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档次奖励计划。 表8-5三等级自助食堂式奖励计划 一等:本部门中销售额最高的职工 1按成本购买商品 2为两人提供午餐 3赠手提式电视机 4赠75元礼品券 二等:超额完成销售任务的职工 1.提供带工资的休息日 2生日请假工资照付 3.赠10加仑汽油或15元公共汽车票。 4赠两组电影票。 5.指定为某一天的荣誉雇员(上下班接送,请吃午饭)。 三等:完成最低销售额的职工 1.可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一周)。 2休息时免费喝咖啡(一周)。 3可选择休息日。 4就餐时间可延长半小时(一天) 5担任经理助理(一天)。 资料来源:林达·L纳德:《自助食堂式计划:一种新的激励方法》,《车间管理》杂志, 1983年2月。 4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即员工主观上认为自己获奖的概率)。一般来讲,在劳动竞赛的 动员阶段,应该提高广大员工的期望概率,使大家都以积极的姿态响应竞赛;当工作中遇到 困难和挫折时,也应积极地加以鼓励了,使下降的期望值重新抬高:当进入评比发奖阶段时, 般员工的期望概率往往普遍偏高,这时的工作是促使大家冷静、客观,使期望概率降到比 较接近实际,否则会诱发一系列挫折心理和行为 5注意期望心理的疏导。如上所述,每次评奖阶段是员工期望心理高涨的时刻,希望评 上以等奖的员工,一般总是要多于实际评上一等奖的人数,一旦获奖名单公布,其中一些人 就会出现挫折感和失落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及时对员工的期望心理进行疏导。疏导的 主要方法是将目标转移到“下一次”,树立新的目标,淡化过去,着眼未来。 6注意公平心理的疏导。每位员工都用主观的判断来看待奖励,总有人会觉得不公平。 因此,必须注意对员工公平心理的疏导,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正确的公平观包括三 个内容:第一,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第二,不要盲目攀比;第三,不应“按 酬付劳”,造成恶性循环 7恰当地树立奖励目标。在树立奖励目标时,要坚持“跳起来摘桃子”的标准,既不可 太高,又不可过低,过高则使期望概率过低,过低则使目标效价下降。对于一个长期的奋斗 目标,可用目标分解的办法,将其分解为一系列阶段目标,一旦达到阶段目标,就及时给予 奖励,即把大目标与小步子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员工的期望概率较高,维持较高的士气,收 到满意的激励效果 8注意掌握奖励时机和奖励概率。奖励时机直接影响激励效果,而奖励时机又与奖励概三档次奖励计划。 表 8-5 三等级自助食堂式奖励计划 一等:本部门中销售额最高的职工 ⒈按成本购买商品。 ⒉为两人提供午餐。 ⒊赠手提式电视机。 ⒋赠 75 元礼品券。 二等:超额完成销售任务的职工 ⒈提供带工资的休息日。 ⒉生日请假工资照付。 ⒊赠 10 加仑汽油或 15 元公共汽车票。 ⒋赠两组电影票。 ⒌指定为某一天的荣誉雇员(上下班接送,请吃午饭)。 三等:完成最低销售额的职工 ⒈可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一周)。 ⒉休息时免费喝咖啡(一周)。 ⒊可选择休息日。 ⒋就餐时间可延长半小时(一天)。 ⒌担任经理助理(一天)。 资料来源:林达·L 纳德:《自助食堂式计划:一种新的激励方法》,《车间管理》杂志, 1983 年 2 月。 4.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即员工主观上认为自己获奖的概率)。一般来讲,在劳动竞赛的 动员阶段,应该提高广大员工的期望概率,使大家都以积极的姿态响应竞赛;当工作中遇到 困难和挫折时,也应积极地加以鼓励了,使下降的期望值重新抬高;当进入评比发奖阶段时, 一般员工的期望概率往往普遍偏高,这时的工作是促使大家冷静、客观,使期望概率降到比 较接近实际,否则会诱发一系列挫折心理和行为。 5.注意期望心理的疏导。如上所述,每次评奖阶段是员工期望心理高涨的时刻,希望评 上以等奖的员工,一般总是要多于实际评上一等奖的人数,一旦获奖名单公布,其中一些人 就会出现挫折感和失落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及时对员工的期望心理进行疏导。疏导的 主要方法是将目标转移到“下一次”,树立新的目标,淡化过去,着眼未来。 6.注意公平心理的疏导。每位员工都用主观的判断来看待奖励,总有人会觉得不公平。 因此,必须注意对员工公平心理的疏导,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正确的公平观包括三 个内容:第一,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第二,不要盲目攀比;第三,不应“按 酬付劳”,造成恶性循环。 7.恰当地树立奖励目标。在树立奖励目标时,要坚持“跳起来摘桃子”的标准,既不可 太高,又不可过低,过高则使期望概率过低,过低则使目标效价下降。对于一个长期的奋斗 目标,可用目标分解的办法,将其分解为一系列阶段目标,一旦达到阶段目标,就及时给予 奖励,即把大目标与小步子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员工的期望概率较高,维持较高的士气,收 到满意的激励效果。 8.注意掌握奖励时机和奖励概率。奖励时机直接影响激励效果,而奖励时机又与奖励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