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主讲: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郭莉娜 2009年04月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主讲: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郭莉娜 2009年04月
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 动指南。(是党的灵魂) ■党的十七大同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重点考试内容P45
党的指导思想 ◼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 ◼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 动指南。(是党的灵魂) ◼ 党的十七大同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重点考试内容P45)
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党和人民群众关系 的方式方法) ■科学发展观
一、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党和人民群众关系 的方式方法) ◼ 科学发展观 ◼ ………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无产阶级及政党的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伯里亚和英国宪章运动 客观条件:工人阶级斗争实践 中国人民韶 8 主观条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理论基础: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先进思想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无产阶级及政党的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三大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西伯里亚 和英国宪章运动 客观条件:工人阶级斗争实践 主观条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理论基础: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先进思想成果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落脚点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落脚点: 科学社会主义
(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产生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 ■在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主义影响下的第二国际各政 党成为革命的障碍。 ■列宁捍卫、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政权,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 实践,并验证了他的科学性。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 ◼ 在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主义影响下的第二国际各政 党成为革命的障碍。 ◼ 列宁捍卫、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政权,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 实践,并验证了他的科学性。 ◼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补充知识点 ■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主义(略讲P47) 马克思创办了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国际组织也就是“第 国你”,在马克思逝后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创办了“第 国际”当然是沿袭马克思主义那么在发展过程当中逐 渐产生了分裂当然因为恩格斯还在世他应该是一个比较 强势的 所以即使内部有分裂但并没有分离,但189 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菌际内无产阶级革命家分裂成了 左、中 右 派,其中 左派: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 中派:考茨基主义 右派: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即不主张革命而主张用和平 改良的方法进入社会主义,最明显的一点是他改变了无产 阶级政党社会主文运动的性质,向资产阶级妥协态受剥削
补充知识点 ◼ 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主义(略讲P47) ◼ 马克思创办了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国际组织也就是“第一 国际”,在马克思逝世后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创办了“第 二国际”当然是沿袭马克思主义 那么在发展过程当中逐 渐产生了分裂 当然因为恩格斯还在世他应该是一个比较 强势的人,所以即使内部有分裂但并没有分离,但189 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无产阶级革命家分裂成了 “左、中、右”三派,其中 左派: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 中派:考茨基主义 右派: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即不主张革命而主张用和平 改良的方法进入社会主义,最明显的一点是他改变了无产 阶级政党社会主义运动的性质,向资产阶级妥协忍受剥削
(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客观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需要 ■理论来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传入和传播 ■实践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 重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 (民主民生民权)主义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客观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需要 ◼ 理论来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传入和传播 ◼ 实践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 ◼ 重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 (民主民生民权)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提出: ■1941年3月,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写的《论 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中最早使用“毛泽东同志 的思想”的提法。 ■1943年7月,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明 确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党内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 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提 出并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还把毛泽 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提出: ◼ 1941年3月,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写的《论 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中最早使用“毛泽东同志 的思想”的提法。 ◼ 1943年7月,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明 确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党内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 ◼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 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提 出并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还把毛泽 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