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美国的内战教案(2)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32MB,团购合买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美国的内战教案(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 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 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 过程与方法 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 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 与价值观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 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 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 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 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 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第 4 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 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 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 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 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 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 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 1956 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 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 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 年 10 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 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4 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 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 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 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 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 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 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 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 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 1949 年 3 月 5 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 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 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 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 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 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 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 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 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 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读课本,结合材料,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提示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提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 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图片展示: 中人民共和固意法 5.教师讲述并提问: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1954年宪法成为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你知道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 提示2: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 本。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史上空前绝后的。 三、课堂总结 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 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 法。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 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3板书设计 编制的背景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 巨大成就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第二届全国人民匚心>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会的召 制度的确立 「内容 宪法的颁布 性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 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读课本,结合材料,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提示 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提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 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图片展示: 5.教师讲述并提问: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1954 年宪法成为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你知道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 提示 2: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 本。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史上空前绝后的。 三、课堂总结 1956 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 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 法。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 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3 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伊 始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 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 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没有采用传统的“保驾护航”。因为经济建设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4 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伊 始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 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 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没有采用传统的“保驾护航”。因为经济建设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