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水经注疏 守敬按:《汉书》山居田石间。)累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犭爰饮也。(守敬按:《汉书·西域 传》无所谓犭爰饮也句。师古云,如犭爰之为,此当是《汉书》古注语,故郦氏得引之,师古盗袭 而没其名耳。例见余《汉书古注辑存》。)有白草、(朱草讹作羊,赵、戴改。)小步马。(赵依《汉书》 小上补出字。守敬按:无出字亦通,郦氏抄略《汉书》文,不必补也。)有驴无牛。是其悬度乎?(守 敬按:自山居以下至有驴无牛,皆《汉书·西域传》叙乌囗乇文勃氏惟间以犭爰饮句耳。至县度 事则传接叙于后,此概属之县度,与《汉书》不合。)释法显又言:度河〔守敬按:谓新头河也。) 便到乌长国(朱长作苌,下同。赵、戴改长。守敬按:《大典》本、黄本并作长。《佛国记》,法显自 子合南行四日,入葱岭山,到于麾国又行二十五日,到竭义国,又西行一月,度葱岭,又西南行十 五日,渡河到乌苌国。《北史》,权于摩国,故乌囗乇国也。后复载乌苌国,是乌苌与乌囗乇为二国, 相去绝远。而《唐书》云,乌茶者,一名乌仗那,一名乌苌,西距囗宾四百里。《唐书》因苌、茶音 近,以乌苌为乌茶,或因茶、口乇音同,遂混乌茶、乌囗乇为一。不知《汉书·西域传》云,口宾 东至乌囗乇二千二百五十里,何止距四百里乎?)乌长国即是北天竺,(守敬按:《佛国记》文。《伽 蓝记》,乌场国北接葱岭,南连天竺,土气和囗〓,地方数千里。)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迹于此,其 迹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守敬按:《佛国记》文。《洛阳伽蓝记》,乌场国,王城北八十里,有 如来履石之迹,起塔笼之。履石之处,若水践泥,量之不足,或长或短。)及晒衣石尚在。(守敬按 《佛国记》,石高丈四,阔二丈许,一《伽蓝记》,宋云出乌场国城外,寻如来教迹,水东有佛晒衣 处。初如来在乌场国行化,龙王囗怒,兴边平。大风雨。佛僧伽黎表裹通湿。雨止,佛在石下东面 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于细缕亦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 刮削,其文转明。佛坐处及晒衣所,并有塔记。)新头河又西南流,屈而东南流,迳中天竺国。(守 敬按:中天竺详上。)两岸平地,有国名毗荼,佛法兴盛。(守敬按:《佛国记》,南度小雪山至罗夷 国,南下行十日,到跋那国。从此东行三日,复渡新头河两岸皆平地,过河有国名毗茶,佛法兴 盛。)又迳蒲那般河,〔朱无般字,《筅》日:蒲,《法显传》作捕。赵改捕,据黄本校增般字,戴仍 蒲,增同。)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守敬按:三句,《佛国记》文。玄应《大集日藏分经音义》 日,僧伽蓝,旧译云村,此应讹也、正言僧伽罗,此云众园也。《纟番译名义集》七称《僧史略》 云,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殖之所,佛弟子则生殖道芽圣果也。)此水流迳摩头罗国,(朱讹作迳流, 赵删迳字,戴删流迳二字。守敬按:《佛国记》,从毗荼国东南行,减八十由延。到一国,名摩头罗, 又经捕那河。以摩头罗、捕那河连叙,则捕那河流迳摩头罗审矣。)而下合新头河。自河以西,〔守 敬按:《佛国记》于叙捕那河下云,凡沙河已西,天竺诸国,国王皆笃信佛法。据记前叙度沙河,在 敦煌、鄯善间,郦氏嫌其太远,改作自河以西,盖即指捕那河,下从是以南,亦谓捕那河南也。)天 竺诸国,自是以南,皆为中国,人民殷富。〔守敬按:《佛国记》作殷乐。《后汉书·西域传论》注引 《天竺国记》,亦云中天竺人殷乐。)中国者,服食与中国同,故名之为中国也。(守敬按:《佛国记》, 乌苌国是正北天竺,尽作中天竺语。中天竺所谓中国,俗人衣服饮食亦与中国同,只谓北天竺语既 与中天竺同,服食亦与中天竺同。此中国即指中天竺,非指诸夏之中国也。若注所解,是谓服食与 诸夏同矣,非《佛国记》之意。中天竺详上。)泥洹已来,圣众所行威仪法则,相承不绝。自新头河 〔会贞按:《佛国记》,渡新头河便到乌苌国。又云,复渡新头河,有国名毗荼。故下言自渡新头河 至南天竺,即承上渡新头河为说。《注》引其辞,但作自新头河,省渡字,则不知指何处。盖新头河 源流数千里,绕天竺北西两面,安得泛云自新头河,至南天竺乎?此郦氏删节之过。)至南天竺国 〔会贞按南天竺详下。迄于南海,四万里也。朱四下有五字,赵同,戴无。自泥洹已来以下,并 《佛国记》文。)《释氏西域记》曰:新头河,经囗宾,(宾详上。)犍越、(会贞按:下卷叙葱岭西 流之水,两称犍陀越。)摩诃剌诸国,(朱诃讹作河。赵改,戴改同。守敬按:摩诃剌,《唐西域记》 十一作摩诃剌佗,云南印度境,都城西临大河,周三十余里。《佛祖统纪》《五印图》摩诃咤。)而 入南海,是也。(董佑诚曰:新头河《注》引郭义恭《广志》曰,甘水在西域之东,名曰新陶水,释 典亦作辛头河,《大唐西域记》作信度河,《梁史·诸夷传》谓新陶河总曰恒水,非也。今痕都斯坦 有河,东西二源,俱岀北境,西南流折而东南流,至痕都斯坦所居阿噶拉城北而合。南流迳城东 7水经注疏 7 (守敬按:《汉书》山居田石间。)累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犭爰饮也。(守敬按:《汉书·西域 传》无所谓犭爰饮也句。师古云,如犭爰之为,此当是《汉书》古注语,故郦氏得引之,师古盗袭 而没其名耳。例见余《汉书古注辑存》。)有白草、(朱草讹作羊,赵、戴改。)小步马。(赵依《汉书》 小上补出字。守敬按:无出字亦通,郦氏抄略《汉书》文,不必补也。)有驴无牛。是其悬度乎?(守 敬按:自山居以下至有驴无牛,皆《汉书·西域传》叙乌�乇文 勃氏惟间以犭爰饮句耳。至县度 事则传接叙于后,此概属之县度,与《汉书》不合。)释法显又言:度河(守敬按:谓新头河也。) 便到乌长国(朱长作苌,下同。赵、戴改长。守敬按:《大典》本、黄本并作长。《佛国记》,法显自 子合南行四日,入葱岭山,到于麾国又行二十五日,到竭义国,又西行一月,度葱岭,又西南行十 五日,渡河到乌苌国。《北史》,权于摩国,故乌�乇国也。后复载乌苌国,是乌苌与乌�乇为二国, 相去绝远。而《唐书》云,乌茶者,一名乌仗那,一名乌苌,西距�宾四百里。《唐书》因苌、茶音 近,以乌苌为乌茶,或因茶、�乇音同,遂混乌茶、乌�乇为一。不知《汉书·西域传》云,�宾 东至乌�乇二千二百五十里,何止距四百里乎?)乌长国即是北天竺,(守敬按:《佛国记》文。《伽 蓝记》,乌场国北接葱岭,南连天竺,土气和�〓,地方数千里。)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迹于此,其 迹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守敬按:《佛国记》文。《洛阳伽蓝记》,乌场国,王城北八十里,有 如来履石之迹,起塔笼之。履石之处,若水践泥,量之不足,或长或短。)及晒衣石尚在。(守敬按: 《佛国记》,石高丈四,阔二丈许,一《伽蓝记》,宋云出乌场国城外,寻如来教迹,水东有佛晒衣 处。初如来在乌场国行化,龙王�怒,兴边平。大风雨。佛僧伽黎表裹通湿。雨止,佛在石下东面 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于细缕亦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 刮削,其文转明。佛坐处及晒衣所,并有塔记。)新头河又西南流,屈而东南流,迳中天竺国。(守 敬按:中天竺详上。)两岸平地,有国名毗荼,佛法兴盛。(守敬按:《佛国记》,南度小雪山至罗夷 国,南下行十日,到跋那国。从此东行三日,复渡新头河,两岸皆平地,过河有国名毗荼,佛法兴 盛。)又迳蒲那般河,(朱无般字,《笺》曰:蒲,《法显传》作捕。赵改捕,据黄本校增般字,戴仍 蒲,增同。)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守敬按:二句,《佛国记》文。玄应《大集日藏分经音义》 曰,僧伽蓝,旧译云村,此应讹也。正言僧伽罗磨,此云众园也。《纟番译名义集》七称《僧史略》 云,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殖之所,佛弟子则生殖道芽圣果也。)此水流迳摩头罗国,(朱讹作迳流, 赵删迳字,戴删流迳二字。守敬按:《佛国记》,从毗荼国东南行,减八十由延。到一国,名摩头罗, 又经捕那河。以摩头罗、捕那河连叙,则捕那河流迳摩头罗审矣。)而下合新头河。自河以西,(守 敬按:《佛国记》于叙捕那河下云,凡沙河已西,天竺诸国,国王皆笃信佛法。据记前叙度沙河,在 敦煌、鄯善间,郦氏嫌其太远,改作自河以西,盖即指捕那河,下从是以南,亦谓捕那河南也。)天 竺诸国,自是以南,皆为中国,人民殷富。(守敬按:《佛国记》作殷乐。《后汉书·西域传论》注引 《天竺国记》,亦云中天竺人殷乐。)中国者,服食与中国同,故名之为中国也。(守敬按:《佛国记》, 乌苌国是正北天竺,尽作中天竺语。中天竺所谓中国,俗人衣服饮食亦与中国同,只谓北天竺语既 与中天竺同,服食亦与中天竺同。此中国即指中天竺,非指诸夏之中国也。若注所解,是谓服食与 诸夏同矣,非《佛国记》之意。中天竺详上。)泥洹已来,圣众所行威仪法则,相承不绝。自新头河 (会贞按:《佛国记》,渡新头河便到乌苌国。又云,复渡新头河,有国名毗荼。故下言自渡新头河 至南天竺,即承上渡新头河为说。《注》引其辞,但作自新头河,省渡字,则不知指何处。盖新头河 源流数千里,绕天竺北西两面,安得泛云自新头河,至南天竺乎?此郦氏删节之过。)至南天竺国, (会贞按:南天竺详下。迄于南海,四万里也。朱四下有五字,赵同,戴无。自泥洹已来以下,并 《佛国记》文。)《释氏西域记》曰:新头河,经�宾,(�宾详上。)犍越、(会贞按:下卷叙葱岭西 流之水,两称犍陀越。)摩诃剌诸国,(朱诃讹作河。赵改,戴改同。守敬按:摩诃剌,《唐西域记》 十一作摩诃剌佗,云南印度境,都城西临大河,周三十余里。《佛祖统纪》、《五印图》摩诃咤。)而 入南海,是也。(董佑诚曰:新头河《注》引郭义恭《广志》曰,甘水在西域之东,名曰新陶水,释 典亦作辛头河,《大唐西域记》作信度河,《梁史·诸夷传》谓新陶河总曰恒水,非也。今痕都斯坦 有河,东西二源,俱出北境,西南流折而东南流,至痕都斯坦所居阿噶拉城北而合。南流迳城东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