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电影批评 即使在“纪实美学”的倡导者巴赞那里,电影也只是“无限趋近于现 实的渐进线”,而非现实本身。而电影研究、电影批评的意义,正在 于揭示出电影的“书写”行为之所在。 正由于是人类惟一知晓其生日的艺术,电影/故事片的谱系或 “出处”,它的魅力与秘密,几乎在它诞生伊始,便开始为爱恋电影的 人们所追寻:电影是光影纪录的戏剧?或者是视听版的长篇小说? 它的“生身之父”是科技?工业?商业?还是艺术?它究竟与表演 艺术同母异父或同父异母?抑或与照相术具有绝对的亲缘性,因而 同祖同宗?电影,可以“作为艺术”吗?它所唤起的狂热与迷恋究竞 来自何方? 于是,几乎与20世纪最伟大的叙事艺术电影成为最普及的大众 艺术与巨型的文化工业的同时,出现了作为对电影的溯源与谜底的 寻求的电影理论。电影艺术诞生不久,便出现了电影—“梦幻工 厂”的命名,并有人因此而追溯着欧洲文明源头处古希腊哲学家柏 拉图的“洞穴”寓言。在这则“洞穴”寓言中,柏拉图假设有一群人 “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外面,它跟洞穴内部 样宽。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在这里,双腿和脖子皆被锁住,所以总是 在同一地点。因为被锁住也不能回头,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跟他 们隔有一段距离的后上方,有一堆火在燃烧。在火和囚徒之间,有一 条高过两者的路,沿着这条路建有一道矮墙,就像演木偶戏的面前横 着的那条幕布”。外面“沿墙走过的人们带着各种各样高过墙头的 工具和用木头、石头及各类材料制成的动物或人的雕像扛东西的人 有的在说话,而有的沉默着”。“由于他们(洞穴中人)终生不能行动 或回头,因此外部世界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影子,便成了他们所能看到 的惟一的真实。当路过的人们谈话时,洞穴里的人们会误认为声音 正是从他们面前移动的阴影发出的。”—人们惊叹地发现:电影、 影院,几乎是古希腊哲人所描述的情境的现实对应物。似乎那正是 个神秘而伟大的关于电影的预言。人们进而意识到,电影/影院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