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期末试题(7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202.6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2091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土壤肥料学试题 2009年7月 题号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土壤有机质: 2.土壤萎蔫系数: 3.风化作用: 4.生理酸性肥料: 5.腐殖化系数: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土壤胶体分为无机胶体、 和 2.土坷垃是一种 土壤结构体。土壤表层结皮实际上是 土壤结构体。 3.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有 、贮量法和相对含水量。 4.土壤退化最严重的是 和 5.土壤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 和质流。 480

试卷代号:2091 座位号巨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土壤肥料学 试题 2009年 7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 20分 ) 1.土壤有机质: 2.土壤萎蔫系数: 3.风化作用: 4.生理酸性肥料 : 5.腐殖化系数: 得 分 评卷人 二 、填空题(每空 2分 .共 20分) 1.土壤胶体分为无机胶体、 2.土坷垃是一种 土壤结构体 。土壤表层结皮实际上是 土壤结构体。 3.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有 、贮量法 和相对含水量。 4.土壤退化最严重的是 5 480 .土壤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 和质流

得分 评卷人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 )。 A.黏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2.向土壤加入很少量的稀碱水溶液,大多数土壤的pH值会( )。 A.增大 B.诚小 C.没有明显变化 D.有很大变化 3.良好的土壤结构一般意味着()。 A.总孔隙度高,而且非活性孔隙比较多 B.总孔隙度高,而且毛管孔隙比较多 C.总孔隙度高,而且通气孔隙比较多 D.总孔隙度高,而且各级孔隙比例合理分布 4.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 A.基本保持不变 B.经常变化 C.与土壤质地有关 D.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5.土壤分布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主要是由于()。 A.气候的变化 B.母质分布的变化 C.降雨的变化 D.人为的影响 6.必需营养元素是指()。 A.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B.在作物体内所起作用完全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替代的营养元素 C.能够使某些特有缺素症消失的一类营养元素 D.作物经常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 481

得 分 评卷人 三、单选题 (每题 2分 ,共 30分) 1.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 )。 A.豁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机质含量 一 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2.向土壤加人很少量的稀碱水溶液,大多数土壤的pH值会( )。 A.增大 、 B.减小 C.没有 明显变化 D.有很大变化 3.良好 的土壤结构一般意味着( )。 A.总孔隙度高,而且非活性孔隙比较多 B.总孔隙度高,而且毛管孔隙比较多 C.总孔隙度高 ,而且通气孔隙比较多 D.总孔隙度高,而且各级孔隙比例合理分布 4.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 )。 A.基本保持不变 B.经常变化 C、与土壤质地有关 D.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5.土壤分布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主要是 由于( )。 A,气候的变化 B.母质分布的变化 C,降雨的变化 D.人为的影响 6.必需营养元素是指( )。 A.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B.在作物体内所起作用完全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替代的营养元素 C。能够使某些特有缺素症消失的一类营养元素 D.作物经常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 481

7.作物吸收养分物质最根本的特点就是()。 A.养分供给越多,根吸收的就越多 B.具有选择性 C.优先吸收小的物质 D.吸收供给量最少的那种养分物质 8.一般来说,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是速效养分,主要来自于()。 A.土壤水中溶解的 B.矿物态养分 C.可分解的缓效养分 D.有机物质 9.养分归还原理建立的基础是( )。 A.作物养分吸收 B.土壤养分贮量有限性 C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D.获得高产 10.在石灰性土壤上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 )。 A.硝酸根的淋失 B.铵的固定 C.转化为有机形态的氮 D.氨的挥发 11.一般情况下,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磷素主要是通过()。 A.质流 B.扩散作用 C.接触交换 D.扩散和接触交换 12.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 )。 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 B.土壤酸碱反应 C.肥料颗粒的大小 D.耕作栽培措施 13.我国南方土壤常常施用石灰,其用量计算一般根据( )。 A.土壤pH值 B.氢离子浓度 C.铝离子浓度 D.交换型酸度 14.泥炭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 A.有机质的含量 B.腐殖酸的含量 C.氮磷钾的含量 D.有机质和腐殖酸的含量 15.施用硝酸磷肥效果比较差的作物是( )。 A.豆科作物 B.禾谷类作物 C.十字花科作物 D.茄果类作物 482

7.作物吸收养分物质最根本的特点就是( )。 A.养分供给越多,根吸收的就越多 B.具有选择性 C.优先吸收小的物质 D.吸收供给量最少的那种养分物质 8一 般来说,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是速效养分,主要来自于( )。 A.土壤水中溶解的 B.矿物态养分 C.可分解的缓效养分 D.有机物质 9.养分归还原理建立的基础是( )。 A.作物养分吸收 B.土壤养分贮量有限性 C.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D.获得高产 10.在石灰性土壤上按态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 )。 A.硝酸根的淋失 B.按的固定 C.转化为有机形态的氮 D.氨的挥发 11.一般情况下 ,作物从土壤 中吸收磷素主要是通过( )。 A.质流 B.扩散作用 C.接触交换 D.扩散和接触交换 12.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 )。 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 B.土壤酸碱反应 C. BE料颗粒的大小 D.耕作栽培措施 13.我国南方土壤常常施用石灰,其用量计算一般根据( )。 A.土壤 pH值 B.氢离子浓度 C.铝离子浓度 D.交换型酸度 14.泥炭质量 的重要指标是( )。 A.有机质的含量 B.腐殖酸的含量 C。氮磷钾的含量 D.有机质和腐殖酸的含量 15.施用硝酸磷肥效果比较差的作物是( )。 A.豆科作物 B.禾谷类作物 C.十字花科作物 D.茄果类作物 482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什么是中低产田?中低产田低产的原因是什么? 2.介绍有机肥料高温发酵堆制技术。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土壤中氮素的来源有哪些?其形态如何? 2.请说明土壤中钾的有效性。 483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 5分,共 10分1 1.什么是中低产田?中低产田低产的原因是什么? 2.介绍有机肥料高温发酵堆制技术。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有哪些?其形态如何? .请说明土壤中钾的有效性 。 483

试卷代号:209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土壤肥料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 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2.土壤娄蕊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篇,如果再供 水时,叶片萎蔫的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蕊,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鴦系数或 永久萎藉点。 3.风化作用:指岩石在温度、水分、空气、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组成成分、性 质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 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 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5.腐殖化系数:堆肥中,形成腐殖质与有机物质的比例,称为腐殖化系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有机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2.块状 片状 3.重量法 容积法 4.土壤侵蚀 土壤沙漠化 5.接触交换 扩散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C 3.D 4.B 5.A 6.C 7.B 8.A 9.B 10.D 11.D 12.B 13.D 14.D 15.A 484

试卷代号:209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土壤肥料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 7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 20分) 1.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 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2.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 腾消耗时 ,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 水时,叶片萎蔫的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或 永久萎蔫点 。 3.风化作用:指岩石在温度、水分、空气、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组成成分、性 质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 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 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 5.腐殖化系数 :堆肥中,形成腐殖质与有机物质的比例,称为腐殖化系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 20分) 1.有机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2.块状 片状 3.重量法 容积法 4.土壤侵蚀 土壤沙漠化 5.接触交换 扩散 三、单选题(每题 2分,共 30分) 1. D 2. C 3. D 6.C 7.B 8.A 4. B 5. A 11. D 484 12_ B 13. D 9.B 14. D 10. D 15. A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答:中低产田是指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亩产为基准,低于平均亩产20%以下为低 产田,处于平均亩产士20%以内的为中产田,二者一起称为中低产田。(2分) 中低产田的低产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坡地冲 蚀、土层浅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少、土壤质地过粘或过砂、土体构型不良、易涝或易旱、土壤盐 化、过酸或过碱等;人为因素包括盲目开荒,滥砍滥伐、水利设施不完善,落后的灌溉方法,掠夺 性经营、导致土壤肥力日益下降。(3分) 2.答:有机肥料的堆制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发热阶段、高温阶 段和降温阶段。(3分)堆制的条件包括:水分、空气、温度、物料的碳氮比、酸碱度等。腐熟的 有机物料一般为黑褐色,汁液浅棕色或无色,有臭味,材料完全变形,很容易破碎。(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土壤中的氮素有4个来源:即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氨和施肥。生物固氮是指微生 物将大气中的氮气(N2)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氯、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一般耕地表层土壤 含氮量为0.05%~0.3%:(5分)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无机态氮包 括铵、氨、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气和氮氧化物等,亚硝酸盐、氨气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一般很少。 水田铵态氮较多,而旱地主要是硝态氮。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是速效氮。有机态氮主要包 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极少量有机态氮如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有机态氮能被作物直接吸 收,一部分只有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氮才能被作物吸收,为缓效氮,还有一部分有机态氮 由于分解非常缓慢,为无效氨。(5分) 2.答:有效性钾是指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 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4分) 缓效性钾是指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包括粘土矿物固 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3分) 矿物态钾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的的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 风化作用,才能释放出来。(3分) 485

四、简答题 (每题 5分,共 10分 ) 1.答:中低产田是指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亩产为基准,低于平均亩产 20%以下为低 产田,处于平均亩产士20%以内的为中产田,二者一起称为中低产田。(2分) 中低产田的低产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坡地冲 蚀、土层浅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少、土壤质地过粘或过砂、土体构型不良、易涝或易旱、土壤盐 化、过酸或过碱等;人为因素包括盲目开荒,滥砍滥伐、水利设施不完善,落后的灌溉方法,掠夺 性经营、导致土壤肥力 日益下降 。(3分) 2.答:有机肥料的堆制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分为 3个阶段:发热阶段、高温阶 段和降温阶段。(3分)堆制的条件包括:水分、空气、温度、物料的碳氮比、酸碱度等。腐熟的 有机物料一般为黑褐色,汁液浅棕色或无色,有臭味,材料完全变形,很容易破碎。(2分) 五、论述题 (每题 10分 ,共 20分 ) 1.答 :土壤中的氮素有 4个来源 :即雨水、灌溉水、微生物 固氮和施肥 。生物固氮是指微生 物将大气 中的氮气(NZ)还原为氨 ,包括共生固氮 、联合固氮 和 自生 固氮 。一般耕地表层 土壤 含氮量为 0.050o-0.30o; (5分)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无机态氮包 括钱、氨、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气和氮氧化物等,亚硝酸盐、氮气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一般很少。 水田按态氮较多,而旱地主要是硝态氮。大部分按态氮和硝态氮是速效氮。有机态氮主要包 括腐殖质 、蛋 白质、氨基酸等。极少量有机态氮如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有机态氮能被作物直接吸 收,一部分只有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氮才能被作物吸收,为缓效氮,还有一部分有机态氮 由于分解非常缓慢,为无效氮。(5分) 2.答 :有效性钾是指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 ,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 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4分) 缓效性钾是指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包括粘土矿物固 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3分) 矿物态钾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的的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 风化作用,才能释放出来。(3分) 485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