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54 西方民族社会学经典读本 各种非正式的压力,使其与政府的做法相一致。① 政府采用正式的优待政策通常还涉及其他事情:政策制定者必须确信实行 族群优待政策或配额政策能达到一些重要的目标。这种确信的认识要么是他 们在国家独立时思想观念的一部分(比如在印度有必要为特定种姓和部落提供 更多的机会),要么是近期发生的戏剧性事件的产物。 在1969年的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之后,马来西亚精英人物们的 思想发生了变化。⑦他们普遍感到原来的社会发展政策使马来人处于不利地 位:族群间敌对的根源在于经济上的不平衡,而且没有时间逐渐调整,保证和平 的唯一办法是实行对马来人广泛的优待政策,使马来人在各种层次的经济部门 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马来人官员和政治家在其中扮 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劝说保守的马来政治领导人做出他们以前避免做出的决 定。两位副总理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一旦他们被说服,要实行雄心勃勃的新经 济政策就有把握了。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参加暴乱的马来人描述暴乱为“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因为他们使领导人认识到有必要采取激烈的行动。暴乱也对华人的观点 产生影响。尽管华人领袖们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分歧,但暴乱使他们确信:必须 走新的道路。某一政策的拥护者常常利用这类暴乱来消除反对力量,使得该政 策得以排上决策者的议事日程③。1969年的暴乱在马来西亚就有着这种作用, 他们使得从前加以回避的政策有了实行的可能,因为这种政策看起来带有族群 偏见,不合利益标准。 以下几个信念的合力促进了优待政策的实行:(1)优待政策花费不多,是 一个应付民族冲突而代价较低的策略:(2)为了这些群体最终能够进行平等的 竞争,至少在短时期内有必要实行这种政策;(3)源于客观经济差距的族群冲 突可以通过针对这些差距的政策的实行而加以消除。在优待政策的背后有这 样·个假设:族群冲突是族群间经济差距的产物,而族群和解是各族群按一定 比例分配占据各级部门中的职位,并活动于社会的各种职能的结果。 DLeonard Plotnicov,Strangers to the City:Urban Man in Jos,Nigeria(Pittsburgh:Univ of Piltsburgh Pe,1967),60。 ②下面描述的是我1975年在马来西亚进行的深人研究,也参见Karl vovorys,.Democracy Without Consensus:Communalism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Malaysia Prineeton:Princeton Univ.Press,1975),398-412: R.S.Milne,"The Politics of Malaysia's New Economic Policy,"Pacific Affairs 49(Summer,1976):235-262. Jack L.Walker,"Setting the Agenda in the US Senate:A Theory of Problem Selection."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7(Oet.1977):423-44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