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莆田学院:《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1,文件大小:480.5KB,团购合买
3.1LAn的特点P102 3.2LAN的体系结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三章计算机局域网 第1页共31页 第三章计算机局域网 【计划课时】16课时(要求预习教材第二、三章,) 【实物教具】网卡、BNC接头、T形头、双绞线、同轴电缆、50Ω终端电阻、中继器、HUB 3.1LAN的特点P102 ·跨越一个物理上有限的距离(一般在10km以内) 为一个单位或组织拥有 共享传输信道 传输速率高(1~100Mbps) 误码率低(1076~10间) 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 各站平等,可进行广播(一站发,其他所有站收)或组播(一站发,多站收) 与广域网相比,广域网主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信道和通信设备,局域网主要问题是多 多目的数据链路管理 【链路】(link)中间没有任何交换结点的点到点间的物理线路段 从通信角度看,由于存在各种干扰,物理链路不可能绝对可靠。要传输数据,还须具 有控制数据传输的规程(协议 【数据链路】( data link)=物理链路+实现可靠传输控制协议所需的硬件和软件 一条物理链路可以复用多条数据链路 3.2LAN的体系结构 331OSI参考模型与LAN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遵循但并不完全符合0SI参考模型。由于局域网只是一个通信网,所以 只有0SI参考模型的低3层,而且网络层并非必要(共享传输介质时,由于任意两节点间只有 条链路,无需进行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物理层 【作用】在一条物理传输媒体上,实现数据链路实体之间透明地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 1.OSI的物理层P37 主要解决接口设备的四个特性:P38 机械特性一一连接器形状、引脚数等 电气特性一一信号的电气参数等(如电压量值) 功能特性一一接口引脚的分配等(某一引脚处出现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的意义)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1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计划课时】16 课时(要求预习教材第二、三章,) 【实物教具】网卡、BNC 接头、T 形头、双绞线、同轴电缆、50Ω终端电阻、中继器、HUB 3.1 LAN 的特点 P102 ·跨越一个物理上有限的距离(一般在 10km 以内) ·为一个单位或组织拥有 ·共享传输信道 ·传输速率高(1~100Mbps) ·误码率低(10-8~10-11 间) ·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 各站平等,可进行广播(一站发,其他所有站收)或组播(一站发,多站收) 与广域网相比,广域网主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信道和通信设备,局域网主要问题是多源、 多目的数据链路管理。 【链路】(link)中间没有任何交换结点的点到点间的物理线路段。 从通信角度看,由于存在各种干扰,物理链路不可能绝对可靠。要传输数据,还须具 有控制数据传输的规程(协议)。 【数据链路】(data link) =物理链路+实现可靠传输控制协议所需的硬件和软件 一条物理链路可以复用多条数据链路 3.2 LAN 的体系结构 3.3.1 OSI 参考模型与 LAN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遵循但并不完全符合 OSI 参考模型。由于局域网只是一个通信网,所以 只有 OSI 参考模型的低 3 层,而且网络层并非必要(共享传输介质时,由于任意两节点间只有 一条链路,无需进行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一、物理层 【作用】在一条物理传输媒体上,实现数据链路实体之间透明地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 1.OSI 的物理层 P37 主要解决接口设备的四个特性: P38 机械特性——连接器形状、引脚数等 电气特性——信号的电气参数等(如电压量值) 功能特性——接口引脚的分配等(某一引脚处出现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的意义)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三章计算机局域网 第2页共31页 规程特性—一传输数据顺序、通信方式(双工/半双工)等 2.LAN的物理层 LAN采用多种传输媒体,所以物理层要求更复杂,一般分为两个子层( sublayer),一个与传 输媒体有关,一个与传输媒体无关 如以太网物理层分为以下两层: ·PLS(物理信令, physical signaling)子层(负责比特流的曼彻斯特编码、解码、载波监 听)数据编码改变了计算机使用的0、1简单数字信号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物理介质的特 性,有助于位与帧的同步 PMA(物理媒体连接件, 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子层(负责冲突检测、超长控制、 发送和接收串行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P44 【作用】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链路控制规程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1.OSI的数据链路层(功能较简单)P73 主要功能 链路管理——通过交换信息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 帧同步一一发方打包成帧,收方能正确识别帧的起止 流量控制一一发方速率控制 差错控制一一检错重发(重传8~16次仍失败,将作为不可恢复的故障报告上层用户) 信息分离一一区分同一信道或同一帧中数据和和控制信息 透明传输一一使收方不致于将与控制信息相同的数据当成控制信息接收 寻址一一多点连接时,帧能正确送达,且收方知道发方站址。 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两类。后者传输效率高,广泛 用于计算机网络。 面向字符——在字符(8个二进制位一组)基础上生成报文和接收报文 该规程规定了若干控制字符,以识别报文的开始和结束,如用字符STX(ASCI值2)指示 报文开始,用字符EⅨX(ACS值3)指示报文结束,二者之间为报文正文(8个二进制位 一组 00000010 字符1 字符2 字符3001 STX) (ETX 面向比特——在二进制位基础上生成报文和接收报文(传输效率高,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 该规程中报文称为“帧”。每帧均以二进制位组(o11开始和结束。该帧标志间是正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2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规程特性——传输数据顺序、通信方式(双工/半双工)等 2.LAN 的物理层 LAN 采用多种传输媒体,所以物理层要求更复杂,一般分为两个子层(sublayer),一个与传 输媒体有关,一个与传输媒体无关。 如以太网物理层分为以下两层: ·PLS(物理信令,physical signaling)子层(负责比特流的曼彻斯特编码、解码、载波监 听)数据编码改变了计算机使用的 0、1 简单数字信号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物理介质的特 性,有助于位与帧的同步。 ·PMA(物理媒体连接件,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子层(负责冲突检测、超长控制、 发送和接收串行比特流) 二、数据链路层 P44 【作用】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链路控制规程)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1.OSI 的数据链路层 (功能较简单) P73 主要功能: 链路管理——通过交换信息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 帧 同 步——发方打包成帧,收方能正确识别帧的起止 流量控制——发方速率控制 差错控制——检错重发(重传 8~16 次仍失败,将作为不可恢复的故障报告上层用户) 信息分离——区分同一信道或同一帧中数据和和控制信息 透明传输——使收方不致于将与控制信息相同的数据当成控制信息接收 寻 址——多点连接时,帧能正确送达,且收方知道发方站址。 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两类。后者传输效率高,广泛 用于计算机网络。 ·面向字符——在字符(8 个二进制位一组)基础上生成报文和接收报文 该规程规定了若干控制字符,以识别报文的开始和结束,如用字符 STX(ASCII 值 2)指示 报文开始,用字符 ETX(ACSII 值 3)指示报文结束,二者之间为报文正文(8 个二进制位 一组)。 00000010 (STX) 字符 1 字符 2 字符 3 00000011 (ETX) ·面向比特——在二进制位基础上生成报文和接收报文(传输效率高,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 该规程中报文称为“帧”。每帧均以二进制位组(01111110)开始和结束。该帧标志间是正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三章计算机局域网 第3页共31页 文(任意长二进制位,不必是8的倍数 11110(帧标志 0010100010… 0l111(帧标志) 0sSⅠ根据IBM公司协议扩充而成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即为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其帧格式见P54图2.20 0111地址字段控制字段 信息字段 帧校验字段|01110 F(标志) (要传送的数据,任意长度) F(标志) FCS-Frame Check Sequence 附加各字段的目的是解决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寻址、差错控制、信息分离、透 明传输和寻址等问题 P54 帧同步——一由标志(flag)字段(8位)标识帧的起止 透明传输——0比特填充技术(发送前先扫描整个帧,若标志字段间连续5个1,则在其后 插 接收时同样扫描整个帧,若标志字段间连续5个1,则将其后的- 个0删去)。 寻址—一由地址字段(8位,可扩展到16位)标识(全1为广播地址,全0为无效地 址) 差错控制—一由FCS(16位)字段控制 流量控制等——由控制字段(8位)确定的帧类型控制和滑动窗口控制方法控制。 信息帧(Ⅰ帧):要传送的数据和捎带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信号 监视帧(S帧):均为次站对主站的响应帧,不带信息字段 P56表12 RR( receive ready)帧:接收准备好,希望主站继续发送 RNR( receive not ready)帧:次站正忙(缓冲区满等),希望主站停止发送 EJ( reject)帧:要求重发N(R)顺序号起各帧(被拒收) SERJ( selective reject)帧:要求重发顺序号为N(R)的那一帧 无编号帧(U帧):用于链路管理(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释放、恢复的命令和响应) 控制字段 信息帧(数据传送) RR帧 监控帧 1010 RNR帧 10|01 (次站对主站的响应帧) RE丿帧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3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文(任意长二进制位,不必是 8 的倍数)。 01111110(帧标志) 0010100010…… 01111110(帧标志) OSI 根据 IBM 公司协议扩充而成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即为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其帧格式见 P54 图 2.20 01111110 F(标志) 地址字段 A 控制字段 C 信息字段 (要传送的数据,任意长 度) 帧校验字段 FCS 01111110 F(标志) FCS—Frame Check Sequence 附加各字段的目的是解决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寻址、差错控制、信息分离、透 明传输和寻址等问题: P54 帧 同 步——由标志(flag)字段(8 位)标识帧的起止 透明传输——0 比特填充技术(发送前先扫描整个帧,若标志字段间连续 5 个 1,则在其后 插一个 0,接收时同样扫描整个帧,若标志字段间连续 5 个 1,则将其后的一 个 0 删去)。 寻 址——由地址字段(8 位,可扩展到 16 位)标识(全 1 为广播地址,全 0 为无效地 址) 差错控制——由 FCS(16 位)字段控制 流量控制等——由控制字段(8 位)确定的帧类型控制和滑动窗口控制方法控制。 信息帧(I 帧):要传送的数据和捎带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信号 监视帧(S 帧):均为次站对主站的响应帧,不带信息字段 P56 表 1.2 RR(receive ready)帧:接收准备好,希望主站继续发送 RNR(receive not ready)帧:次站正忙(缓冲区满等),希望主站停止发送 REJ(reject)帧: 要求重发 N(R)顺序号起各帧(被拒收) SERJ(selective reject)帧:要求重发顺序号为 N(R)的那一帧 无编号帧(U 帧):用于链路管理(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释放、恢复的命令和响应) 控制字段 0 信息帧(数据传送) 10 00 RR 帧 监控帧 (次站对主站的响应帧) 10 10 RNR 帧 10 01 REJ 帧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三章计算机局域网 第4页共31页 SER帧 无编号帧(链路管理) 2.LAN的数据链路层P105 由于采用多站共享传输介质方式,必须解决信道如何分配以解决信道争用问题,必须有媒 体访问控制功能。此外,由于LAN采用的拓扑结构与传输媒体的多样性,必须提供多种媒体访 问控制方法。所以其数据链路层要求也更为复杂,同样分为两个子层:一个与传输媒体有关 一个与传输媒体无关 MAC(媒体访问控制,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负责执行在物理层基础上进行无差错通信,有管理多个源链路和多个目的链路的功能 (对不同的局域网,其MAC子层是不相同的,所以将在后面介绍)。主要功能: ①管理链路上的通信(实现和维护MAC协议 ②发送时将数据组装成带有地址和差错校验字段的MAC帧 ③接收时拆卸帧,并执行地址识别和差错校测 LLC(逻辑链路控制,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LLC子层主要功能则是 ①建立和终止链路(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通过SAP向高层提供逻辑接口) 会议代表 上学学生旅游人员 (↑) (↑↓)SAP(访问服务点,进出门处) LLC(出发地/目的地清点人数) MAC(组成团体或接收团体) PHYSICS(编号排队上/下交通工具) 交通线路(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 ②控制帧流量(具有帧的接收、发送控制功能) ③确认帧(具有帧差错控制功能)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4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10 11 SERJ 帧 11 无编号帧(链路管理) 2.LAN 的数据链路层 P105 由于采用多站共享传输介质方式,必须解决信道如何分配以解决信道争用问题,必须有媒 体访问控制功能。此外,由于 LAN 采用的拓扑结构与传输媒体的多样性,必须提供多种媒体访 问控制方法。所以其数据链路层要求也更为复杂,同样分为两个子层:一个与传输媒体有关, 一个与传输媒体无关。 ·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负责执行在物理层基础上进行无差错通信,有管理多个源链路和多个目的链路的功能 (对不同的局域网,其 MAC 子层是不相同的,所以将在后面介绍)。主要功能: ①管理链路上的通信(实现和维护 MAC 协议) ②发送时将数据组装成带有地址和差错校验字段的 MAC 帧 ③接收时拆卸帧,并执行地址识别和差错校测 ·LLC(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LLC 子层 主要功能则是: ①建立和终止链路(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通过 SAP 向高层提供逻辑接口) 会议代表 上学学生 旅游人员 (↑↓ ) (↑↓) (↑↓ )SAP(访问服务点,进出门处) LLC(出发地/目的地清点人数) MAC(组成团体或接收团体) PHYSICS(编号排队上/下交通工具) 交通线路(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 ②控制帧流量(具有帧的接收、发送控制功能) ③确认帧(具有帧差错控制功能)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章计算机局域网 第5页共31页 ④帧排序(给LC帧加上序号) LLC层提供的4种不同类型的服务:P108-110 操作类型1(LLC1):不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数据报服务) 局域网中最为广泛使用,尤其适合点-点通信、广播通信和组播通信(以太网即用之) 此时,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由高层协议提供。 ·操作类型2(LLC2):面向连接服务(虚电路) 特别适合在一定时间内向同一目的地连续发送许多或传送很长的数据文件。 操作类型3(LLC3):带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可靠的数据报) 不建连接先发出信息,收方发确认信息。(只用于令牌总线) 操作类型4(LLC4):高速传送服务(只用于城域网) 332IEEE802标准系列 E802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套标准:802.1标准对这一组标准作一介绍并定义了接 口原语,802.2标准描述了数据链路层的上部,它使用了LC(逻辑链路控制)协议。803.3 802.4和802.5分别了描述了3个局域网标准,即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标准。IEEE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标准与媒体访问控制(MAC)标准一起执行数据链路层功能 IEEE802.2标准总的说来是基于HDLC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但又不是HLC的帧结构,HDLC 关于位填充、结束标志等不适用于局域网,因此被LLC删除 3.3LAN的基本组成 以W/S系统总线型以太网为例:(参见教材P116图3.11) 打印机等工作站(W) 工作站 网间连接器 端接器 电缆 服务器(FS) 工作站(W) 331硬件组成 ①文件服务器( File server)—专用服务器/高档微机 ②工作站( Workstation)或客户机( Client)—通常是微机(有盘/无盘)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5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④帧排序(给 LLC 帧加上序号) LLC 层提供的 4 种不同类型的服务: P108-110 ·操作类型 1(LLC1):不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数据报服务) 局域网中最为广泛使用,尤其适合点-点通信、广播通信和组播通信(以太网即用之) 此时,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由高层协议提供。 ·操作类型 2(LLC2):面向连接服务(虚电路) 特别适合在一定时间内向同一目的地连续发送许多或传送很长的数据文件。 ·操作类型 3(LLC3):带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可靠的数据报) 不建连接先发出信息,收方发确认信息。(只用于令牌总线) ·操作类型 4(LLC4):高速传送服务(只用于城域网) 3.3.2 IEEE 802 标准系列 IEEE 802 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套标准:802.1 标准对这一组标准作一介绍并定义了接 口原语,802.2 标准描述了数据链路层的上部,它使用了 LLC(逻辑链路控制)协议。803.3、 802.4 和 802.5 分别了描述了 3 个局域网标准,即 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标准。IEEE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标准与媒体访问控制(MAC)标准一起执行数据链路层功能。 IEEE802.2 标准总的说来是基于 HDLC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但又不是 HDLC 的帧结构,HDLC 关于位填充、结束标志等不适用于局域网,因此被 LLC 删除。 3.3 LAN 的基本组成 以 W/S 系统总线型以太网为例: (参见教材 P116 图 3.11) 3.3.1 硬件组成 ①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专用服务器/高档微机 ②工作站(Workstation)或客户机(Client)——通常是微机(有盘/无盘)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三章计算机局域网 第6页共31页 【瘦客户机】与特定服务器配套使用的无盘计算机。(如果使用Su公司的瘦客户机,就必须购 买一台Sun公司的服务器。不同厂商之间的系统无法相互替代) ③传输媒介(教材P402.2.2节) a双绞线( Twisted- Pair cable)见P40 “双绞”的作用是减少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可分为:·STP(屏蔽, shielded)—可减少外部电磁干扰 UTP(无屏蔽, unshielded)——价廉(常用) 特点:模拟传输(宽带信号)/数字通信(基带信号)均可使用 单位价格最低,但每根电缆只能直接连接一个站点,使线路总费用增加 抗高频干扰能力较差 使用双绞线需在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之间作出选择 普通电话线就是一种传输模拟信号用的双绞线,但不宜直接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信号(数字 信号)传输(需经 MODEM处理 b.同轴电缆( Coaxial cable) 可分为:·基带传输(数据通信)型见P40图29 09—RG-11A/U型(粗缆,φ10mm) RG-58AU型(细缆,φ5 939 ·宽带传输(模拟传输)型见P41 75Ω——公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用(还有一种3009扁平电缆) c光导纤维(光纤, Optical fiber)P42图211图2.12 外层护套 反射层 光导纤维 主要用于:主干网(高速)/防雷击/保密(防窃听)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输速度最快(30万千米/秒),且传输速度随传输介质密度 增大而降低。相对于其他传输媒介,低损耗、高带宽和高抗干扰性是光纤最主要的优点。目前 光纤的数据传输率已达2.4G甚至更高速率(20G以上)。光纤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20~30km以 上。其传输距离仅受波长影响,衰减率极低 光纤表层有用于保护芯线和将光反射回玻璃导体内的镀层,然后封装坚韧的芳纶(制造防弹 衣的材料)外皮,最后再用PVC等材料制作的护套封装。 光纤按其传输模式可分为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6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瘦客户机】与特定服务器配套使用的无盘计算机。(如果使用 Sun 公司的瘦客户机,就必须购 买一台 Sun 公司的服务器。不同厂商之间的系统无法相互替代) ③传输媒介 (教材 P40 2.2.2 节) a.双绞线(Twisted-Pair Cable) 见 P40 “双绞”的作用是减少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可分为: ·STP(屏蔽,shielded)——可减少外部电磁干扰 ·UTP(无屏蔽,unshielded)——价廉(常用) 特点:模拟传输(宽带信号)/数字通信(基带信号)均可使用 单位价格最低,但每根电缆只能直接连接一个站点,使线路总费用增加 抗高频干扰能力较差 使用双绞线需在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之间作出选择 普通电话线就是一种传输模拟信号用的双绞线,但不宜直接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信号(数字 信号)传输(需经 MODEM 处理)。 b.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可分为:·基带传输(数据通信)型 见 P40 图 2.9 50Ω——RG-11 A/U 型(粗缆,φ10mm) RG-58 A/U 型(细缆,φ5mm) 93Ω——RG62 型 ·宽带传输(模拟传输)型 见 P41 75Ω——公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用(还有一种 300Ω扁平电缆) c.光导纤维(光纤,Optical Fiber) P42 图 2.11 图 2.12 主要用于:主干网(高速)/防雷击/保密(防窃听)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输速度最快(30 万千米/秒),且传输速度随传输介质密度 增大而降低。相对于其他传输媒介,低损耗、高带宽和高抗干扰性是光纤最主要的优点。目前 光纤的数据传输率已达 2.4G 甚至更高速率(20G 以上)。光纤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 20~30km 以 上。其传输距离仅受波长影响,衰减率极低。 光纤表层有用于保护芯线和将光反射回玻璃导体内的镀层,然后封装坚韧的芳纶(制造防弹 衣的材料)外皮,最后再用 PVC 等材料制作的护套封装。 光纤按其传输模式可分为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三章计算机局域 第7页共31页 输模 侈多模」 单模 折射平 折射率 变型 安变型 包屡 纤芯 光源信号 目标信号 失真大 a,突变型多模光奸 光源信号 目标信号 失真小 b.渐变型多模光纤 光源信号 目标信号 C.单模光纤(突变型 多模光纤( multimode fiber) 芯径在50到100μm的范围内,多条入射角度不同的光线可以同时在一条光纤反射式 地传播,传输距离2km(100M带宽)。多模光纤根据折射率的分布特性,可分为渐变型 ( graded- index)和突变型(step- index)两种 折射率为渐变型的光纤,其折射率随光纤芯径变化(中心处为0),折射率为突变型的光 纤,其折射率在整个光纤直径方向为一常量 由于突变型多模光纤传输时光信号畸变较大,故常用渐变型多模光纤,其主要规格有 50μm(纤芯直径)/125μm(包层直径),一般只用于短距离传输(远小于下种) 62.5μm(纤芯直径)/125μm(包层直径),缓变型增强多模光纤,较高的光耦合效率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7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 芯径在 50 到 100μm 的范围内,多条入射角度不同的光线可以同时在一条光纤反射式 地传播,传输距离 2km(100M 带宽)。多模光纤根据折射率的分布特性,可分为渐变型 (graded-index)和突变型(step-index)两种。 折射率为渐变型的光纤,其折射率随光纤芯径变化(中心处为 0),折射率为突变型的光 纤,其折射率在整个光纤直径方向为一常量。 由于突变型多模光纤传输时光信号畸变较大,故常用渐变型多模光纤,其主要规格有: 50μm(纤芯直径)/125μm(包层直径),一般只用于短距离传输(远小于下种) 62.5μm(纤芯直径)/125μm(包层直径),缓变型增强多模光纤,较高的光耦合效率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三章计算机局域网 第8页共31页 光纤对准要求不太严格,弯曲时损耗不太灵敏,被推荐应用于所有的建筑物综合布线 系统。支持100Mbps传输率和1.5~2km范围的LAN(波长085μm ·单模光纤( single- mode fiber) 折射率为突变型,光线沿其中心直线传输,故传输距离大大高于多模光纤。常用规格 为8.3μm(纤芯直径)/125μm(包层直径),衰减小,适合远程传送,但需用昂贵的注 入式激光二极管作光源 〖说明〗按工作波长光纤还可划分为 短波光纤(SW):0.85μm(0.8~0.9μm,第一窗口)均为多模 长波光纤(LW):1.30μm(1.25~1.35μm,第二窗口)单模或多模 1.55μm(1.53~1.58μm,第三窗口)均为单模 【使用光纤注意事项】光缆不易分支,所以一般适用于点到点的连接。光纤在任何时间都只能 单向传输,因此,要实行双向通信,必须成对使用,一个用于输入,一个用于输出。每一条光 纤电缆的连接都需要小心地磨光光端头,通过电烧烤或化学工艺与光学接口连在一起。整个安 装过程,必须确保光通道没有被阻塞,也不能将光纤拉得太紧或形成直角。光缆弯曲时容许 最小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20倍 【光纤软跳线】光纤的传输是单方向的,所以两机间如果连接光纤的话,必须至少是两根光纤, 一根发送数据,一根接收数据。一般的光纤又分为2芯、4芯、6芯、8芯光纤等,可以连接到 多个计算机。一般来说,多芯光纤并不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的网卡上,而是连接到一种叫做光端 器的设备上。还有一种光纤,即所谓“光纤软跳线”,它并非一般常识中的那种 JUMPER,也是光 纤,一根光纤软跳线中只含有一根光纤,只能进行单向的数据传输,其作用就是连接光端器和 计算机上的网卡。一般连接一台计算机需要两根光纤软跳线,一根发送数据,一根接收数据。 【光纤连接方式】光纤有三种连接方式。首先,可以将它们接入连接头并插入光纤插座。连接 头要损耗10%到20%的光,但是它便于系统重新配置。第二是机械接合,即将两根小心切割好的 光纤的一端放在一个套管中,然后钳起来。其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光的损耗约为10%。第三 种是融合连接,形成的光纤和单根光纤差不多是相同的,损耗最小 d.无线传输(微波/红外/激光)P43 只能直线传输。红外线和激光对环境(如雨、雾、雷电)干扰特别敏感。微波对环境干扰 不敏感,但方向性不强,存在着窃听、插入数据等一系列不安全问题。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和不 便于铺设有线电缆(光缆)的场合 ④网卡(NIC, LAN Card)—又称“网络接口卡”“网络适配器” 是网络设备(电脑等)与传输媒介(如电缆)间的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和协议支持部件 ⑤其余共享的硬件资源(硬盘、打印机、 Modem等)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8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光纤对准要求不太严格,弯曲时损耗不太灵敏,被推荐应用于所有的建筑物综合布线 系统。 支持 100Mbps 传输率和 1.5~2km 范围的 LAN(波长 0.85μm)。 ·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 折射率为突变型,光线沿其中心直线传输,故传输距离大大高于多模光纤。常用规格 为 8.3μm(纤芯直径)/125μm(包层直径),衰减小,适合远程传送,但需用昂贵的注 入式激光二极管作光源。 〖说明〗按工作波长光纤还可划分为: 短波光纤(SW):0.85μm(0.8~0.9μm,第一窗口) 均为多模 长波光纤(LW):1.30μm(1.25~1.35μm,第二窗口) 单模或多模 1.55μm(1.53~1.58μm,第三窗口) 均为单模 【使用光纤注意事项】光缆不易分支,所以一般适用于点到点的连接。光纤在任何时间都只能 单向传输,因此,要实行双向通信,必须成对使用,一个用于输入,一个用于输出。每一条光 纤电缆的连接都需要小心地磨光光端头,通过电烧烤或化学工艺与光学接口连在一起。整个安 装过程,必须确保光通道没有被阻塞,也不能将光纤拉得太紧或形成直角。光缆弯曲时容许的 最小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 15~20 倍。 【光纤软跳线】光纤的传输是单方向的,所以两机间如果连接光纤的话,必须至少是两根光纤, 一根发送数据,一根接收数据。一般的光纤又分为 2 芯、4 芯、6 芯、8 芯光纤等,可以连接到 多个计算机。一般来说,多芯光纤并不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的网卡上,而是连接到一种叫做光端 器的设备上。还有一种光纤,即所谓“光纤软跳线”,它并非一般常识中的那种 JUMPER,也是光 纤,一根光纤软跳线中只含有一根光纤,只能进行单向的数据传输,其作用就是连接光端器和 计算机上的网卡。一般连接一台计算机需要两根光纤软跳线,一根发送数据,一根接收数据。 【光纤连接方式】光纤有三种连接方式。首先,可以将它们接入连接头并插入光纤插座。连接 头要损耗 10%到 20%的光,但是它便于系统重新配置。第二是机械接合,即将两根小心切割好的 光纤的一端放在一个套管中,然后钳起来。其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光的损耗约为 10%。第三 种是融合连接,形成的光纤和单根光纤差不多是相同的,损耗最小。 d.无线传输(微波/红外/激光) P43 只能直线传输。红外线和激光对环境(如雨、雾、雷电)干扰特别敏感。微波对环境干扰 不敏感,但方向性不强,存在着窃听、插入数据等一系列不安全问题。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和不 便于铺设有线电缆(光缆)的场合。 ④网卡(NIC,LAN Card)——又称“网络接口卡”、“网络适配器” 是网络设备(电脑等)与传输媒介(如电缆)间的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和协议支持部件。 ⑤其余共享的硬件资源(硬盘、打印机、Modem 等)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三章计算机局域网 第9页共31页 ⑥网络及网间连接器(HUB、中继器、交换器、路由器、网关、网桥等) 332软件组成 ①网络操作系统(N0S)——主流为 Novell公司的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和微软公司的 Windows NT( Server版), Windows2000( Server版), ②工作站操作系统—MS-D0S、 Windows9X ③各种应用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 34LAN的基本网型 341三大基本网型 三个LAN协议(争用、轮询、令牌传递)分别与三个LAN的基本拓扑结构(总线、星、 环)相结合,形成了三大基本网型: 以太网 ARCNet网 令牌环网 342其他网 FDDI光纤环网 100VG- AnyLAN(HP公司开发,可利用3类双绞线实现声音级网络传送,淘汰) ·无线局域网 3.5以太网( Ether net) 3.5.1 概述 以太网】符合IEEE8033标准(即采用 CMSA/CD访问控制方式)的网络系统 由美国 Xerox(施乐)公司和 Stanford(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并于75年推出,原为总线 型,现已扩展到星形、星形总线、树形等。 由于以太网与其他LAN类型相比,具有易用、易安装、易维护、低成本等诸多优点,目前 世界上80~85%与LAN相连的PC和工作站使用以太网连接 以太网为基带系统,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且只支持LC层的类型1操作。 传统以太网主要技术指标 「拓扑结构传输媒体最大网段长最大节点数访问控制协议编码形式传输速率 100m 1024个 100m 1024个 总线型 IEEE 8033 同轴电缆粗同轴500m粗同轴100个 曼彻斯特10Mbs CSMA/CD 细同轴185m细同轴30个 多模4km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9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⑥网络及网间连接器(HUB、中继器、交换器、路由器、网关、网桥等) 3.3.2 软件组成 ①网络操作系统(NOS)——主流为 Novell 公司的 NetWare 网络操作系统和微软公司的 Windows NT(Server 版),Windows 2000(Server 版), ②工作站操作系统——MS-DOS、Windows 9X ③各种应用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 3.4 LAN 的基本网型 3.4.1 三大基本网型 三个 LAN 协议(争用、轮询、令牌传递)分别与三个 LAN 的基本拓扑结构(总线、星、 环)相结合,形成了三大基本网型: ·以太网 ·ARCNet 网 ·令牌环网 3.4.2 其他网型 ·FDDI 光纤环网 ·100VG-AnyLAN (HP 公司开发,可利用 3 类双绞线实现声音级网络传送,淘汰) ·ATM ·无线局域网 3.5 以太网(Ethernet) 3.5.1 概述 【以太网】符合 IEEE 803.3 标准(即采用 CMSA/CD 访问控制方式)的网络系统。 由美国 Xerox(施乐)公司和 Stanford(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并于 75 年推出,原为总线 型,现已扩展到星形、星形总线、树形等。 由于以太网与其他 LAN 类型相比,具有易用、易安装、易维护、低成本等诸多优点,目前 世界上 80~85%与 LAN 相连的 PC 和工作站使用以太网连接。 以太网为基带系统,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且只支持 LLC 层的类型 1 操作。 传统以太网主要技术指标 拓扑结构 传输媒体 最大网段长 最大节点数 访问控制协议 编码形式 传输速率 总线型 星型 UTP STP 同轴电缆 光纤 100m 100m 粗同轴 500m 细同轴 185m 多模 4km 1024 个 1024 个 粗同轴 100 个 细同轴 30 个 IEEE 803.3 CSMA/CD 曼彻斯特 10Mbit/s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计算机局域 10页共31页 352以太网电缆标志 【例】50Ω同轴电缆(基带传输型) F光纤 T双绞线 10BASE5同轴电缆(每个网段最大长度500米 电缆上传输的信号是基带信号(数字信号) 传输速率为10Mbs(兆位比特/秒) 75Ω同轴电缆(宽带传输型) 10 BROAD36同轴电缆(每个网段最大长度3600米 电缆上传输的信号是宽带信号(模拟信号) 传输速率为10Mbs(兆位比特/秒) 353以太网的分类 传统以太网按其电缆标志分类 10 BASE 5 (粗缆以太网) 10BASE2(细缆以太网) 10 BASE-T(双绞线以太网) ·10BASE-F (光纤以太网) I BASE 5 (低速以太网) 10 BROAD36(宽带以太网) ·100 BASE-T(快速以太网)光纤或双绞线 近年来高速以太网不再按电缆类型分类,如 Gigabit Ethernet(千兆以太网)光纤或双绞线 发展趋势:10G带宽(万兆以太网) 354以太网的特点 任何一个网上设备在传输数据时,其他的设备只能等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在传 输数据时,“碰撞”便会发生而导致重发,直到没有出现碰撞为止。 (简言之,任何一个站点在传输数据时,其他站点必须等待——即所谓 CSMA/CD访问控制方 式或日“争用”方式 为了能够正确地检测出冲突信号,一般要限制最大电缆段(网段)长度。 355以太网的帧格式P117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2002年4月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 10 页 共 31页 莆田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2002 年 4 月 3.5.2 以太网电缆标志 【例】50Ω同轴电缆(基带传输型) —F 光纤 —T 双绞线 10 BASE 5 同轴电缆(每个网段最大长度 500 米) 电缆上传输的信号是基带信号(数字信号) 传输速率为 10Mbs(兆位比特/秒) 75Ω同轴电缆(宽带传输型) 10 BROAD 36 同轴电缆(每个网段最大长度 3600 米) 电缆上传输的信号是宽带信号(模拟信号) 传输速率为 10Mbs(兆位比特/秒) 3.5.3 以太网的分类 传统以太网按其电缆标志分类。 ·10 BASE 5 (粗缆以太网) ·10 BASE 2 (细缆以太网) ·10 BASE-T (双绞线以太网) ·10 BASE-F (光纤以太网) ·1 BASE 5 (低速以太网) ·10 BROAD 36 (宽带以太网) ·100 BASE-T (快速以太网) 光纤或双绞线 近年来高速以太网不再按电缆类型分类,如: ·Gigabit Ethernet (千兆以太网) 光纤或双绞线 发展趋势:10G 带宽(万兆以太网)。 3.5.4 以太网的特点 任何一个网上设备在传输数据时,其他的设备只能等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在传 输数据时,“碰撞”便会发生而导致重发,直到没有出现碰撞为止。 (简言之,任何一个站点在传输数据时,其他站点必须等待——即所谓 CSMA/CD 访问控制方 式或曰“争用”方式) 为了能够正确地检测出冲突信号,一般要限制最大电缆段(网段)长度。 3.5.5 以太网的帧格式 P117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1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