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拥有的品性。 三、“会读,会听,才会说” 圣约翰学院的第二个突出特点就是小班讨论。我对小班讨论的认识经历了和对原典阅读 的认识相类似的过程,而且我对讨论的态度一度比对那些古代经典还要傲慢。一开始,我觉 得书在手上,每个字都看得懂,看着看着,如果自己悟性不错,就应该能读懂了,有时候自 己以为自己读懂了,还暗中嘲笑那些大字儿看得懂,而居然读不出意思的同学。于是,我一 度都骄傲地觉得,讨论就是仅仅展示我的阅读成果,给别人答疑解惑而已。帮别人解惑成功, 或是把别人的理解论证为"错误”,自己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满足,为了这种虚荣心,有时哪怕 读不懂,也会用些牵强附会的方式跟别人假装自己懂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与别人讨论不仅仅可以是展示成果、答疑解惑,或是辩论观点、战胜 或败给对方。有时候我发现原本自己读得一马平川、毫无波澜的文章,在与老师和同龄人的 讨论中,居然处处是问题和亮点。有时,即便是我开始认为愚蠢或无知的问题,后来我发现, 即便这些问题真是愚蠢,也极有可能给我另一个思考维度的启发。 我进圣约翰的第一堂讨论班,老师便说,要让文本讲话,不要让你们的声音盖过了文本 的声音,要倾听文本的声音,还有其他讨论者的声音:会读,会听,才会说。当时觉得这并 不会是什么难事。后来才慢慢体味到,讨论桌上除了文本,除了观点的归纳论证,还有多的 多的东西:虚荣心、表现欲、竞争欲、害羞,等等。低年级的讨论课,很多时候充满着各种 各样的问题,有的人话太多,有的人总是沉默不语,有的人讲话跑题不着边际,甚至有的时 候,会争吵到把一些同学气哭气跑。但是经过长期的磨合,讨论的质量逐渐提高,每一位成 员逐渐能以“我们"而不是"我"的角度发言。当倾听文本、倾听他人和静心思索成为一种习惯 时,讨论才能成为真正的关于文本的"对话”,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发表观点、炫耀知识和才智、 或是辩论和争论。也只是在这种时候,那些古老文本的微弱的声音才能浮现,才能被我们捕 捉,经典对人的塑造才会更好体现出来。 四、通向自由的道路 由此看来,阅读原著和小班讨论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才情有限的、包括我在内的 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讨论的阅读,很可能无法突破自己理解上的褊狭和局限:而没有阅读 的讨论则只能限于个人的认识水平上,没有高度也没有根基。 这样的教育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有悖常理的:原典阅读加讨论往往是效率低下的。比起 一般课堂上、教科书上的清楚简明的大纲或知识体系,原典的文字往往是模糊、让人困惑的, 讨论课的进程很多时候是繁琐、冗长的。圣约翰的理念是,不直接让学生不加思考地接受, 不机械地训练思维的能力和技巧,而是让同学们亲自参与现在几乎所有人己经习以为常的, 或者是和我们现在完全不同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感受它们在诞生时期的混沌和挣扎。圣约翰 认为,本科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智能和智力,也不是由着性子的那种自由和个性:而是用 阅读原典和小班讨论的方式,历练人的智性和性情。而这才是通向个体和群体的真正自由的 道路。我的那位老师甚至用有些武断的口气说,理想中的通识教育,其实正是真正关于自由 的教育。拥有的品性。 三、 “会读,会听,才会说” 圣约翰学院的第二个突出特点就是小班讨论。我对小班讨论的认识经历了和对原典阅读 的认识相类似的过程,而且我对讨论的态度一度比对那些古代经典还要傲慢。一开始,我觉 得书在手上,每个字都看得懂,看着看着,如果自己悟性不错,就应该能读懂了,有时候自 己以为自己读懂了,还暗中嘲笑那些大字儿看得懂,而居然读不出意思的同学。于是,我一 度都骄傲地觉得,讨论就是仅仅展示我的阅读成果,给别人答疑解惑而已。帮别人解惑成功, 或是把别人的理解论证为“错误”,自己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满足,为了这种虚荣心,有时哪怕 读不懂,也会用些牵强附会的方式跟别人假装自己懂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与别人讨论不仅仅可以是展示成果、答疑解惑,或是辩论观点、战胜 或败给对方。有时候我发现原本自己读得一马平川、毫无波澜的文章,在与老师和同龄人的 讨论中,居然处处是问题和亮点。有时,即便是我开始认为愚蠢或无知的问题,后来我发现, 即便这些问题真是愚蠢,也极有可能给我另一个思考维度的启发。 我进圣约翰的第一堂讨论班,老师便说,要让文本讲话,不要让你们的声音盖过了文本 的声音,要倾听文本的声音,还有其他讨论者的声音;会读,会听,才会说。当时觉得这并 不会是什么难事。后来才慢慢体味到,讨论桌上除了文本,除了观点的归纳论证,还有多的 多的东西:虚荣心、表现欲、竞争欲、害羞,等等。低年级的讨论课,很多时候充满着各种 各样的问题,有的人话太多,有的人总是沉默不语,有的人讲话跑题不着边际,甚至有的时 候,会争吵到把一些同学气哭气跑。但是经过长期的磨合,讨论的质量逐渐提高,每一位成 员逐渐能以“我们”而不是“我”的角度发言。当倾听文本、倾听他人和静心思索成为一种习惯 时,讨论才能成为真正的关于文本的“对话”,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发表观点、炫耀知识和才智、 或是辩论和争论。也只是在这种时候,那些古老文本的微弱的声音才能浮现,才能被我们捕 捉,经典对人的塑造才会更好体现出来。 四、通向自由的道路 由此看来,阅读原著和小班讨论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才情有限的、包括我在内的 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讨论的阅读,很可能无法突破自己理解上的褊狭和局限;而没有阅读 的讨论则只能限于个人的认识水平上,没有高度也没有根基。 这样的教育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有悖常理的:原典阅读加讨论往往是效率低下的。比起 一般课堂上、教科书上的清楚简明的大纲或知识体系,原典的文字往往是模糊、让人困惑的, 讨论课的进程很多时候是繁琐、冗长的。圣约翰的理念是,不直接让学生不加思考地接受, 不机械地训练思维的能力和技巧,而是让同学们亲自参与现在几乎所有人已经习以为常的, 或者是和我们现在完全不同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感受它们在诞生时期的混沌和挣扎。圣约翰 认为,本科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智能和智力,也不是由着性子的那种自由和个性;而是用 阅读原典和小班讨论的方式,历练人的智性和性情。而这才是通向个体和群体的真正自由的 道路。我的那位老师甚至用有些武断的口气说,理想中的通识教育,其实正是真正关于自由 的教育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