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尊言科學的哲學發展史中的孔恩 7 人類科學知藏的最新形象。因此這類大部頭著作往往只有些史料 的價值,而且這些史料在“以今觀古”的科學進步史觀的籠罩 下,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現代科學史的研究大粕始於修艾爾(W.Whewell,,1794- 1866)、馬赫、杜恩這幾個人的努力。過去修艾爾被彌爾(J.S. MiI)的光芒蓋過,埋沒了近一世紀,他的思想全貌在七○年代 之後才引起學者的注意,現在已是大家熱烈討論的對象。馬赫的 實證論過去可能被庸俗化了,最近費若本(P.K.Feyerabend) 基至用馬赫的一些思想來缄砭雑也納學圈以來的科哲傳铳④。至 於杜恩的思想,速“學圈”的科哲傅統也從其中受金極多。杜恩 從哥白尼革命與十九世紀光學革命等科學史研究中歸結出“簡約 論”或“約定論”(conventionalism)做僞科學理性原則(例 如,因爲哥白尼系統比托勒密的在直覺上更爲簡約,所以大家約 定探用哥白尼的系統,雖然當時並沒有天文證據支持哥白尼的優 於托勒密的的說法)。從邏輯觀點來看,他的“簡粕論”或“决 斷寶驗無用論”非常简單,向必費勁投身於科學史文毓結得出來 见?我想道正是科學史的要點。從䢰輯觀點看來简單,正表示邏 輯與科學發展二者關係十分薄弱。在孕寇(J.B.Foucault)從 事决定粒子說正確還是波動說正確的决斷度驗之前,歐洲的光军 界早已接納波動說。並不是科學家都了解這個簡單的邏輯間題, 因而不重靦决断资驗。從科學發展的觀點來看,光學界棄粒子說 而探波動說,尙有更重要的理由。當我們要解釋科學發展與知藏 ©锖参Feyerabend,.P.K,“Mach's theory of research and its relation to Einstein"in Studies in History&Philosophy of Science,vol.15 1984):1-2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