含水组顶板埋深,分别设计不同方向 的晕线图例,用区域法表示。二者是叠置关系,而不是组合关系,它们之间的图例都是独立 存在的,从而在平面图上反映两个层次。对于隔水层,可用棕色方格表示
(4)地下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的表示。地下水矿化度分级、热矿水、肥水和超标的有害 微量元素的分布。 (5) 典型的自流水盆地。自流水盆地的界线以及自溢区均以特殊形式表示。 (6) 地层(或岩体)代号及其界线。地层划分主要依据含水岩组需要适当简化合并,或 进一步细分至段。 (7) 地质构造表示。与地下水有关的深大断裂带、断陷盆地、深大断陷带等。 (8) 地表水系。注意水文地质要素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地下水的补给、排 泄以及区域地下水径流与地表水系的关系。 (9) 代表性的控制水点。如著名的泉、有代表性的井(孔)。 8.2.4 表示方法 8.2.4.1 单层结构含水岩组表示 (l) 采用底色法,按照不同的色序表示不同含水岩组类型及其分布,在同一岩组类型中 以颜色的深浅或色调线条的不同方向表示该岩组的富水性的强弱。下伏含水岩组的顶板埋深 可用等值线表示。 (2) 用花纹符号表示咸水、微咸水和超过规定标准的有害微量元素,大面积咸水可用灰 色图例表示。 (3) 用与含水层时代相同的色序等值线表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 (4) 用地质图例规定的地层符号和界线圈闭岩层分布范围。 (5) 图面上控制水点(井、泉、孔),应表示出孔深、含水岩组涌水量、水质、水位等有 关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8.2.4.2 多层结构含水岩组的表示方法 松散岩类孔隙水多层结构含水岩组,一般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或浅层水与深层水上、下两 层的双层结构或上、中、下三层结构。岩溶水多层结构含水岩组有被第四系含水层覆盖的覆 盖型岩溶水,隐伏于其它地层的埋藏型岩溶水。因此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与隐伏碳酸盐 岩类岩溶水,或者碎屑岩类裂隙水与隐伏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组成的双层或三层结构形式。 表示方法: (1)双层结构的表示方法是采用宽、窄条相间,宽条代表上部潜水,窄条代表下部承 压水,富水性用不同色调表示。如果是三层含水组则可采取等值线(注明富水性等级)或编制 镶图以及其他方法加以表示,并仍以色调区别富水性等级。以宽窄条表示下部含水组的顶板 埋藏深度,用不同色调反映富水性大小,宽窄条相间反映上下层结构。 (2)把双层结构含水组的上部含水组视为一个空间,在图的同一个层面上表示;而把 双层结构的下部含水组视为另一个空间,作为另一个层面表示。第一个层面采用底色法以不 同的色块图例表示不同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强弱;第二层面的松散岩类下部含水组或覆盖在 其它地层下的隐伏岩溶水,则根据它们的富水性级别和含水组顶板埋深,分别设计不同方向 的晕线图例,用区域法表示。二者是叠置关系,而不是组合关系,它们之间的图例都是独立 存在的,从而在平面图上反映两个层次。对于隔水层,可用棕色方格表示
825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8.2.5.1松散孔隙水 (1)浅层淡水或潜水一—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绿色 单井涌水量>500m3d 浅绿 单井涌水量100~5000m3 黄绿 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 黄色 单井涌水量200m 单井涌水量>5000m3/d [单并涌水量1005000 单井涌水量1000m3/d 中蓝 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 深蓝 单井涌水量5000md Z[旧 m单 单井涌水量1000~5000md 单井涌水量<1000md 8.253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 (1)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0m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
8.2.5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8.2.5.1 松散孔隙水 (1) 浅层淡水或潜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5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 000~5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00~1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200 m 单井涌水量>5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 000~5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1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00~1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5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 000~5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1 000 m3 /d 8.2.5.3 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 (1) 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 50 m 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 示)。 绿色 浅绿 黄绿 黄色 蓝色 中蓝 深蓝
红色 单井涌水量>1000m3d 中红 单并通木量100 深红 单井涌水量1000md ED亚 单井涌水量100~1000md D叫m 单井涌水量<100m3d 8.254多年冻土孔隙裂隙潜水 (1)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灰 单井涌水量≥100m3d 单井涌水量<100m3d (2)冻结层上水一一承压顶板埋深采用灰色线条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m E单井涌水量2100m0 Z单井涌水量100m0 8.255含水岩组的构造表示 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 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 水带:背、向斜储水构造,采用蓝色轴表示;充水断裂带,可在断层充水一侧加蓝点,两侧 充水则两侧加蓝点 8.256地下水矿化度及地下水位 地下水矿化度及地下水位埋深的表示均可采用两种不同色序或不同粗细(或实线或点 线)线条表示。若复杂可做辅助。 8.25.7控制性水点 控制性水点(孔、井、泉),一律按规定的符号用蓝色表示,矿泉水采用桃红色,钻孔 及各种集水建筑物用红色表示。图面上一般应有控制水点5-10个dm2,包括钻孔14个
单井涌水量 >1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00~1 0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00 m 单井涌水量 >10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00~1000 m3 /d 单井涌水量<100 m3 /d 8.2.5.4 多年冻土孔隙裂隙潜水 (1) 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单井涌水量 ≥1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00 m3 /d (2) 冻结层上水——承压顶板埋深采用灰色线条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50 m 50~100 m 单井涌水量 ≥100 m3 /d 单井涌水量 <100 m3 /d 8.2.5.5 含水岩组的构造表示 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 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 水带;背、向斜储水构造,采用蓝色轴表示;充水断裂带,可在断层充水一侧加蓝点,两侧 充水则两侧加蓝点。 8.2.5.6 地下水矿化度及地下水位 地下水矿化度及地下水位埋深的表示均可采用两种不同色序或不同粗细(或实线或点 线)线条表示。若复杂可做辅助。 8.2.5.7 控制性水点 控制性水点(孔、井、泉),一律按规定的符号用蓝色表示,矿泉水采用桃红色,钻孔 及各种集水建筑物用红色表示。图面上一般应有控制水点 5~l0 个/dm2,包括钻孔 l~4 个。 红色 中红 深红 灰 浅
所谓含水岩组是指含水特征相同或相近的岩层,归为同一含水岩组,多属于含水岩层的 集合体,反映了地下水赋存的空间条件 8.258富水性等级划分 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等级的划分,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埋藏条件与补给来源等 综 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划分(表8-2)
所谓含水岩组是指含水特征相同或相近的岩层,归为同一含水岩组,多属于含水岩层的 集合体,反映了地下水赋存的空间条件。 8.2.5.8 富水性等级划分 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等级的划分,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埋藏条件与补给来源等 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划分(表 8-2)
表8-2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等级划分表 单井涌水量 单位涌水量 地下水补给模数 地区 富水性等级 几Lsm1 /L-IsI km.2 山前地区 极丰富 5000 平原地区 富等弱富等弱弱富 100~1000 >3000 0.5~1 滨海地区 5~10 100~200 0.5~1 对碎屑岩孔隙裂隙水根据组成的岩性、构造条件及补给条件,结合勘探资料,按单井涌 水量划分富水等级 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应根据岩性、构造、地貌及补给条件与水动力条件,结合勘探 资料,按泉及暗河流量或地下水径流模数等综合因素,划分富水等级。 对基岩裂隙水,应根据岩性、构造、地貌等综合因素,结合泉流量统计与地下水径流模 数划分富水地段(表8-3)。 表8-3基岩裂隙水富水性等级划分表 富水性 单井涌水量 泉水流量 地下水补给模数 等级 s.km. 碎屑岩裂隙孔隙水 中等 300~500 10~50 微弱 5~10 碳酸岩盐类裂隙溶洞水 >1000 1000~3000 500~1000 微弱 100~1000 1~7 基岩裂隙水 700 >100 中等 300~700 微弱 100~300 10~50 8.259富水性的圈定 按构造、岩性、地貌等主要因素来圈定 8.2.5.10剖面图 选取以能充分反映本地区各类含水岩组及水文地质结构的两个(纵横)剖面,并尽可能沿 地貌变化最大的方向,并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剖面图中的各含水层、组,均 按平面图设计的富水性色相上色。含水层中的隔水层及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不上色,属第四
表 8-2 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等级划分表 地区 富水性等级 单井涌水量 /m 3. d -1 单位涌水量 /L. s -1.m -1 地下水补给模数 /L-1 s -1 km-2 山前地区 极丰富 >5 000 >5 >20 丰富 1 000~5 000 1~5 7~20 中等 100~1 000 0.5~1 3~7 微弱 3000 >3 >15 中等 1 000~3 000 1~3 10~15 微弱 100~1 000 0.5~1 5~10 弱 500 >2 >10 中等 200~500 1~2 5~10 微弱 100~200 0.5~1 3~5 弱 500 >50 >5 中等 300~500 10~50 3~5 微弱 100~300 5~10 1~3 弱 3 000 >1 000 >15 中等 1 000~3 000 500~1 000 7~15 微弱 100~1 000 100~500 1~7 弱 700 >100 >7 中等 300~700 50~100 3~7 微弱 100~300 10~50 1~3 弱 <100 <10 <1 8.2.5.9 富水性的圈定 按构造、岩性、地貌等主要因素来圈定。 8.2.5.10 剖面图 选取以能充分反映本地区各类含水岩组及水文地质结构的两个(纵横)剖面,并尽可能沿 地貌变化最大的方向,并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剖面图中的各含水层、组,均 按平面图设计的富水性色相上色。含水层中的隔水层及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不上色,属第四
系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应按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上色,即不考虑单层含水层的富水性。同一 含水层、组,因厚度或岩性发生变化,导致富水性有差异时,应根据水文地质结构,示意性 地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划分出两者的界线,对基岩层间水,应考虑受深度的限制,即一定深 度以下不再上色。对基岩裂隙水,一般大致按风化裂隙带的深度为界着色。 水文地质剖面图的地形线,应适当示意性地反映地貌特征,如阶地、古夷平面、峰林、 峰丛等。剖面内还必须反映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内容:水位、承压水头、控制钻孔及其涌水 量、充水断面或储水构造、淡水及咸水、影响水质的含盐地层等,并示意性地表示溶洞、落 水洞、暗河等。 比例尺水平方向和平面图要一致,垂直方向,可以适当放大
系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应按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上色,即不考虑单层含水层的富水性。同一 含水层、组,因厚度或岩性发生变化,导致富水性有差异时,应根据水文地质结构,示意性 地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划分出两者的界线,对基岩层间水,应考虑受深度的限制,即一定深 度以下不再上色。对基岩裂隙水,一般大致按风化裂隙带的深度为界着色。 水文地质剖面图的地形线,应适当示意性地反映地貌特征,如阶地、古夷平面、峰林、 峰丛等。剖面内还必须反映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内容:水位、承压水头、控制钻孔及其涌水 量、充水断面或储水构造、淡水及咸水、影响水质的含盐地层等,并示意性地表示溶洞、落 水洞、暗河等。 比例尺水平方向和平面图要一致,垂直方向,可以适当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