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FM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偶 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 传染病。其特征主要是在患病动物口腔 粘膜、舌面、鼻镜、蹄部、乳房皮肤发 生水疱和溃烂,民间有“口疮”、“蹄 癀“之称
口 蹄 疫 • 口蹄疫是由FM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偶 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 传染病。其特征主要是在患病动物口腔 粘膜、舌面、鼻镜、蹄部、乳房皮肤发 生水疱和溃烂,民间有“口疮”、“蹄 癀“之称
历史与现状 在世界上分布极广,亚、欧、非均有严 重流行。该病传染性极高,感染动物的 范围广,一旦发生,常呈大流行。发病 率高,难以控制和消灭。被列为世界法 定必检传染病之一
历史与现状 • 在世界上分布极广,亚、欧、非均有严 重流行。该病传染性极高,感染动物的 范围广,一旦发生,常呈大流行。发病 率高,难以控制和消灭。被列为世界法 定必检传染病之一
病原 口蹄疫病毒(FMDV): 分类上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 疫病毒属。是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 口呈球型(十二面体对称),直径20-25mm, 单股线性RNA,无囊膜。 衣壳蛋白的结构:有6种结构蛋白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4种称为vP1、VP2、 VP3和P4
病 原 • 口蹄疫病毒(FMDV): ▪ 分类上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 疫病毒属。是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 ▪ 呈球型(十二面体对称),直径20-25nm, 单股线性RNA,无囊膜。 ▪ 衣壳蛋白的结构:有6种结构蛋白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4种称为VP1、VP2、 VP3和VP4
型和亚型: 有7个主型,即A、O、C、SAT1、 SAT2、SAT3(南非1、2、3型)和 Asa-I型(亚洲1型) 口每一个主型又有若干亚型 我国仅见A、O、和亚洲1型
▪ 型和亚型: ▪有7个主型,即A、O、C、SAT1、 SAT2、SAT3(南非1、2、3型)和 Asia-Ⅰ型(亚洲1型) ▪每一个主型又有若干亚型 ▪我国仅见A、O、和亚洲1型
培养: 多种细胞中增殖培养,如犊牛肾细 胞、仔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 (BHK21 实验动物 常用豚鼠和乳鼠等 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但对日 光、酸碱敏感
▪ 培养: ▪多种细胞中增殖培养,如犊牛肾细 胞、仔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 (BHK21) ▪ 实验动物: ▪常用豚鼠和乳鼠等 ▪ 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但对日 光、酸碱敏感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可感染多种动物,但以偶蹄动物动物最易感, 野生动物和人也能感染 家畜中以牛(奶牛、牦牛等较水牛易感)最 易感、其次是猪、再其次是羊易感,野生动 物中野牛、驯鹿、野猪、大象均易感 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更易感 本病原来发生首先是牛、80年代后,以猪发 现为主
• 易感动物 ▪ 可感染多种动物,但以偶蹄动物动物最易感, 野生动物和人也能感染 ▪ 家畜中以牛(奶牛、牦牛等较水牛易感)最 易感、其次是猪、再其次是羊易感,野生动 物中野牛、驯鹿、野猪、大象均易感 ▪ 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更易感 ▪ 本病原来发生首先是牛、80年代后,以猪发 现为主 流 行 病 学
传染源: 带毒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动物,其排泄物、 分泌物带毒,甚至呼出的气体 发病动物:含毒量以感染动物口腔中的舌皮 最高,其次是水疱液、内脏、分泌物和排泄 物
• 传染源: ▪ 带毒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动物,其排泄物、 分泌物带毒,甚至呼出的气体 ▪ 发病动物:含毒量以感染动物口腔中的舌皮 最高,其次是水疱液、内脏、分泌物和排泄 物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均可 口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口可经损伤的粘膜(口、鼻、眼、乳 腺)和皮肤 口呼吸道传播:呼吸入受污染的空气
•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均可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可经损伤的粘膜(口、鼻、眼、乳 腺)和皮肤 ▪呼吸道传播:呼吸入受污染的空气
流行特点 从流行病学观点看:绵羊是FMDv的储存器, 猪是感染的放大器,牛是发病的指示灯 牛、猪、羊感染后,症状最明显的 是牛、最不明显的是羊,而感染后 排毒最强的是猪,其呼出的气体中 FMDV是牛的20倍 该病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往往牛、 羊、猪在同一时间内发病 近年来,猪发生有扩大的趋势
• 流行特点 ▪ 从流行病学观点看:绵羊是FMDV的储存器, 猪是感染的放大器,牛是发病的指示灯 ▪牛、猪、羊感染后,症状最明显的 是牛、最不明显的是羊,而感染后 排毒最强的是猪,其呼出的气体中 FMDV是牛的20倍 ▪ 该病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往往牛、 羊、猪在同一时间内发病 ▪ 近年来,猪发生有扩大的趋势
流行病学 流行形式: 在牧区:常大流行 a半农半牧区:流行 在农区: 该病的流行可呈跳跃式传播:主要是 流通原因
流行病学 • 流行形式: ▪ 在牧区:常大流行 ▪ 半农半牧区:流行 ▪ 在农区: ▪ 该病的流行可呈跳跃式传播:主要是 流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