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图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193.6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数据结构与算法“图”教学设计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王腾蛟 1.图在课程中的定位和前测知识点 图是比线性表、数和集合更一般、更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性结构中,每个数据元素只 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结点。在树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同 层的每个数据元素可以与它下一层的零个或多个元素相关,但只能与上一层中的一个元素相 关。集合结构中,数据元素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联系之外没有其他关系。然而在图结构 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每个元素都可以和任何其他元素相关。 图这一章阐述了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图的存储结构:相邻矩阵表示法、邻接表表示法,并 讨论了图的深度优先周游和广度优先周游。此外提出了最小支撑树的概念,并讨论了生成最 小支撑树的Prim算法和 Kruskal算法。 前测知识点要求如下,可以根据需要给学生补充: 图的顶点与边的概念。 2.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图的基本概念。 (2)能写出图的抽象数据类型。 (3)理解图的各种存储结构,并能设计基于图的存储结构的算法。 4)重点掌握图的周游、最短路径和最小支撑树的相关算法 (5)了解图的相关知识。 3.知识点和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4学时,建议安排实验8学时。 各知识点建议授课时间如下: 图的基本概念0.5小时 图的存储结构 1小时 图的周游 1小时 最短路径问题 0.5小时

1 数据结构与算法“图”教学设计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王腾蛟 1. 图在课程中的定位和前测知识点 图是比线性表、数和集合更一般、更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性结构中,每个数据元素只 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结点。在树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同 层的每个数据元素可以与它下一层的零个或多个元素相关,但只能与上一层中的一个元素相 关。集合结构中,数据元素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联系之外没有其他关系。然而在图结构 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每个元素都可以和任何其他元素相关。 图这一章阐述了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图的存储结构:相邻矩阵表示法、邻接表表示法,并 讨论了图的深度优先周游和广度优先周游。此外提出了最小支撑树的概念,并讨论了生成最 小支撑树的 Prim 算法和 Kruskal 算法。 前测知识点要求如下,可以根据需要给学生补充: 图的顶点与边的概念。 2.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图的基本概念。 (2) 能写出图的抽象数据类型。 (3) 理解图的各种存储结构,并能设计基于图的存储结构的算法。 (4) 重点掌握图的周游、最短路径和最小支撑树的相关算法。 (5) 了解图的相关知识。 3. 知识点和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 4 学时,建议安排实验 8 学时。 各知识点建议授课时间如下: 图的基本概念 0.5 小时 图的存储结构 1 小时 图的周游 1 小时 最短路径问题 0.5 小时

最小支撑树 0.5小时 图知识点总结0.5小时 4.重点和难点 (1)图的存储结构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2)图的周游算法。 (3)解决图的最短路径问题的各种算法。 (4)图的最小支撑树的两种典型算法:Pim算法和 Kruskal算法 5.授课提示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基本流程,加深学生 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图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注意事项 (1)邻接表、十字链表 邻接表 adjacency list)表示法是一种链式存储结构,由一个顺序存储的顶点表和n个链 接存储的边表组成。顶点表目有两个域:顶点数据域和指向此顶点边表指针域。边表把依附 于同一个顶点v的边(即相邻矩阵中同一行的非0元素)组织成一个单链表。边表中的每 一个表目都代表一条边,由两个主要的域组成:与顶点v1邻接的另一顶点的序号、指向边 表中下一个边表目的指针。 十字链表( Orthogonal list)是有向图的另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可以看成是邻接表和逆 邻接表的结合。表中对应于有向图的每一条弧有一个表目,共有5个域:头 headvex)和尾 ( tailvex)分别表示弧头(终点)和弧尾(始点)顶点序号; tailnextarc链接指针指向下一条顶 点以 tailvex为弧尾的弧; headnextarc指针指向下一条以顶点 headvex为弧头的弧;此外还 有一个表示弧权值等信息的 info域。顶点表目由3个域组成:data域存放顶点的相关信息 firstinarc链接指针指向第一条以该顶点为终点的弧; firstoutarc链接指针指向第一条以该顶 点为始点的弧。所有的顶点也可以放在顺序存储结构中 图的存储结构这一部分,需要多用图片进行展示。 (2)深度优先周游 深度优先周游方法的特点是尽可能先对纵深方向进行搜索。 对于给定的图G=<V,E,初始状态是V中的所有顶点都未被访问。首先选取一个顶 点开始搜索。设v∈V是源点,访问顶点vo并标记为Ⅴ SITED,然后访问v邻接到的未被 访问过的顶点ⅵ1,再从v出发递归地按照深度优先的方式周游。当遇到一个所有邻接顶点 都被访问过了的顶点w时,则回到己访问顶点序列中最后一个拥有未被访问的相邻顶点的 顶点u,再从u出发递归地按照深度优先的方式周游。重复上述过程直至从v0出发的所有边 都已检测过为止,此时,图中所有由源点有路径可达的顶点都己被访问过。若图G是连通 图,则周游过程结束;否则选择一个尚未访问的顶点作为新的源点进行深度优先搜索,直至

2 最小支撑树 0.5 小时 图知识点总结 0.5 小时 4.重点和难点 (1) 图的存储结构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2) 图的周游算法。 (3) 解决图的最短路径问题的各种算法。 (4) 图的最小支撑树的两种典型算法:Prim 算法和 Kruskal 算法。 5.授课提示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基本流程,加深学生 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图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注意事项。 (1)邻接表、十字链表 邻接表(adjacency list)表示法是一种链式存储结构,由一个顺序存储的顶点表和 n 个链 接存储的边表组成。顶点表目有两个域:顶点数据域和指向此顶点边表指针域。边表把依附 于同一个顶点 vi 的边(即相邻矩阵中同一行的非 0 元素)组织成一个单链表。边表中的每 一个表目都代表一条边,由两个主要的域组成:与顶点 vi 邻接的另一顶点的序号、指向边 表中下一个边表目的指针。 十字链表(Orthogonal List)是有向图的另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可以看成是邻接表和逆 邻接表的结合。表中对应于有向图的每一条弧有一个表目,共有 5 个域:头(headvex)和尾 (tailvex)分别表示弧头(终点)和弧尾(始点)顶点序号;tailnextarc 链接指针指向下一条顶 点以 tailvex 为弧尾的弧;headnextarc 指针指向下一条以顶点 headvex 为弧头的弧;此外还 有一个表示弧权值等信息的 info 域。顶点表目由 3 个域组成:data 域存放顶点的相关信息; firstinarc 链接指针指向第一条以该顶点为终点的弧;firstoutarc 链接指针指向第一条以该顶 点为始点的弧。所有的顶点也可以放在顺序存储结构中。 图的存储结构这一部分,需要多用图片进行展示。 (2)深度优先周游 深度优先周游方法的特点是尽可能先对纵深方向进行搜索。 对于给定的图 G = ,初始状态是 V 中的所有顶点都未被访问。首先选取一个顶 点开始搜索。设 v0∈V 是源点,访问顶点 v0 并标记为 VISITED,然后访问 v0邻接到的未被 访问过的顶点 v1,再从 v1 出发递归地按照深度优先的方式周游。当遇到一个所有邻接顶点 都被访问过了的顶点 w 时,则回到已访问顶点序列中最后一个拥有未被访问的相邻顶点的 顶点 u,再从 u 出发递归地按照深度优先的方式周游。重复上述过程直至从 v0 出发的所有边 都已检测过为止,此时,图中所有由源点有路径可达的顶点都已被访问过。若图 G 是连通 图,则周游过程结束;否则选择一个尚未访问的顶点作为新的源点进行深度优先搜索,直至

图中所有顶点均被访问。事实上,深度优先搜索的结果是沿着图的某一分支搜索,直到它的 末端,然后回溯,沿着另一分支进行同样的搜索,依此类推。 (3)广度优先周游 广度优先周游的过程是:从图中的某个顶点ⅴ出发,访问并标记了顶点ⅴ之后,横向搜 索v的所有邻接点u1,u2,…,u。在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之后,再从这些 邻接点出发,依次访问与它们邻接的所有未曾访问过的顶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与 源点ⅴ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为止。若G是连通图,则周游完成;否则,在图G中选 一个尚未访问的顶点作为新源点继续广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是个非递归的过程,而深 度优先搜索是个递归的过程 (4)拓扑排序 有向图拓扑排序的步骤 (1)从有向图中选出一个没有前驱(入度为0)的顶点并输出它。 (2)删除图中该顶点和所有以它为起点的弧 不断重复上述两个步骤,会出现两种情形:要么有向图中顶点全部被输出,要么当前图 中不存在没有前驱的顶点。当图中的顶点全部输出时,就完成了有向无环图的拓扑排序;当 图中还有顶点没有输出时,说明有向图中含有环。可见拓扑排序可以检查有向图是否存在环。 (5)求所有顶点对之间最短路径的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图的顶点集合化分成两个集合S和VS。第一个集合S 表示最短距离已经确定的顶点集,即一个顶点如果属于集合S当且仅当从源点s到该顶点的 最短路径已知。其余的顶点放在另一个集合VS中。初始时,集合S只包含源点,即S={s} 这时只有源点到自己的最短距离是已知的。设ⅴ是V中的某个顶点,把从源点s到顶点v 且中间只经过集合S中顶点的路径称为从源点到ⅴ的特殊路径,并用数组D来记录当前所 找到的从源点s到每个顶点的最短特殊路径长度。D的初始状态为:如果从源点s到顶点ⅴ 有弧则DⅣv]记为弧的权值;否则将DⅣ置为无穷大。 Dijkstra算法每次从尚未确定最短路径 长度的集合VS中取出一个最短特殊路径长度最小的顶点u,将u加入集合S,同时修改数 组D中由s可达的最短路径长度:若加进u做中间顶点,使得v的最短特殊路径长度变短 则修改v;的距离值(即当Du+W[u,v]<Dv时,令DIv]=Du]+W[uv)。然后重复上 述操作,一旦S包含了所有Ⅴ中的顶点,D中各顶点的距离值就记录了从源点s到该顶点 的最短路径长度。 对于n个顶点e条边的图,图中的任何一条边都可能在最短路径中出现,因此最短路径 算法对每条边至少都要检查一次。 Dijkstra算法采用最小堆来选择权值最小的边,那么每次 改变最短特殊路径长度时需要对堆进行一次重排,此时的时间复杂度为O(n+e)loge),适合

3 图中所有顶点均被访问。事实上,深度优先搜索的结果是沿着图的某一分支搜索,直到它的 末端,然后回溯,沿着另一分支进行同样的搜索,依此类推。 (3)广度优先周游 广度优先周游的过程是:从图中的某个顶点 v 出发,访问并标记了顶点 v 之后,横向搜 索 v 的所有邻接点 u1,u2,„,ut。在依次访问 v 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之后,再从这些 邻接点出发,依次访问与它们邻接的所有未曾访问过的顶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与 源点 v 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为止。若 G 是连通图,则周游完成;否则,在图 G 中选 一个尚未访问的顶点作为新源点继续广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是个非递归的过程,而深 度优先搜索是个递归的过程。 (4)拓扑排序 有向图拓扑排序的步骤: (1) 从有向图中选出一个没有前驱(入度为 0)的顶点并输出它。 (2) 删除图中该顶点和所有以它为起点的弧。 不断重复上述两个步骤,会出现两种情形:要么有向图中顶点全部被输出,要么当前图 中不存在没有前驱的顶点。当图中的顶点全部输出时,就完成了有向无环图的拓扑排序;当 图中还有顶点没有输出时,说明有向图中含有环。可见拓扑排序可以检查有向图是否存在环。 (5)求所有顶点对之间最短路径的 Dijkstra 算法 Dijkstra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图的顶点集合化分成两个集合 S 和 V-S。第一个集合 S 表示最短距离已经确定的顶点集,即一个顶点如果属于集合 S 当且仅当从源点 s 到该顶点的 最短路径已知。其余的顶点放在另一个集合 V-S 中。初始时,集合 S 只包含源点,即 S = {s}, 这时只有源点到自己的最短距离是已知的。设 v 是 V 中的某个顶点,把从源点 s 到顶点 v 且中间只经过集合 S 中顶点的路径称为从源点到 v 的特殊路径,并用数组 D 来记录当前所 找到的从源点 s 到每个顶点的最短特殊路径长度。D 的初始状态为:如果从源点 s 到顶点 v 有弧则 D[v]记为弧的权值;否则将 D[v]置为无穷大。Dijkstra 算法每次从尚未确定最短路径 长度的集合 V-S 中取出一个最短特殊路径长度最小的顶点 u,将 u 加入集合 S,同时修改数 组 D 中由 s 可达的最短路径长度:若加进 u 做中间顶点,使得 vi的最短特殊路径长度变短, 则修改 vi的距离值(即当 D[u] + W[u, vi] < D[vi]时,令 D[vi] = D[u] + W[u, vi])。然后重复上 述操作,一旦 S 包含了所有 V 中的顶点,D 中各顶点的距离值就记录了从源点 s 到该顶点 的最短路径长度。 对于 n 个顶点 e 条边的图,图中的任何一条边都可能在最短路径中出现,因此最短路径 算法对每条边至少都要检查一次。Dijkstra 算法采用最小堆来选择权值最小的边,那么每次 改变最短特殊路径长度时需要对堆进行一次重排,此时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e)loge),适合

于稀疏图。如果像Prim算法那样,通过直接比较D数组元素,确定代价最小的边就需要总 时间O(n2);取出最短特殊路径长度最小的顶点后,修改最短特殊路径长度共需要时间Oe), 因此共需要花费O(n2)的时间,这种方法适合于稠密图 (6)求所有顶点对之间最短路径的 Floyd算法 Floyd算法用相邻矩阵ad来表示带权有向图,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初始化adj0为相 邻矩阵adj,在矩阵adj上做n次迭代,递归地产生一个矩阵序列adj"),…,adj,…,ad"。 其中经过第k次迭代,ad伍,j的值等于从顶点v到顶点v路径上所经过的顶点序号不大 于k的最短路径长度。由于进行第k次迭代时已求得矩阵ad,那么从顶点v到顶点y 中间顶点的序号不大于k的最短路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间不经过顶点v,那么此时就 有adj[i,j=adki,j:另一种是中间经过顶点v,此时ady[,j 首先将G中的n个顶点看成是独立的n个连通分量,这时的状态是有n个顶点而无边的森 林,可以记为T=。然后在E中选择代价最小的边,如果该边依附于两个不同的连 通分支,那么将这条边加入到T中,否则舍去这条边而选择下一条代价最小的边。依此类 推,直到T中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为止,此时就得到图G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在 Kruskal算法中,把连通分量中的顶点作为集合元素,采用并查集的Find算法确定边 的两个关联顶点所属的连通分支,采用Unon算法合并两个连通分量。 在 Kruskal算法中,需要按边权值递增的顺序依次查看边,可以把按边的权值组织优先 队列,权值越小,优先级就越高。用最小堆来实现这个优先队列。 6.课后练习和实习

4 于稀疏图。如果像 Prim 算法那样,通过直接比较 D 数组元素,确定代价最小的边就需要总 时间 O(n2 );取出最短特殊路径长度最小的顶点后,修改最短特殊路径长度共需要时间 O(e), 因此共需要花费 O( n 2 )的时间,这种方法适合于稠密图。 (6)求所有顶点对之间最短路径的 Floyd 算法 Floyd 算法用相邻矩阵 adj 来表示带权有向图,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初始化 adj(0)为相 邻矩阵 adj,在矩阵 adj(0)上做 n 次迭代,递归地产生一个矩阵序列 adj(1),„,adj(k),„,adj(n)。 其中经过第 k 次迭代,adj(k)[i,j]的值等于从顶点 vi到顶点 vj 路径上所经过的顶点序号不大 于 k 的最短路径长度。由于进行第 k 次迭代时已求得矩阵 adj(k-1),那么从顶点 vi 到顶点 vj 中间顶点的序号不大于 k 的最短路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间不经过顶点 vk,那么此时就 有 adj(k) [i,j] = adj(k-1)[i,j];另一种是中间经过顶点 vk,此时 adj(k) [i,j] , 首先将 G 中的 n 个顶点看成是独立的 n 个连通分量,这时的状态是有 n 个顶点而无边的森 林,可以记为 T = 。然后在 E 中选择代价最小的边,如果该边依附于两个不同的连 通分支,那么将这条边加入到 T 中,否则舍去这条边而选择下一条代价最小的边。依此类 推,直到 T 中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为止,此时就得到图 G 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在 Kruskal 算法中,把连通分量中的顶点作为集合元素,采用并查集的 Find 算法确定边 的两个关联顶点所属的连通分支,采用 Union 算法合并两个连通分量。 在 Kruskal 算法中,需要按边权值递增的顺序依次查看边,可以把按边的权值组织优先 队列,权值越小,优先级就越高。用最小堆来实现这个优先队列。 6.课后练习和实习

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融为一体,设计验证型、探索型、应用型的 实习题和上机题,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基本原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图这一章可以安排8-10道书面作业,1-2道综合上机实习题。安排一次习题讲评。 例如:算法方面的考察 (1)写出一个算法确定一个有n个顶点e条边的图(有向图或者无向图)是否包含回 路,所设计的算法的时间代价应该是O(n+e) (2)设计算法找图(有向图或无向图)的所有连通分量(对于有向图则是强连通分 量)。提示:第一个连通分量的所有顶点使用第一分量的标记,第二个连通分量的所有 顶点使用第二分量的标记,依此类推。 (3)设计一个程序,输入一个图(有向图或者是无向图)G=以及一对顶点v v∈V,输出的结果是:如果从v到v存在一条简单路径,则输出从v到v所有简单路 径:如果不存在,则输出空 .教学案例 构造最小生成树的Prim算法 设G=是一个联通的带权图,其中V是顶点的集合,E是边的集合,TE为最小 生成树的边的集合。则Prim算法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最小生成树 (1)初始状态:U={uo},TE={}。其中υ是顶点集合Ⅴ中的某一个顶点 (2)在所有u∈U,v∈VU的边(uv)∈E中找一条权值最小的边(u,vo),将这条边加进 集合TE中,同时将此边的另一顶点v并入U。这一步骤的作用是在边集E里找一条两个 顶点分别在集合U和VU中且权值最小的边,把这条边添加到边集TE中,并把这条边上 不在U中的那个顶点加入到U中。 (3)如果U=V,则算法结束:否则重复步骤2。 算法结束时,TE中包含了G中的n-1条边。经过上述步骤选取到的所有边恰好就构成 了图G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例如,对于左图中的带权图,按照Prim算法选取边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5 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融为一体,设计验证型、探索型、应用型的 实习题和上机题,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基本原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图这一章可以安排 8-10 道书面作业,1-2 道综合上机实习题。安排一次习题讲评。 例如:算法方面的考察 (1) 写出一个算法确定一个有 n 个顶点 e 条边的图(有向图或者无向图)是否包含回 路,所设计的算法的时间代价应该是 O(n+e)。 (2) 设计算法找图(有向图或无向图)的所有连通分量(对于有向图则是强连通分 量)。提示:第一个连通分量的所有顶点使用第一分量的标记,第二个连通分量的所有 顶点使用第二分量的标记,依此类推。 (3) 设计一个程序,输入一个图(有向图或者是无向图)G = 以及一对顶点 vi、 vj∈V,输出的结果是:如果从 vi到 vj 存在一条简单路径,则输出从 vi到 vj 所有简单路 径;如果不存在,则输出空。 7.教学案例 构造最小生成树的 Prim 算法 设 G = 是一个联通的带权图,其中 V 是顶点的集合,E 是边的集合,TE 为最小 生成树的边的集合。则 Prim 算法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最小生成树: (1) 初始状态:U = {u0},TE = {}。其中 u0是顶点集合 V 中的某一个顶点。 (2) 在所有 u∈U,v∈V-U 的边(u,v)∈E 中找一条权值最小的边(u0,v0),将这条边加进 集合 TE 中,同时将此边的另一顶点 v0 并入 U。这一步骤的作用是在边集 E 里找一条两个 顶点分别在集合 U 和 V-U 中且权值最小的边,把这条边添加到边集 TE 中,并把这条边上 不在 U 中的那个顶点加入到 U 中。 (3) 如果 U = V,则算法结束;否则重复步骤 2。 算法结束时,TE 中包含了 G 中的 n-1 条边。经过上述步骤选取到的所有边恰好就构成 了图 G 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例 如 , 对 于 左 图 中 的 带 权 图 , 按 照 Prim 算 法 选 取 边 的 过 程 如 右 图 所 示

带权图 (d) Prim算法构造左图中带权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步骤 Prim算法 void prim(raph& G int s,Edge·&MST){∥s是开始顶点,数组MST用于保存最小生成树的边 int MSTtag=0 ∥最小生成树的边计数 MST=new Edge[G Vertices Num0-1]; 为数组MST申请空间 D=new Dist[G VerticesNumoI ∥为数组D申请空间 for(int i=0; ieweight))i .length=e weight; DIGTo Vertex(e)pre =v min Vertex(G D) ∥在D数组中找最小值记为v SITE ∥标记访问过 Edge edge(DIv]pre,DⅣv]ndex,DIv] length);,∥保存边 Add EdgetoMST(edge, MST. MSTtag++,∥将边edge加到MST中

6 v0 v1 v4 v3 v2 v5 v6 1 v0 v1 v4 v3 v2 v5 v6 1 15 v0 v1 v4 v3 v2 v5 v6 1 15 10 v0 v1 v4 v3 v2 v5 v6 1 15 10 2 v0 v1 v4 v3 v2 v5 v6 1 15 10 2 6 v0 v1 v4 v3 v2 v5 v6 1 15 10 2 4 6 (a) (b) (c) (d) (e) (f) Prim 算法构造左图中带权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步骤 Prim 算法: void Prim(Graph& G, int s, Edge* &MST) { // s 是开始顶点,数组 MST 用于保存最小生成树的边 int MSTtag = 0; // 最小生成树的边计数 MST = new Edge[G.VerticesNum()-1]; // 为数组 MST 申请空间 Dist *D; D = new Dist[G. VerticesNum()]; // 为数组 D 申请空间 for (int i = 0; i e.weight)) { D[G.ToVertex(e)].length = e.weight; D[G.ToVertex(e)].pre = v; } v = minVertex(G, D); // 在 D 数组中找最小值记为 v G.Mark[v] = VISITED; // 标记访问过 Edge edge(D[v].pre, D[v].index, D[v].length); // 保存边 AddEdgetoMST(edge,MST,MSTtag++); // 将边 edge 加到 MST 中 } 带权图 v0 v1 v4 v3 v2 v5 v6 20 1 2 4 6 8 15 12 10

int min Vertex( Graph& Gi Dist*& D)i ∥在Dst数组中找最小值 fori=0; i<GVerticesNum0: 1++) if(MArk[= UNVISITED)i ∥让v为随意一个未访问的顶点 (=0; i<GVerticesNum(; 1++) if((MArk[= UNVISITED)&& (Do<DvD) 保存当前发现的具有最小距离的顶点 可以看出,Pτim算法非常类似于 Dijkstra算法,但Prim算法中的距离值不需要累积, 直接采用离集合最近的边距。Prim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与 Dijkstra算法相同。本算法通过直 接比较D数组元素,确定代价最小的边就需要总时间O(n2):取出权最小的顶点后,修改D 数组共需要时间O(e),因此共需要花费O(n2)的时间,此算法适合于稠密图。 8.总结 本章介绍了图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和图相关的算法。在与图相关的算法中,主要分为 (1)图的周游算法。例如,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2)计算最短路径算法。例如,计算单源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3)计算最小支撑树算法。例如,Pim算法、 Kruskal算法。 在本章介绍的内容中,图的存储结构和图的相关算法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图的基本概 念、图的存储结构,并可以写出基于图的存储结构的各种算法,掌握计算最短路径算法和计 算最小支撑树的算法 参考文献 1.张铭,王腾蛟,赵海燕,《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张铭、赵海燕、王腾蛟、宋国杰、高军,北京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设计,《计 算机教育》2008第20期。获得“英特尔杯2008年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 奖 3.北京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精品课程网站(2008年北京市“精品课程”暨国家“精品 课程),http://www.jpk.pku.edu

7 } int minVertex(Graph& G, Dist* & D) { // 在 Dist 数组中找最小值 int i, v; for (i = 0; i < G.VerticesNum(); i++) if (G.Mark[i] == UNVISITED) { v = i; // 让 v 为随意一个未访问的顶点 break; } for (i = 0; i < G.VerticesNum(); i++) if ((G.Mark[i] == UNVISITED) && (D[i] < D[v])) v = i; // 保存当前发现的具有最小距离的顶点 return v; } 可以看出,Prim 算法非常类似于 Dijkstra 算法,但 Prim 算法中的距离值不需要累积, 直接采用离集合最近的边距。Prim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与 Dijkstra 算法相同。本算法通过直 接比较 D 数组元素,确定代价最小的边就需要总时间 O(n2 );取出权最小的顶点后,修改 D 数组共需要时间 O(e),因此共需要花费 O( n 2 )的时间,此算法适合于稠密图。 8.总结 本章介绍了图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和图相关的算法。在与图相关的算法中,主要分为: (1) 图的周游算法。例如,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2) 计算最短路径算法。例如,计算单源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3) 计算最小支撑树算法。例如,Prim 算法、Kruskal 算法。 在本章介绍的内容中,图的存储结构和图的相关算法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图的基本概 念、图的存储结构,并可以写出基于图的存储结构的各种算法,掌握计算最短路径算法和计 算最小支撑树的算法。 参考文献: 1. 张铭,王腾蛟,赵海燕,《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 张铭、赵海燕、王腾蛟、宋国杰 、高军,北京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设计,《计 算机教育》2008 第 20 期。获得“英特尔杯 2008 年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 奖。 3. 北京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精品课程网站(2008 年北京市“精品课程”暨国家“精品 课程”), http://www.jpk.pku.edu.cn/pkujpk/course/sjjg/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