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一一道德。”这里很明显的是把教育与德育等同起来, 反映了赫尔巴特十分重视德育的思想。 我国解放以来相当一段时期对德育概念的表述不很规范。有的称德育即思 想政治教育,有的说德育即道德教育。这些表述都没有充分揭示德育的本质。 德育这一概念的出现,从教育史上看,西方社会于18世纪后半叶已形成 德育这一概念,使之风攀全球的是英国学者斯宾塞,他在1860年出版的《教 育论》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intellectual、德育moral education和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从此“德育”成为教育世界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0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智育”、“美育”三词,向 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06年,又将“德育”、“智育”、“美育”合称为 “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的宗旨。1912年蔡元培撰义阐述新教育 思想,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育”五育并举,并于当年由国民政府确定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 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的教育宗旨,标 志着“德育”一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 2、中西“德育”的外延比较 西方德育仅指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的成分。近现代西方学校一直 对学生兼施道德教育、政治和法制教育、宗教或世俗化的人生观教育,在西方 教育理论中,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有严格的界限,他们分属于不同 的概念,并未被笼统地称作“德育”。在近现代西方语言和观念里,所谓“德 育”指的是“道德教育”。 在中国则不同,意识形态和科学研究、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并没有明显的 分化过程,我们有着道德与政治不分的传统,再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对政治教育的强调,“德育就是道德教育”的命题难以被接受,因此结合我国 的国情,可以认为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但有人认为德育除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 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等,将德育视 为一个大箩筐,什么都可以装,使得德育无所不包,没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 象。 3、德育的外延。看来认识上的差别在于“一”与“多”。中西文化历史背 景的差异必然带来认识、行为上的不同。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檀传宝的“守 一”而“望多”的提法。“守一”即指严格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尤其作为我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